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自传入中国以来,其研究方法不断受到国人的推崇与反思.正是出于将音乐放置在其文化环境中进行整体性观察的初衷,田野工作成为其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如何将这一方法有效地在高等教育、民族音乐学理论教学中得以传播与应用,需要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切身观察本土音乐的形式、特点,以及在文化中意义,从而使学生将田野调查方法得以领会.通过对呼和浩特大召寺“查玛”仪式的田野调查,并将其放置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探寻其仪式音声的特点及其功能,并以此为例展现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若要进行以审美为核心的"母语音乐教育",通过"审"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实现陶养感情的目的,首先应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美"在何处,其审美观念又是如何形成的。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语言的特点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理念,对这一问题从音高、节奏和节拍及音色三方面进行探索,可以发现运用腔音、散板和弹性节拍以及音色的多样性是中国传统音乐在审美观念方面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将其综合化与民族地方音乐融合,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音乐教学综合化与民族地方音乐融合,有利于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音乐,能激发学生尊重艺术情感,促进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充分发挥本土民族音乐以外学科始终为民族音乐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研究了蒙古族音乐传承机制中的过程特点及文化特点。本文首先采集大量文献资料,对蒙古族音乐传承机制中的过程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在该基础上结合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对蒙古族音乐传承机制中的文化特点进行探究,深入挖掘了蒙古族音乐传承质量。文章对蒙古族音乐体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育中的区域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通过与民族区域文化的融合,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文章将区域音乐作为研究的重点,对其教学探究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对区域音乐的研究,提高高校区域音乐教育的创新理念,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6.
肖智 《美育学刊》2018,(4):44-44
《智能音乐学与中国音乐数字媒体论》是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18年4月出版的一部详细叙述人工智能、音乐媒体与音乐艺术交叉融合的理论基础、技术模型和常见应用的新书,系杭州师范大学陈根方教授历时十余载的研究结晶。该书作者通过对人工智能在音乐艺术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的分析,认为智能音乐学这一学科已经确立,智能音乐学的学科范畴、研究内容、方法和应用具有完整的学科特征。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播皆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当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元素,结合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高校音乐教育是检验国家的文化到达哪一个阶段的必要标准,存在深刻的社会意义。高等院校是培育一代代英才的地方,把传统音乐文化带到课堂当中,让传统音乐进入高校音乐教育中,有利于维护和发展传统的音乐文化,有利于促进传统的音乐文化的创新,有利于汇聚和融合音乐文化,还有助于人们对本民族感到更加骄傲,认可自己的民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声"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理论中,早在先秦两汉就有关于乐律"四声"的讨论,沈约声律"四声"理论同乐律"四声"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并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永明声律说中以四声作文的主张与传统音乐学"五声杂比"为乐的理论及方法非常接近,永明体平仄病犯等理论同乐论中"同声"、"异音"等理论亦相类似。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音乐理论是永明声律说最直接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我国五千多年来各民族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结晶。而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在人类文明进步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藏族音乐是众多民族音乐中的一种有着独特色彩的分支,其内容涵盖广泛,伴以歌舞形式展示歌唱者内心所想所思。教师在进行藏族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对音乐文化背景基础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在藏族民族音乐方面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随着民族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发展,同时保持着自己固有的特征和风格,显示着不同民族区域与民族交流融合的文化特点。而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下语境中的发展与变迁的历史与时代根源进行更系统的探讨,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音乐学家开始研究纯音乐作品的叙事性。音乐没有语义性,用隐喻来表达具有语义性的内容,几乎是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唯一的表现方法。我国传统民族器乐作品中所采用的隐喻手法可总结为声音模拟、数字隐喻和文字隐喻三类。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在艺术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是艺术、文化的体现,促进着和谐文化的发展,当今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发展科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高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发展是尤为重要的。而原生态音乐就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代表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和谐精神与独特价值。本文将就原生态音乐文化及其在高师院校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3.
勤劳、善良的克伦族,历史文化悠久,音乐形式丰富多彩。从他们的音乐中可以看到其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发展,他们的音乐风格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成分,形成克伦族极具个性的音乐色彩。研究他们的音乐,对探究克伦族的历史、人文,乃至全人类的民族文化传统与进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在我国遍地开花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文化建设已成为新的主题。音乐在社区中的出现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它丰富了居民的社会生活,给老百姓带来了精神食粮;同时,音乐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中的经济及政治力量的支持。在当今社会,音乐也成为了社区中居民喜爱的一种休闲娱乐形式。社区中的文化建设需要音乐艺术。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社区音乐说起论述了城市社区音乐的分类和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是对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现状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梳理,深入细致地分析了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现状、特点与功能。第三部分,笔者在实地考察与分析的基础上,,对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特点进行梳理。本文通过对郑州市社区音乐的研究,更多了解到社区音乐艺术,通过对社会的真实反映,服务于社会,使人民群众向往真善美,从而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多元文化的音乐课程理念,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价值的肯定与认识,有助于学生对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和形成多元音乐文化价值现念,有助于改进和克服高中传统音乐课程中"单一文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民族音乐学学科的产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音乐的发展格局.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系为例,针对其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民族地区高师民族音乐学专业建设必须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应通过确立学科建设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学生的对外交流学习,紧缩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彰显特色,以期建立一个立足本土、扎根传统、面向时代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效用视角,详细论述了社区音乐文化在社会体系形成过程中的教化、精神凝聚以及审美意识培养的作用。同时,探讨了社区音乐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联系,并以都江堰社区为例,提出了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对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形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的发展,音乐创作,音乐演绎以及音乐欣赏等已经成为愉悦人们生活的重要伴侣,在实际生活中,音乐以另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又与其他艺术共通的音乐学科。而在实际生活中,音乐的表现形式种类多样,个性化地去表现自己对音乐的认知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更能阐释音乐的独特魅力。每个人对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欣赏同一首曲子时也不可能体会出同样的味道,基于这种情况,本文重点探讨个性展现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从而了解到个性对音乐艺术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对个性展现形成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运城精武跆拳道馆的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验证音乐对跆拳道教学的作用。通过本文论证分析,得出实验组在练习当中添加音乐的元素,在指标测试项目当中的确高于对照组的测试结果。说明音乐的确对跆拳道的教学以及训练练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凸显了民族音乐的重要地位,并要求将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音乐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增强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但就目前高职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和利用程度明显不足,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意识薄弱,这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在高职音乐课堂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