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简谐振动三个特征量中较难确定的初位相,分别运用分析法、图线分析法、旋转矢量法、分析旋转矢量法等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一些方便、快捷的确定初位相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简谐振动的周期公式为:T=2π(m/k)~(1/2)T为振动周期,m为振子的质量,k为弹簧的倔强系数.实践证明,用气垫导轨来进行这一验证,效果较好.使用器材:J 2125—2型气垫导轨(J 2126—1型小型气源)、倔强系数为k′_1和k′_2的弹簧(各两支)、配重金属块(数块)、秒表、天平、直尺等.实验装置:将气垫导轨水平放置在实验桌上,在滑块的两端各系一根弹簧,两根弹  相似文献   

3.
一、从“互为垂直的两谐振动的合成”谈起设 两个互力垂直的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X=a·cocωt (1)y=b·cos(ωt+φ)(2)不难证明,这两个谐振动的合振动轨迹方程是:x~2/a~2+y~2/b~2-(2xy/ab) cosφ=sin~2φ (3)在一般情况下,这个合振动的运动轨迹为一椭圆.特殊情况下为圆(当a=b,φ=(k+1/2)π,其中K=0,1,2…)和直线(当φ=kπ,其中k=0,1,2,…).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原子钟频率预报方法基于国际权度局BIPM每月公布的原子钟频率,具有较长的滞后性,且由于原子钟受多种噪声的影响,无法较准确地对原子钟频率进行近实时的预报.本文根据BIPM官方公布的快速协调世界时UTCr数据,提出基于UTCr的原子钟频率动态预测方法.采用参与国际时间比对的3个守时实验室,即日本国家计量院NICT、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和中国国家计量研究院NIM的钟比对数据,应用本文提出的频率预报方法和传统的频率预报方法分别进行原子时尺度计算.将参考原子时计算结果TA'(k)-UTC(k)分别与UTC-UTC(k)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优于传统频率预报方法,提高了原子钟频率预测 的近实时性,为频率驾驭提供了更加近实时可靠的参考,有助于获得更稳定和更准确的UTC(k).  相似文献   

5.
一个正确清晰的振动图象,有助于学生对振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在高中物理简谐振动教学中,历来都非常重视振动图象的演示,但利用砂摆漏砂拉动纸板获得图象的方法,主要有两个缺点:其一是手拉纸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很难掌握;其二是漏砂成图象的办法,既不易控制,又需借反射镜进行观察.因此实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近我们设计了一种SJ—18型简谐振动图象演示仪,经过试用,能简便地演示单摆和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章的知识概念较多,而且又很抽象,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一下子就理解深透。所以,教师在讲授难度较大的概念内容如: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应尽可能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直观教具,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  相似文献   

7.
积极蹬伸"合板"的模型探究和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基本的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将跳板从较低位置向平衡位置恢复过程的竖直方向运动简化为局部简谐振动,将人体积极蹬伸动作模拟为被压缩的弹簧振子恢复形变运动,建立了人板系统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方程,并解出方程得到其运动规律.利用此蹬伸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选择积极蹬伸时机和控制蹬伸节奏对蹬伸"合板"的意义,并从数理角度解析了采用软板起跳技术和增大肌肉绝对力量可提高蹬伸"合板"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自制教具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在音频信号输送的线路中分别串联电容器和电感器,可让学生感受电容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一些功能。通过"任意波型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连接,可产生功率较大而频率又可调节的交流电源,在此电源中串联电容器、电感器、小灯泡等,调节交流电源的频率,就可以非常直观的让学生感受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不同频率的交流电的阻碍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低温放电等离子体特性,研究高压脉冲放电过程中的气体温度,采用喷嘴-筒式放电极结构分析OH自由基在高压负脉冲放电过程中的发射光谱,并利用LIFBASE估算OH自由基的转动温度.通过模拟,得到放电脉冲频率和喷嘴直径的变化对OH自由基的转动温度的影响:OH自由基的转动温度随高压脉冲频率的升高或放电喷嘴直径的增大而降低;当脉冲峰值电压为-32 k V,放电喷嘴外直径为3 mm时,改变脉冲频率,OH自由基转动温度变化范围为200~500 K;当脉冲峰值电压为-30 k V,脉冲频率为50 Hz时,改变喷嘴直径,OH自由基转动温度变化范围为400~600 K.  相似文献   

