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20世纪以来的西方后工业社会,人们已愈加认识到,自我选择并不仅是无限自由的选择了,人与人之间道德伦理关系的价值与意义日益凸显出来。在这种新的现实语境中重新检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便会发现英美女性主义和法国女性主义文学两种批评理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即执着于抽象的理论层面,而忽视了女性在现实世界的生存境遇,尤其是女性的道德伦理境遇。事实上,西方女性文学表现了道德之善与人生“幸福”、道德反思与道德自律、自我存在与道德自由、和谐情愫与反乌托邦等“道德情境”的“内在冲突”性质,以及对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真、善、美的追求。这不仅与西方女性在历史语境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也体现了女作家们的宗教道德情结。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主义批评的结合。该理论以生态原则和女性原则为出发点,把自然与女性相结合,研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探讨自然与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所受到的贬低与压迫。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斐然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早期创作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和女性观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冰心早期若干代表性作品的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论述了冰心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冰心早期散文创作中充满博爱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并在差异中求平等,研究冰心早期小说创作中生态女性主义整体观,展现了冰心对自然与女性的赞美和讴歌。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主义批评的结合。该理论以生态原则和女性原则为出发点,把自然与女性相结合,研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探讨自然与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所受到的贬低与压迫。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斐然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早期创作中所体现的自然观和女性观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冰心早期若干代表性作品的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论述了冰心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冰心早期散文创作中充满博爱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并在差异中求平等,研究冰心早期小说创作中生态女性主义整体观,展现了冰心对自然与女性的赞美和讴歌。  相似文献   

4.
寻找和建构女性主体性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从精神或心理上、文化女性主义放眼于她们理解的人类“历史文化”、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深入无意识层面、“符号文本”派则把主体与语言符号结合起来纷纷提出找寻与建构女性主体性的理论方案。但多数女性主义以自然性征为基点和主张排他主体和占有主体的缺陷,必然使女性主体性建构走向虚妄。  相似文献   

5.
政治正当性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源自于一种特定的自我理解,一种“个体先于政治社会”的观念。这种自我理解并不是“自然的”,而是在西方现代性转变出现的一种特定观念,并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成为主导性的社会想象。本文探讨这种自我理解之形成的哲学基础与历史脉络,试图以一种辩证的方式避免“决定论”和“偶在论”的简单化解释,既强调西方现代转变的文化与历史特殊性,又注重阐明这种转变的内在实践逻辑。由此澄清政治正当性与现代性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重要的批评流派之一,它将矛头指向父权制度和男权中心文化,提供了一种基于女性价值的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的新方式,成为后现代语境下反主流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问题是妇女阅读、女性写作和文学史的重建,三大批评场域的研究,共同呈现了西方女性主义对父权逻辑的解构和自身理论的建构过程,对女性主义批评主体性的建构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上世纪末中国文坛热点话题之一。它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文本对固有的男性权威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从而发出女性自我的声音,因而这种先锋实践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然而,由于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与挪用时产生了错误与偏差,女性作家在创作上过分期望通过走类似西方女性主义斗争之路来谋求中国女性解放之路,从而导致了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抵触。虽然1990年代的女性个人化写作在前后两个阶段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但都有现代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后现代式解构性思维的困惑;其次,是专注自我的后现代模式;第三,是后现代的精神困境。其教训是包括个人化写作在内的所有女性作家应当正视自己,正视现实,以个性生命展现时代精神,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写作位置,以达到时代性与个人性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当下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在中西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性,决定了“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于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特殊性界定。引论“女性主义”与“艺术”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空间,有助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摆脱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走出女性主义的悖逆之境。  相似文献   

9.
女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社会文化历史的边缘,她们具有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而丧失了文化性别和精神性别。女性主义兴起后,觉醒的女性向男权社会挑战,她们以行动颠覆女性的社会边缘性。女性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文学描写中女性形象的地位。鲁迅、茅盾等以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提出了女性面临的问题,但女性是沉默的;庐隐、冰心、丁玲等以日记体、书信体的形式,让女性以“我”、以“妇女”的名义和身体去讲述、去言说,从而确立了女性自我言说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紫颜色》对女性主体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她提出了“妇女主义”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黑人女性话语,体现了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个性与在逆境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主题,指出了黑人女性只有建立具有女性特质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才能颠覆父权话语,发现新的自我,重建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11.
冰心散对五四新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体的创新上,从对体影响最大的相互关联的体裁、语体、风格这三个要素来看,主要表现在:最大限度地将她的“爱的哲学”及其女性意识这一丰富的思想内容,比较完美地纳入到散这一体裁之中;对散语体光彩照人的创新;体裁、语体同体的其它因素完美结合形成其散的风格特色,这都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创作,沉痛直言、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厚土之中,具有很大的醒世作用;冰心的作品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体悟、女性的展示方式、以童稚般的声音向世间播撒爱的哲学;冰心塑造了一批温柔可爱的“姊姊”形象,每一个女性形象都闪烁着真善美的光彩和漾着爱的回音。  相似文献   

13.
冰心晚年散文对理解冰心有独特作用,不可忽视。用非文本解读的方式,从冰心晚年散文入手,分析晚年冰心之爱的特点、爱的成因、爱的价值,呼吁还冰心以公平。  相似文献   

14.
运用语言学、文体学的方法,从文学风格、语言风格两个层面和"文言化"、"西文化"、"融会"三个角度,描述分析"冰心体"的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转型过程中对建设现代白话文学文体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冰心的文学地位一直得到较高的肯定。自上个世纪二十至八十年代,冰心的文学地位经历了一定的沉浮,但总体变化不大。无论是权威评论家,还是权威的文学史家,都没有把冰心看作文学大师。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冰心的文学地位出现了上升迹象,尤其是冰心去世后,称其为文学大师已是屡见不鲜。冰心文学大师地位的形成不能仅仅归功于其文学创作,而是与现代作家的评价机制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冰心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坛卓越的作家和诗人,也是杰出的翻译家。冰心翻译观在《译书之我见》一文得到集中体现,其中观点侧重译文文字的审度,关注读者及其对译文的感受,具有修辞学意义。借接受修辞学理论,对冰心翻译修辞观进行初步总结与研究有助于全面探索冰心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该文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冰心的《寄小读者》做了新的艺术审视,发现这部写给儿童的散文作品的思想内容,并不像人们以往认为的那样单纯、明晰,该作品中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发出的声音,是复调的,或日对话的。在这部作品中,冰心尝试从儿童的视角、儿童的价值观来表现复杂生活。  相似文献   

18.
冰心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作家和翻译家。她不仅全身心投入到翻译实践中去,还积极地对翻译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她翻译了许多优秀的外国诗歌,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翻译观。文章以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为视角,冰心翻译的《吉檀迦利》为例,探究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期间,主流诗学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对冰心翻译活动的影响和操控。  相似文献   

19.
母爱、童真、自然是冰心诗歌创作的三大母题。作为三大母题之一的“自然”,它承载着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更显示出她观照世界、审视现实的方法和过程。作者通过对自然物像的深切描绘,书写出自己心灵的真城,使读者感受到作品深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萧红传》、《庐隐传》、《冰心传》是肖凤创作的三部女作家传记,前两部中,她满孕着对两位女才子的同情与悲悯,深情抒写了她们的情感历程和悲惨命运。在《冰心传》里,她对冰心的人格与文格进行了有机的梳理,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宁馨儿的生命轨迹。她的散文端庄优雅,以清新的笔调展示了多样的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