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抽象上升到具体,是马克思《资本论》特有的叙述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个方法不仅贯穿于《资本论》第一卷到第三卷,而且各卷之中无不如此。《资本论》的中心范畴是资本,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在理论上的再现。整个《资本论》是从“资本一般”(第一卷)到“资本特殊”(第二卷)再到“资本个别”(第三卷),这是由抽象的资本范畴上升到具体的资本范畴的一个完整过程。《资本论》的每一卷,也都有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下面,我仅就《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关于资本本质的理论表述层次,来谈谈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的"资本的限制就是资本本身"论题,被后马克思主义学者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1949——)解读为普遍的历史主义——进化主义思想。资本主义为了克服其内在的限制,为了生存,才借助其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改变其限制。齐泽克没有结合马克思《资本论》的经济学分析。离开了马克思的具体言说语境,也没有客观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僵而不死的真实原因(其中缓和阶级矛盾是重要措施之一),就草率得出了"资本的限制就是资本本身"论题的一种另类理解——资本的限制反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笔者所不能认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商品所有权是以等价物的转让为前提,通过流通而占有他人劳动的所有权。《资本论》中阐述的这一“转变”,不是指在由简单商品生产成长为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点上发生的简单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转变,而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所固有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第1卷中有“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提法,其含义究竟是什么?有人理解为消费品的个人所有,有人理解为由具体的个人所有制来体现抽象的公有制,也有人认为是指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个人的共同所有制,还有人认为是指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化的媒介。看法相异,但都认为它是指某种具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这都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的这一提法,是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为依据,说明劳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究竟指什么?它是否就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在马克思的笔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个多义词。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它先后出现过几十次。由于使用的场合不同,含义往往不一样。把德文版与法文版对照起来看,它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含义: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资本主义生产。例如在德文版第18页上,马克思说:“可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在法英两国通过历史斗争而明显地暴露出来以后,  相似文献   

6.
弄清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第二节中提出的关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对于确切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等关键性的问题,正确认识《资本论》第一卷的体系结构,深入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一系列反动谬论,澄清学术界的一些不尽切合原意的说法甚至误解,是有重要意义的。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究竟是什么?我认为,马克思在第二节开头的那段话对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就是:“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无计划的,整个社会生产是在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下盲目进行的;并预言社会主义生产不需要价值插手其间,完全是在联合起来的劳动者有计划的组织下进行的。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却出现了两种相反情况:第一,社会主义生产不是完全有计划的;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完全无计划的。特别是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计划调节已成为普遍运用的调节手段。如何看待这种情况,不仅涉及到坚持和发展《资本论》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本文拟就《资本论》中的“计划经济”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的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思想的理论框架和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唯物论、资本论和社会论三个方面.唯物论部分涉及的中心问题是对世界事物、社会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形成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资本论部分探讨了资本主义剥削机制和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社会论部分探究了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变革对未来社会的开拓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既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辩证法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内在矛盾,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客观规律,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辩证分析,完整地研究和表述了客观的辩证法以及作为客观辩证法的反映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思维规律和方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论的科学体系。正如列宁所说的:“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第1卷第22章所讲的商品所有权对资本家也是存在的;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不是对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占有方式的否定,而是工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该章不是重复阐明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要揭露资本家的追加资本是它未付任何代价而占有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社会原因,在目前史学界中还属争论未定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其理由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才造成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和可能。”并且“随着外国商品的冲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三种不同的企业制度(即原始企业制度、近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对比,运用马克思在《资本论》关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理论观点,解析在我国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一节中明确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并且指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资本论》第一卷202,205页)人们通常把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称为“劳动过程三要素”说。薛志贤同志在《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发表了《论生产劳动的要素及其产品》一文(以下简称“薛文”),对劳动过程的三要素说提出了疑义。薛志贤同志认为:“生产劳动的要素不只有三个。固然,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对私营经济性质问题的认识上,主要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从私营经济的一般性质和社会性质两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结论。但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和我国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有着许多不同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的性质,可以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没有一个具体原理象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规律那样,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当中引起长时期的争论和分歧。对它的争论,从本世纪初算起,至今已将近一个世纪。同在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营垒里,有人恪守不渝地坚信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永远存在的。有人却认为事过境迁,今天无产阶级的生活已不能和马克思时代同日而论,绝对贫困化规律已不存在,只有相对贫困化。对此问题的争论与其他问题的争论相比,有其特殊性。对其他问题的争论,都是在彼此承认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前提下,一般围绕如何理解才准确、全面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但近几年来,似乎有一种否定这种观点的倾向。例如有人认为:“汉字虽不是以音素为单位的拼音文字,却是以音节——词素为单位的特殊性质(即有形义成分残余)的表音文字。”(见陆锡兴:《近年来关于汉字性质的讨论》,《语文导报》1985年第10期)这说明,在关于汉字性质的问题上,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见解。造成这种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呢?汉字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字体系呢?我们想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我们的见解,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1844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英国状况》等文章中,提出劳动分裂论,从宗教异化、财产异化、政治异化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异化和人的解放问题,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人类不正常的分裂,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与人类本性相称的社会。这些观点启发并影响马克思形成了劳动异化论,并为后来两人共同创立唯物史观的异化观和人学观做好了理论准备。马克思恩格斯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所谓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和科学主义的恩格斯之理论对立纯属虚构。  相似文献   

18.
(一) 前言恩格斯在逝世前不久(1895年2月到3月)写下了最后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国——《卡·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以下简称《导言》)。这篇著作从恩格斯着手撰写之日起直到今天,九十年来不断引起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内部和国际学术界对它的微言大意作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并且导致了无产阶级政党走向社会主义的对立的路线、观点(暴力革命还是和平过渡)。这篇《导言》最引起人们重视的是:恩格斯以伟大的无产阶级自我批评精神总结了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他自己和马克思的革命观点和策略,并指出了西方无产阶级政党(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范例)的革命运动的前进道路。以《导言》为根据来研究恩格斯的晚年思想的这一动向,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于今天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  相似文献   

19.
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的改造临时纲要》和《基督教的本质》让人们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改变了人的看法,他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全部抛弃。1845年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写了十一条批判费尔巴哈的观点,并制定了一种新的哲学观点:看待世界事物的实践性(基础性)和阶级性(革命性)。  相似文献   

20.
公社是古代社会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通常都将土地公有制作为其基本特征,视为原始社会组织形式或其遗存.全面深入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前资本主义公社的系统论述,显然可见,前述观点并不正确.内部自成系统、自我调节、作为整体与外部社会发生经济及社会关系,这才是前资本主义公社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