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伦理教育是认知与践行的统一。伦理教育的这一综合性决定了它对方法的倚重:从实质论,伦理教育具体展开为伦理方法的培养与训练。一般地讲,基本的伦理教育方法有三种:一是情感体验方法,它诉诸于感觉经验,强调对心灵的净化;二是价值观引导方法,它诉诸于实践理性认知判断,强调对健美人格的培养;三是行动服务方法,它诉诸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践行的尽性训练。贯穿于大中小学各阶段的最基本的伦理方法,是行动服务方法。在此基础上,小学伦理教育更注重体验方法的运用,中学伦理教育更注重伦理经验判断方法的培养,大学伦理教育更强调实践理性方法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伦理教育以再造人性为根本动力,以生境利益为逻辑起点,以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生成良知、担当责任为三维目标,以训练学生的伦理价值观和伦理能力为双重任务,以使学生在道德和美德两个领域具备独立、个性、人格化的伦理认知力、伦理判断力、伦理行动力为实质指向。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动物的人培养成有文化、有德性的人。因而,教育既要传承人类知识、创造生存智慧和方法,又要再造人性、培养德性。仅后者论,教育就是再造人性的社会学方式,其具体方法就是伦理教育。伦理教育就是激励和引导人把自己成就为人和大人的社会学方法。从内在性角度看,伦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引导、训练的方式,帮助人释放天赋的人性潜力,绽放本有的人性光辉,照亮人生的道路,更好地生存和生殖。从外在性角度看,伦理教育必须以人性为奠基和路标,为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基于这内外两个方面的要求,伦理教育必须遵循生生原理、利爱原理和群己权界原理。  相似文献   

4.
教育由文化教育和伦理教育两部分构成,并且后者的训练是前者展开的基础与前提.伦理教育就是通过道德训练和美德激励的方式,引导人成为人,成为全人、大人、圣人.基于此一要求,当代伦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回归伦理生活,培养人养成优良心灵,训练人担当超拔 自我的责任;其基本任务是培养人的伦理认知,训练人的伦理践行精神;其基本途径是引导人学会利用厚生.利用厚生之道,其实就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之道和细节之道.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的平常生活内容做起,行为有规则,求利有限度,待人有操守,行事有担当.这是伦理教育的最好日常生活方法.  相似文献   

5.
平等的伦理秩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平等伦理秩序是人类公正地共外于同一社会的基本伦理。首先,自由和平等是我们在社会中共处所必需的两种价值。社会平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涉及的是人类社会关系中同等地相互对待的理想生活状态。它所反对的是等级社会的不自由和不平等。但是平等的信仰要是想避免乌托邦的命运,也就必须致力于以平等为价值取向的制度伦理变革。其次,从人类历史上存在的 4种基本的社会伦理秩序中可以看出平等是人际间“伦理”的基础。此外,平等伦理秩序是现代性方案的一种价值承诺,现实的发展为其理论思考提供了经验基础,其理论辨析为现实发展提供了价值范导。  相似文献   