10.
两列振幅相同、频率相同、传播方向相反的波叠加时会形成驻波。例如将弦线的一端固定在做简谐振动的振源上,另一端固定,从振源发出的一列波沿弦线向固定端传播,到达固定端后被反射回来,当弦线的张力适当时,这两列波就叠加在一起形成驻波。在中学里,用驻波讲解波的叠加、波长、波速等概念比较直观,易于理解。因中学不配备电动音叉,这里介绍一个用J0203型打点计时器(以下简称打点器)做振源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借鉴、案例研究与实践归纳,对辅导员工作涉及到的指令执行与能动性发挥进行理论解读。在此基础上构建场域,输入政策矢量、行政支持矢量和学生支持矢量,形成场域内的网络状提升效应,形象地阐述了辅导员工作的支持系统,对辅导员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学生对波的形成、传播和叠加等难以理解,所以有关波的演示在本章教学中就显得相当重要。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仪器的配备中,尚无演示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的仪器。为能定性显示其关系,并使波形稳定、直观和可见度高,本人设计制作了此演示仪,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仪器具有以下特点:1.能直观显示出频率改变时,波长的变化以及波建不同时,波长不同。从而定性显示出λ∝1/f和λ∝υ的关系。2.可稳定地显示出两列波相遇叠加时(干涉),各点的振动情况以及叠加后整个波形的形状。3.能相当稳定地显示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对于本科生专业英语学习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型教学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即在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与本专业紧密联系",在教学方式上"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学手段上"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从而强化专业英语学习对于提升本科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瑞典大学生语料库分析冠词的使用频率。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和瑞典学生冠词出现频率依次为A/An﹤The﹤0,但是瑞典学生使用三类冠词总量要比中国学生大,在定冠词上表现最为明显;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冠词时,错误率和英语水平呈正相关,英语水平越高错误越少;口语和书面语存在明显差异,口语中冠词的错误率要远大于书面语中出现的错误;中国学生在习得冠词时出现的错误率要大于瑞典学生,具体表现为在零冠词上中国学生和瑞典学生差异最大,不定冠词最小,定冠词居中。  相似文献   

15.
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图解法和解析法.其中图解法形象直观,对于平面机构来说,一般也较简单,而矢量方程图解法是工程中常用的机构运动分析的图解法之一,它不仅可以用于速度分析,也可用于加速度分析.例如:如图(1)所示为一作平面运动的构件,已知A点的速度(?)=5m/s和方向及B点速度的方向,利用矢量方程图解法求B点速度的大小及C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取μ_1=5mm/mm,μ_v=0.2m/s/mm)解:根据理论力学可知,此构件上任一点B的运动可以认为是由其随同该构件上另一任意点A的平动(即牵连运动)与绕A点的转动(即相对运动)所合成,因此式中(?)的大小和方向均已知,(?)的方向已知、大小未知,(?)即B点对A点的相对速度,其大小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从拓扑结构上研究换流问题,建立双级矩阵变换器(Two Stage Matrix Converter, TSMC)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输入侧滤波电路、输出电压频率变换及应用S函数对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等进行研究,并在MATLAB/SIMULINK上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双空间矢量调制的TSMC控制策略可行.输入侧加入滤波电路可以有效解决开关动作造成的输入电流畸变问题.  相似文献   

17.
HMM模型是一个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统计模型.针对旋转机械升降速过程振动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SOFM神经网络对振动信号进行矢量量化,并用量化后的序列训练HMM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旋转机械升降速过程进行故障诊断.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此过程的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和说明“振动图象”是《力学》机械振动中一个重要的知识 ,它表现了振子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关系。“波动图象”是《力学》机械波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反映的是传播波的媒质在某时刻各媒质点的相互位置情况。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两个图象 ,为此 ,在教学内容讲授之后 ,我们设计了本节内容 ,作为对课本教学环节的补充和加强。2 内容设计[题目 ]简谐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目的 ]①复习与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相关的基本性质。②通过比较 ,正确认识两图象形式和实质的区别。③通过讲解 ,认…  相似文献   

19.
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流体力学知识,分析了几种不同旋转形式的篮球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力学方法和速度的矢量合成法,探讨前旋球、后旋球及侧旋球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指出球的旋转这一因素在投篮过程中的重要性,为篮球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9年台湾地区"921集集大地震"的余震记录,用传统谱比法、线性反演法、S波接收函数法和遗传算法对比分析了车笼埔断层近场区域的场地反应.通过对比4种方法的卓越频率和场地放大因子,发现各种方法能给出较一致的卓越频率,但每种方法的场地反应放大值不完全相同.结果表明,线性反演法与传统谱比法的结果受到参考场自身场地反应的影响;遗传算法作为一种绝对场地反应计算方法其结果是可行的,用遗传算法计算得到的参考场结果对线性反演法结果进行校正,校正后的线性反演法与遗传算法结果非常吻合,也证明了遗传算法结果的可行性,建议推广遗传算法来计算场地反应;接收函数法的结果则同其他3种方法的结果相差较大,考虑到运用强震记录进行H/V方法计算的物理机制仍有争议,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慎重考虑应用S波H/V的方法来估计场地放大.最后给出车笼埔断层研究区0.4~20Hz频率范围内S波品质因子值为Qs=69.7f?0.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