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观园在《红楼梦》里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红学评论的热点之一。1972年宋琪先生说它“只存在于理想中,并没有现实的依据”。1973年秋,英国红学家余英时先生鲜明地提出新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便是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其后,大观园是“污浊的尘世圈站起来的一片净土”;“与外面的大世界相隔离,自成体系,成为园中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封闭自足的世外桃源”;“一派污秽中的孤岛的一片清净地”,以及“保护一批纯洁少女的理想世界”等观点,似乎成了评论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岭水 《阅读》2007,(12)
小书虫:西西,我来考考你!我们刚刚学的《学与问》是怎样的一篇文章?西西:说明事理的文章。这还要问,上课的时候,老师介绍过了!小书虫: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吗?西西:哎呀,这个我没有注意。你说呢?小书虫: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整个文章叙述了“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我们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脂本、程本两种不同版本对花袭人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是把她说成“义女”“孝女”“贤袭卿”,推崇备至;一种说是“奸险小人”,“大观园的女特务”,极力贬低,二者尖锐对立,说明区分两种版本的不同思想性格,是红楼梦研究的必由途径,种种分歧大都由此而起,予以区分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以花袭人为例,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香菱向黛玉学诗,黛玉教好“第一立意要紧”,并且“意趣要真”。香菱写两首《咏月诗》都失败了,在黛玉耐心指导下,写第三首终于得到大观园众诗人的一致肯定。香菱在成功固然是好勤奋学习的结果,也是和黛玉的指导有方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韩礼德在论述人际功能实现的手段时指出,呼语也是人际意义实现的一个手段,《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呼语值得研究。探讨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时如何恰当地使用呼语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研究发现:刘姥姥善于使用呼语尤其是带有意识形态的呼语和贾府中人构建人际关系。一进大观园借助周嫂子与凤姐构建了人际关系谋得了可以维持生计的二十两银子,二进大观园与贾府中人构建了适宜的人际关系得以银两衣物满载而归,三进大观园知恩图报了却了凤姐临死前的心愿。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热忱欢迎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应用性的高水平论文,尤其欢迎契合“院校研究”“职教论坛”“智能制造”栏目,聚焦教育热点和科技前沿的学术论文。本刊发布2023年选题计划,欢迎新老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7.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热忱欢迎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应用性的高水平论文,尤其欢迎契合“院校研究”“职教论坛”“智能制造”栏目,聚焦教育热点和科技前沿的学术论文。本刊发布2023年选题计划,欢迎新老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踊跃撰稿、投稿。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热忱欢迎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应用性的高水平论文,尤其欢迎契合“智能制造”“院校研究”“职教论坛”栏目、聚焦科技前沿和教育热点的学术论文。本刊发布2021年选题计划,欢迎新老作者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踊跃撰稿、投稿。  相似文献   

9.
沈聪 《阅读》2010,(7):42-43
“咣—咣—”随着一阵锣响,村头传来了吆喝声:“哎,阿婆、阿姨、大叔……晚上小店门口看戏喽!”有戏看?我连忙拉着奶奶来到戏场上。  相似文献   

10.
书虫T型台     
《阅读》2014,(7):F0002-F0002
我爱《没头脑和不高兴》里的多多,他能知错就改,时刻提防脾气精作怪,改掉了总是发脾气的坏习惯。 我爱《鲁西西外传》里的鲁西西。她说:“男孩子不一定总是第一,女孩子也可以。” 我爱《父与子》里的爸爸和儿子,他们的故事都特别有趣,还有一定的道理。 我爱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我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爱“唏哩呼噜”的小猪……这就是我,一个爱看书的女孩。  相似文献   

11.
从桃花源、后花园到大观园——一个文学类型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桃花源”、“后花园”和“大观园”有着内在结构上的同一性,是中国文学中三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乌托邦建构。它们尽管在表现形态及指涉的意义上多有不同,但均是以“自然”作为其原始根基和人性尺度的,是以“自然”(天道)与“人文”(人道)的遥契圆融为其美学境界的。这种“自然”的复归与“栖居”的开启,对“人文”的过度发展与无限膨胀,无疑有一定的消解作用,可给出离“自然”太久的人类找到一条“还乡”的路。这样,人文便可失去它压抑性的含义,人便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相似文献   

12.
探春在代替凤姐主理家政期间,以其过人的胆识提出并实施了自己的改制方案:蠲免重叠费用,节流减支;承包大观园,开源增收;去掉管制,减去中间盘剥。探春理家体现了忠公明断,从长计议的特点,对今天仍有可资借鉴的启示:管理者也须“修己安人”,积极进取,并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3.
刘姥姥在曹雪芹笔下着墨并不多,但这一人物形象却深得人心。刘姥姥的政治地位、经济能力与贾府有天壤之别,但她却能进入到“侯门深似海”的大观园,并得到荣国府上下的一致认可。这就得益于她高超的公关技巧与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4.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正在于它不仅仅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还同时描写和歌颂了敢于反抗的许多被压迫者的形象。晴雯,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身为下贱”的晴雯。却“心比天高”。在曹雪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晴雯是一个胸怀坦荡、嫉恶如仇、敢爱敢恨、敢笑敢骂的天真、勇敢的女孩子。她的这种性格特质,经常表现在她的尖刻的讽刺中。生活在大观园这个所谓的“乐园”中,她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关于贾芸谋求大观园中一个管事职务的叙述与描写,塑造了这个年青人“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的艺术形象。他这一段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基本上符合现代学总结出来的“语用原则”,因而,他能实现成功的交际,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设想,当荣宁二府不可避免地衰败,到“飞鸟各投林”时,也可能出现某些比较能自我生存并自谋发展的人物,贾芸就很有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6.
摘草莓     
蔡乐 《阅读》2014,(5):28-29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喝喜酒。在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很大很大的草莓园。我对妈妈说:“我们吃完饭,可以到这里来摘草莓吗?”妈妈笑着说:“当然可以。”我心里一阵欢喜。  相似文献   

17.
人祖神话是创世神话中较为古老的部分,它反映了人类对自身起源最朴素的思索和积极的探讨。通过对人祖神话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有关人类远古时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一个“大观园”似的概貌,且从比较中得出的共性或个性特征,可以给我们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某些具有观照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24点游戏     
陆安安 《阅读》2010,(9):27-28
“噼噼啪啪”,随着一阵清脆的洗牌声,充满魅力的24点游戏开始啦! 老师发出了第一组牌:“3、2、4、8”,看到8,我马上想到要凑出3个8来,  相似文献   

19.
蔡海蓉 《阅读》2015,(Z2):54-55
提及《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说起位于江苏省如皋市的水绘园,知者却不甚了了。其实,有人说,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和如皋的水绘园极为相似。这座历史悠久的徽派园林,可以追溯到宋朝,大文豪曾巩的父亲在如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听了一场名曰“成功学”的报告。主讲者在谈古论今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古代凡成才(材?)的人,都是科举考试的成功者。乍一听时,颇感惊愕。古来失意科场而彪炳史册的人不胜枚举,这样的事实难道会视而不见?继而又想,不知主讲者说的是“成才”还是“成材”?若是后者,倒真能反映出某些人的观念。古今确有许多人把取得功名(今天则是考上名牌大学)看作是成了“材”,而真正的“才”反而成了次要的标准。譬如贾政:贾宝玉给大观园题匾额时表现得才华横溢,未得到他片言只语的嘉许;而宝玉不愿参加八股科考,则被他视为“不成材”,非遭一顿痛打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