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夏波 《湖南教育》2008,(4):25-25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接受教育是有选择的,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讲堂”为“学堂”,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我教《赵州桥》用了两个课时,第二课时采用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只有这样,才  相似文献   

3.
探究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从现实生活和学科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与接受性学习一样是学生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探究的课堂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下面就是在情境——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许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现在的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习就无从下手。这是由于传统教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丢失了。因此,必须转变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探究学习虽然是我们提倡的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学习条件、心理过程和它们在认知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这就要求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且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扶者,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变得尤为重要。而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如何创设出一定的学习环境,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接受知识的第一步。本文从课堂教学的课堂导入出发,以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过程为主线,进行案例分析,叙述情景导入的一般作用。  相似文献   

7.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改变传统单调枯燥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教育”向“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模式转变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特别是新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这就更要求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自主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事高中历史教育事业多年,对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历史高效课堂这一课题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并从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和心得。现从以下三方面,对此课题进行详细剖析和论述。一、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一直以来,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所采取的都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接受性学习、被动性学习,即将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成为储存知识的机器,没有和教师进行学习互动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作为两种基本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教学方式,不可厚此薄彼。通过文献分析与归纳总结,立足于教育现状,认为在教学中需要对两者进行整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应当互相补充,相互依靠。携手发现学习与接收学习和谐共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召唤课堂教学的变革:要落实新课程美好的教育理念、发展性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要想实现由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做出相应改变。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到底是怎样的呢?教师的教学行为到底要做出怎样的改变呢?到目前为止,对这一关键性问题的回答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夏秋丽 《小学生》2011,(1):26-27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仍普遍地存在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怎么学、学多少,都在老师的控制之中,学生稍有不从或变通,就会受到老师的严厉指责。以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不高,个性不明显,很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本文以课堂教育创新为主线,在如何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等方面作些浅显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教学效果是学校教育的生命.是教师的目标。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步期.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个性、认知等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韩宝 《考试周刊》2013,(24):7-8
<正>数学新教材以其新的理念、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焕然一新的感觉。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学习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和喜欢,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合作精神、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15.
刘克华 《现代语文》2009,(12):86-86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正兴趣是我们孜孜不倦的动力,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便不再成为难事,因为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无穷无尽的乐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通过对长期英语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我整理了以下几点。一、疏导思想,走"进"学生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便乐于接受其课堂教学的内容,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反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落实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教育部在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让研究性学习走入了课堂主渠道。一、研究性学习走入学科教学的认识1.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它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它可以渗透、体现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应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2.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很多教师认为,传授知识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杨敏 《考试周刊》2011,(17):55-56
不管何种语文教学模式,都应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这一根本原则基础之上。一方面,要立足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方式和技巧,逐步让学生接受,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方法。另一方面,要关注教师,有效性还体现在从"教师接受"引出"学生接受"的抛砖引玉现象上。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接受的影响推进下,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正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整合学校各种资源,聚焦课堂教学,形成教育合力,促进高效课堂健康发展。而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走向高效课堂的起点。一、模式的提出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授,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想受到束缚,个性无法张扬,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大格局看,社会不仅需要大批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劳动者,更需要大批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此,应转变我国大学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以接受性学习占主导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融合的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为提高我国的教育效益服务,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