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图书印前审读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审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审读书稿,二是指审读图书.审读图书,是指图书出版后由有关人员对图书质量进行审阅检查,作出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反馈给参审人员(初审、复审、终审),以此为据,奖优罚劣,并促进图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图书审读工作在出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审读工作评判的法律依据是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审读的一些具体方法。容易出现问题的几类特殊图书的审读,如党史类图书、重要历史人物传记图书、引进版图书、民国史料图书的审读。加强图书审读工作,对保证图书出版优质高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泳 《编辑之友》2014,(2):82-83
图书审读工作在出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审读工作评判的法律依据是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审读的一些具体方法。容易出现问题的几类特殊图书的审读,如党史类图书、重要历史人物传记图书、引进版图书、民国史料图书的审读。加强图书审读工作,对保证图书出版优质高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和《报纸期刊审读暂行办法》从规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期刊审读的规定.审读的目的是提高刊物质量,建立自主审读机制符合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也是期刊发展的内在诉求.本文明确了自主审读的人员选择,审读的依据,审读形式、内容,审读的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嗣 《出版科学》2000,(1):39-39
现阶段审读工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全国性的图书质量大滑坡,给图书审读工作增加了难度。其次是由于图书种类多,专精图书的审读员不好找,尤以英语、计算机类的图书为甚:试想,一个省10家左右的出版社,专业分工不同,出书种类五花八门,所抽查的图书也各种各样,一时间到哪里去找那许多既精通编辑出版业务又专精各门类  相似文献   

6.
李洁 《出版广角》2021,(16):59-61
从现实需求和制度要求来看,出版社设立审读部是提高图书质量和多出精品的保障措施.审读部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分为印前审读和出书后审读两类.审读的工作方法以分散审读为主,集中审读为辅.出版社设立审读部要做好计划,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7.
李岩 《出版参考》2015,(1):11-12
对于“规范审读报告,提高图书质量”的主题,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一是要充分认识审读报告的重要性,二是撰写审读报告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三是中国出版集团在加强图书质量管理方面的几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8.
郑帅 《出版参考》2021,(5):83-85
科技图书一般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不仅需要图书编辑具有编校相关知识,更要有专业的学科背景.在图书编校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之下,如何提高编辑的审读质量是目前的关注重点之一.科技图书的目录凝聚了全书的内容和观点,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应是审读的关键环节之一.审读目录可以作为编辑审读工作的有效抓手,有助于编辑把握图书的写作方向和主要内容,提高审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践行编辑出版的初心,为知识的传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图书出版单位大多都设有审读岗位,旨在对图书出版进行“印前把关”.囿于多种原因,图书出版的“印前审读”岗位大多挂靠在校对室,名曰“校审室”,名不正言不顺;在岗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难以完全胜任日益复杂情况下的图书出版审读工作.有鉴于此,本文给审读岗位提出了“名正言顺”的设岗要求,并针对治理目前在岗人员的种种乱象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郭莲莲 《新闻世界》2014,(8):316-317
教育教辅类图书作为对教材知识的解读和拓展,关系到千千万万的青少年读者的健康成长,在人们对教辅图书的需求日益增大的同时,教辅图书市场却良莠不齐,教辅图书质量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提高教辅图书的质量是教育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基础和重中之重,而作为编校基础的审读,更是图书编辑最为需要加强的工作环节。本文通过审读内容和怎样审读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改进教辅图书的审读工作,从而提高教辅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图书质量的高低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引文质量的高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编辑实践来看,引文是图书编校差错的高发区,著作稿“十引九错”者比比皆是,甚至谬误大错也时有发生。长期以来,在出版界这一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笔者认为,这是人们对引文审读的认识和实践存在“盲区”所致。本文结合编辑实践,讨论引文审读中的“盲区”,并提出若干引文审读的方法和技巧。一、审读引文错误面面观———多、漏、错字。这种出错比较普遍,其原因很多。从作者方面看,有作者转抄转引、以讹传讹、谬误流传的原因,也有引用旧版本的原因;从…  相似文献   

12.
影响书稿审读质量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跃 《中国编辑》2005,(5):53-54
近些年来,一些出版社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在对外合作出版中冒自费出版之名,行买卖书号之实,监管失控的现象较为突出。此外,由于出版社内部简化出版环节,部分从业人员政治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缺失、业务素质不高,等等,使书稿审校方面出了问题,造成图书的内容质量普遍下降。审读工作是搞好图书出版的极其重要的环节。笔者在此仅从几个侧面来探讨影响图书审读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4年度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选活动”颁奖仪式暨“规范审读报告提高编辑质量”研讨会,我要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点赞。同时,我建议要很好地总结这次活动的成果,认真研究现阶段中国特色的审读报告,让它成为推动出版业繁荣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我们每年出版40多万种图书,现在必须要思考,我们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重要的知识和信息能传播、传承下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出版社怎么发展,怎么更好地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出版后刊社审读:作用·意义·组织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华峰 《编辑学报》2012,24(4):384-386
科技期刊出版后期刊社进行全面审读,是《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法定要求,同时是期刊质量控制的重要反馈环节,落实责任制的重要措施,交流业务、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和质量检查的最后防线。期刊社要从制度建设、统一审读方式与时间、明确审读内容等方面入手做好期刊出版后的审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构建学术期刊内部审读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邓军文 《编辑学报》2006,18(3):223-224
审读一直贯穿于期刊的整个编辑、出版工作的始终.审读有外部审读和内部审读之分.构建学术期刊内部审读机制对于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十分必要.学术期刊编辑要树立审读意识,学术期刊刊社要有措施,对审读中发现的编排错误要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10,(4):31-32
盛学忠同志是宁夏新闻出版局新闻图书报刊出版处处长,在多年的审读工作实践中,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出版工作正  相似文献   

17.
期刊出版事后审读的定位与审读体系的规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清海  张楚民 《编辑学报》2009,21(5):385-387
在分析已有的有关期刊审读工作分类的基础上,论述期刊出版事后审读工作的定位和创建规范的审读体系.认为:应当区分至少9种不同的审读目的,对不同的定位建立相应的审读体系;审读体系的内容包括人才、经费、审读规范、审读方式、制度、结果反馈等.  相似文献   

18.
今天是已故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我们这么多的编辑出版界的负责同志,编辑出版界的优秀骨干欢聚一堂,为2014年度全国图书优秀审读报告评选活动中的获奖单位和获奖同志颁奖,同时举办“规范审读报告,提高图书质量”的研讨会,很有意义,格外亲切.  相似文献   

19.
图书质量管理是出版社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出版社应立足于编辑实践,从规范图书的编辑出版流程、健全审读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以及加强业务培训等方面对图书质量实施动态管理,以建立保障图书质量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科技图书承担着传播科技文明与知识的重任,相较于其他图书而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然而科技图书来稿质量参差不齐,责任编辑在审读与编辑加工中需要做一些专业的处理,方能达到出版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科技图书知识载体的价值,本文对科技图书审读与编辑加工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