6.
人要成为人,必须具备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培养人在生活中生成正确的伦理价值观,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培养人遵守符合宇宙律令、自然法则、生命原理、人性要求为伦理取向的、以权责对等本质规定的奠基价值观;其次应以培养人形成正确的以守时、节制、勇敢、诚信为基本内容规定的个人价值观;其三是培养人养成全面人道、完全平等、普遍公正为根本规范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伦理知识学是伦理思想、伦理方法和伦理理论的负载形态,它由纵横两个维度构成。《新伦理学》所构建起来的伦理知识学是由元伦理知识、道德知识、美德知识三者构成,它是以判断、命题、公理、公设、原则、规则、规范为基本内容所构建起来的横向伦理知识体系,这一伦理知识体系内容之于生存个体,更多的是要求遵守、服从,而不是个性的生长。因为它强调"社会制定",而不是承传性生成。健康的、促进人性全面塑造的横向伦理知识体系应该以其纵向伦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土壤。伦理学的纵向伦理知识体系由伦理实存知识、伦理应存知识、伦理必存知识统合构建。真正的伦理知识学,是融其时代精神和对伦理传统的承传为两维视野,以对人的自由内观能力的昭示为基本任务,以培养和提升人的自由内观能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从根本论,“伦理”乃人基于实然存在向生存领域敞开并达向必然存在之根本理路,它缔结起人内在生存和外在生存的双重关联性,前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人的生命本性,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主观性依据;后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自然之理,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客观性依据.仅后者论,入的世界性存在、人与自然的共在共生、人的亲生命本性,构建起伦理教育的自然论依据;普遍平等的经济权利、对自由的平等追求和政府必须担当创造善业的责任,生成伦理教育的社会土壤;而再造人性的自由土壤和恢复生命天性的想望,则构成伦理教育的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社会弱势群体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他们有权从政府和社会得到救助,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通过对相关伦理救助理论的介绍,提出了我国伦理救助的发展路径: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依法保障人们的社会救助权;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社会救助行为,更多考虑弱势群体的需求,实现伦理关怀;消除弱势群体能力贫困,提高其可行能力;大力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事业中的作用;充分强化和拓宽媒体的社会功能,营造关怀弱势群体的社会舆论;引导弱势群体积极应对自身贫困,在自助与他助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使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0.
伦理具有特殊的管理功能,不仅从人们的主观意识上控制和引导人们的行为,而且在客观上也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公平、公正、诚信、民主、高效是高等教育评估的生命力所在,是高等教育评估应遵守的基本伦理精神和基本伦理规范。在高等教育评估中发挥伦理的特殊管理功能,高等教育评估才能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会提出问题是培养和提高思维品质的基本前提;运用辨证统一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是培养和提高思维品质的重要保证;思维策略水平是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品质的关键;启迪创新意识,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品质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的硕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性生态危机和全球化生存语境之双重背景下,当代人道论的存在论根基是“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以此,当代人道论的基本思想是世界生命平等、广阔博爱和全面慈善,其价值指向的整体表述是世界生命主义、社会人本主义和个体主体主义;其生存论原则是生命平等原则、人人平等原则和个体主体原则;其具体的实践追求是平等地善待一切生命,努力使一切生命成为完整的生命;平等地善待一切人,努力使一切人成为完整的人;平等地善待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3.
伦理教育应以学校为基本阵地。学校实施伦理教育必须课程化,即大、中、小学都应开设伦理教育课程。具体地讲,小学应开设生活与成长课程,此课程应从生命认知、良好习惯、个人品格、行动能力4个方面展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中学应开设公民与责任课程,此课程应从公民态度、公民认知(即知识)、公民能力3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学做公民";大学应开设道德哲学课程,此课程应围绕自由精神、生境智慧、简朴生活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做优秀公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实践锻炼积极性和引导学生自我培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选取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形成的部分操行数据作为输入,经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输出得到相应的能力评价成绩。本文以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设备拆装实训"课程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评价结果与实际反馈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中的心理教育能力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育能力,是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中驾驭心理课堂,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目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学生的积极品质,采取多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心理训练,促进学生反思的能力.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整合模式,将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分为引导学生进行判断鉴别、策略训练、反思体验的能力,以及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关注、共情能力、真诚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存在风险和生存危机,其整体表现为自然环境生态和社会环境生态的死境化倾向日益形成,社会精神荒废和伦理荒废普遍漫延,社会无个人,个人无社会,道德失落,美德消隐。面对这一时代境遇,构建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三维度阵地的伦理教育平台,展开社会整体动员的伦理教育,引导社会回归伦理生活世界,重建人的优良心灵和丰富性,重建社会良德,重建强健新生的社会精神秩序,成为当前社会谋求自我解救的根本社会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于劳动者来说,职业核心能力是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能力。高职院校除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与其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难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当充分运用相关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微电影深刻影响改变了人们生存、生活和交往的方式,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契合。微电影作为新的载体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和形式。以微电影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大学生、特殊环节、自我塑造和能力的培养入手。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梳理运动伦理概念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以叔本华意志论、尼采权力论、边沁功利论等为理论基础,对运动伦理问题进行再认识。认为,生存意志是运动伦理的自然演化,权力意志是运动伦理的社会进阶,功利主义是运动伦理的本质偏离。指出,当前运动伦理落后于各类后现代主义思潮,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运动伦理仍未消解;运动伦理的正确发展,既需要运动员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我负责,也需要人本主义思想对外界各种因素的灌注。  相似文献   

20.
差异机会平等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生存与发展机会的不完全相等性,存在程度上的差别。政府的各项民生政策的实施要以差异机会平等为前提,要高扬自由、平等理念,确立自致性、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完善公平公正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