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中学教育》2005,(7):96-97
法国几家媒体近日载文指出,随着2006年许多电子游戏公司都将推出可上网的新一代电子游戏机,世界各地的儿童沉迷于电子游戏的现象将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
玩电子游戏与学习同样是有一定难度的活动,但为什么很少有人像厌学那样厌恶电子游戏,究其原因无非有两个:第一,游戏者有自主权,玩什么游戏,玩多少难度的游戏都由自己决定,没有外在监督。第二,更重要的是,游戏活动过程提供了一种内在的奖励,如“吃掉”一点得几分,并且过了一关难度增加,游戏者可以看到自己不断进步,始终有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玩电子游戏是许多同学喜欢的娱乐方式,它可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锻炼协调能力,对那些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性格孤僻内向的人来说,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由于玩电子游戏极富刺激性,很容易使人迷恋、着魔、成瘾,从而给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美国的小学陆续开设了键盘操作课程,但有些情况难尽人意。诸如,一些学校对培训键盘技术并不重视;许多为初学者设计的软件使用鼠标的操作过多;学生在每周半小时的计算机课上大都喜欢玩电子游戏而不愿练习文字处理等。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     
电子游戏在很多家长的眼中是"怪兽"的代名词,它总与网瘾、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问题相关联。家长对电子游戏基本都持严格控制、能不玩就不玩的态度。与之大相径庭的是青少年对电子游戏的乐此不疲,成为电子游戏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事物都有多面性,无论是手机游戏、掌机游戏还是更为普遍的网游,它们在青少年中受到欢迎必有其原因,其中也一定不乏有益的因素。首先,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是和电子游戏密不可分的。他们身处与新媒体共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不少父母把孩子的种种问题归结于玩电子游戏,其实电子游戏有时候只是当了“背锅侠”。既然在这个时代电子游戏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那么父母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善用电子游戏,让电子游戏变成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工具。近年来,电子游戏风靡全球。在琳琅满目的数字产品中,电子游戏因兼具趣味性高、强化反馈快、可操作性强、依托媒体广、年龄跨度大等特点,日益受到儿童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前儿童玩电子游戏逐渐趋于普遍化,学前儿童玩电子游戏的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娱乐放松,玩时很少有家长陪同。针对上述情形,电子游戏设计者应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设计电子游戏,家长应尽量参与儿童玩电子游戏过程以帮助儿童选择游戏类型、控制游戏时间并享受亲子过程。  相似文献   

8.
电子游戏,是一种集合了电子技术,将游戏对象从现实的伙伴移到电脑的游戏方式,是电子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所带来的诸多产物之一。它和其他游戏没有质的区别,只是体现了电子时代的科技成果,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有着其他类型游戏所不具备的电子化表征而已。(1)电子游戏是生活,生活就是课程资源;(2)电子游戏是游戏的信息化产物,信息是课程资源;(3)电子游戏是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9.
许多中小学生都有玩电子游戏的体验,为什么电子游戏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为什么那些一学习就磨皮擦痒、昏昏欲睡的学生坐在游戏机前却生龙活虎、精神百倍?为什么许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学生在玩游戏时,却能够主动地“克服”种种难关和障碍?为什么许多“笨”学生在游戏中却变得无比“聪明”?  相似文献   

10.
电子游戏在很多家长的眼中是“怪兽”的代名词,它总与网瘾、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问题相关联。家长对电子游戏基本都持严格控制、能不玩就不玩的态度。与之大相径庭的是青少年对电子游戏的乐此不疲,成为电子游戏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课外阅读》2006,(10):I0002-I0003
Eskarina是值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法国新锐艺术家。自从接触Photoshop后,她一下子对它很痴迷,能很快把头脑中的构思准确地表现出来。个人兴趣,除了绘画外,还喜欢看科幻类的书籍以及看电影(Lordr 戒指,星球大战故事等)、玩电子游戏。此外,花些时间陪家人和朋友同样令她快乐。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做主     
吴萍 《教书育人》2002,(1):43-43
许多中小学生都有玩电子游戏的体验,为什么电子游戏机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让学生们废寝忘食,不做作业?在游戏房中,我曾注意到有些课堂上无精打采的学生立刻变得生龙活虎;在学习中一碰到难题就不愿动脑筋而去抄作业的学生变得那么聪明,主动地去克服种种难关和障碍(即便一下子克服不了,课间的切磋和讨论也非常热烈)。  相似文献   

13.
家长对电子游戏总是持有“能不玩就不玩”的态度,但是对于成长在电子时代的孩子而言,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主要内容,那么就需要家长转变观念,理性认识电子游戏。马红亮副教授的客观分析会为您了解电子游戏提供详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内省智能的12项指标为依据设置量表,对16-20周岁的青年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电子游戏对内省智能有显著影响;玩不同类型的电子游戏对内省智能有显著差异,其中玩角色扮演类游戏者得分最高。对经常玩同一类型但不同特色系统要素构成的电子游戏青年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初步析出了电子游戏影响内省智能的六个因素,包括自由度、社会互动、反馈、经验值、时间倒退和关卡。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偶尔玩一下电子游戏可以益智愉情,但若沉溺于虚拟的游戏世界将贻害无穷。最近,日本专家发现不少孩子沉溺于电子游戏而影响智商、情商的发育,他们称之为“游戏脑”。  相似文献   

16.
马红亮,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远程教育和教育网络游戏。家长对电子游戏总是持有"能不玩就不玩"的态度,但是对于成长在电子时代的孩子而言,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主要内容,那么就需要家长转变观念,理性认识电子游戏。马红亮副教授的客观分析会为您了解电子游戏提供详实的参考。电子游戏本身并没有罪:马老师您好。现在电子游戏种类庞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家长极力反对孩子玩电子游戏的原因似乎更多集中在电子游戏所导致的许多有害的副作用上,比如长时间玩耍会影响孩子视力,浪费学习时间等。但从电子游戏问世起,推销者就说它能增进儿童的电脑知识和技巧、寓教于乐、鼓励创造和探索,尤其提到能开发儿童智力。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陈益老师认为,电子游戏与儿童智力开发并无必然联系。陈老师告诉记者,国内的研究者认为,儿童的智力开发实际上是对他们认知能力的一种开发,这其中主要是指对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很显然,电子游戏与这些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无…  相似文献   

18.
玩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在学生当中已相当普遍。当初被视为先进的娱乐工具电子游戏,如今被人们形容成“陷阱”、“电子海洛因”、“恶魔”等等,这说明电子游戏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笔者就这类问题对某校初一至初三年级13个教学班的55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共24题,以不记名不记分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玩电子游戏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学业上对中小学生都构成严重的影响,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在被调查的550位学生中有518人玩过电子游戏,占被调查人数的94%。当中开始接触电子游戏的  相似文献   

19.
儿童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眼睛疲劳,容易变成近视眼;缺少锻炼,造成体质下降,容易生病。儿童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影响性格和社交能力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加强媒体对司法的外部监督能弥补司法体制内部监督的不足,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可是现实媒体监督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让监督、不敢监督和不听监督等现象,为此,应为媒体监督司法创造制度性条件,规范媒体的监督行为,正确处理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