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媒体素养,就是指公众面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体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而青少年的媒体素养,主要是指他们对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并从媒体中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简论媒体素养对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媒体客观上承载着多元文化价值的传播功能,由于我国未成年人媒体素养普遍缺乏,从而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极大的冲击。为此,应健全未成年人媒体素养教育实施的保障制度,加强媒体素养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媒体素养教育实施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媒体素养教育实践,倡导媒体形成自律联盟,从而提高未成年人的媒体素养,培养未成年人合理看待媒体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获取、分析、评估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丽敏 《考试周刊》2009,(49):64-64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核心目标。教师如能利用媒体信息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利用新的科技信息激起探究活力,利用生活信息体验探究乐趣.利用信息的链接深化探究层次,利用网络实现探究的长效性。这样,则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更大程度地挖掘和培养。  相似文献   

4.
手机媒体是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在移动中的合一,而大学生对手机媒体接触广泛.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的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信息判断能力现状,为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提供基本依据.研究采取非随机的分层抽样和配额抽样的方法,对广州40多所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各类手机媒体信息有初步的解读与批判能力,对手机媒体传播不良信息的自觉抵制能力还较差,媒介参与度不高.统计检验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手机媒体信息重要性认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3,(5):34-35
当代社会高中在校学生接受学科理论知识的途径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媒体也成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和认识熟悉社会的重要手段。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学习、感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从这些信息中形成和确立自身的价值观,媒体素养已经成为当代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借助媒体,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媒体获取感兴趣的信息的习惯,从而形成个人对于自然、人文等方面的感知与观点。媒体素养的接触方式类似于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这就为其辅助语文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媒体素养教学,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三大基本形态。媒体是信息运动的重要因素。广义媒体观认为人脑及虚拟媒体具有信息运动的基本属性。构建媒体空间概念的目的是研究物质与信息的呈现、变换、作用的规律。广义性、相对性、形态性和空间性是构成媒体空间的本质特征。人脑、媒体、信息、知识、思维、信息流等是构成媒体空间时空观的特定要素。人类社会的教育形态、文化形态、娱乐形态等是媒体空间的特征形态。媒体空间是现代教育的生存空间,媒体空间是知识经济的财富空间,媒体空间的事业是比特产业。这就是媒体空间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媒体素养的新内涵 媒体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社会,培养青少年具备媒体文本识读能力,成为批判自主性的媒体公民,是社会发展和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是开展媒体素养教育的主阵地,课程是主要载体,本文从课程发展的角度提出开设媒体素养教育校本课程融入学校教育、媒体素养与学科课程整合融入学校教育和通过社会组织活动(活动课程)融入学校教育,以解决当前媒体素养教育如何融入学校教育的路径问题,并从课程政策应用、教师专业化培训、教学方式灵活应用等方面提出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论自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媒体的出现引发了信息传播的重要变革.面时信息传播变革,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当前媒介环境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运用话语权的能力及运用自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政府、网络媒体及高校共同参与,协同合作,构建全面、立体而发达的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网络.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只聚焦于"听",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建构主义心理学、迈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和克拉申关于二语习得的假说,听力教学中也应关注视觉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以情景图式为切入点、培养预测联想能力,以视觉呈现辅助听力训练和以视听化教材培养交际能力,视觉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 ,在教学上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所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录音、电视、录像、幻灯、VCD、微机等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能力。下面就笔者教学实践谈点看法 :一、提供典型模仿诵读培养语感能力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 ,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忽视大量阅读 ,语文水平或语感水平就很难提高。培养语感的关键是搞好诵读。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最好的手段。叶圣…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的迫切任务:媒体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发展以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使得具备理解、辨析及批判媒体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青少年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是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媒体素养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应增强对媒体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丰富媒体素养教育内容,拓展媒体素养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教学中广泛运用,课堂信息传播形式有了新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电教多媒体,可使小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作为小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电教媒体,让电教媒体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相似文献   

14.
秦莹 《文教资料》2007,(13):107-10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2年提出:“我们必须让年轻人在一个充斥着图像、文字、声音的世界里学会生存。”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解读媒介及其信息,建设性地享用媒介资源,逐步使人们具备批判的能力和批判的自主性,使之能够在多元的媒介环境中,合理地利用媒介促进社会和自我完善,使用媒体而非受限于媒体。本文尝试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媒体素养教育的理论探索,聚焦如何将媒体素养教育融入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希望为今后媒体素养教育的推广和实施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供相关专家学者及媒介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社会逐渐向信息社会转变,尤其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教学媒体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对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探讨,阐述了人们在运用教学媒体时应选择适用的、有效的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16.
谢鑫 《华章》2012,(31)
21世纪国家需要全面型、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和提高俄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高等学校俄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俄语教育者信息意识,积极开发利用俄语教学媒体资源,会为高等学校俄语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信息模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自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其与公民素养的密切相关性,因此,使自媒体与公民素养互益循环,可以帮助大学生成为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积极公民:一是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账号等,对大学生引导并培训大学生的公民与能力;二是发挥自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形成顺畅的公民意识传播渠道;三是建立不良信息舆情监测机制,加强自媒体负面信息监管,引导大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沉浸于手机媒体环境而不自知,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本研究构建了手机媒体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四大维度,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职业价值取向和消费价值取向的具体影响。探讨在急剧发展的手机媒体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培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相似文献   

19.
电教媒体以其生动性、直观性、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它能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再现生活情境,传递大量信息,加大课堂容量,增加教学密度,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哲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2):80-83
文章通过对我国102所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发现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脱离学生实际、"万金油"式的职业定位、专业不专的学生能力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应坚持"面向数字媒体行业"、"技术或艺术取向"等两个原则,在培养规格中应强调"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类素质的培养,并设计与确定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