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蒙  许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15-21
[目的/意义]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组织以网站为载体,多采用传统树状或星状链接进行导航,且以地域分割,无法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弱化了其价值。采用新技术合理组织非物质文献遗产信息资源对非物质文献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主题图理论和方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模型,并以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昆曲为例,辅以Ontopia主题图开发工具,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的生成及组织效果。[结果/结论] 主题图不仅能够合理、全面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还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流派发展等特殊属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将主题图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整合中,能够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方法/过程]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主题、关联关系和资源标引的基础上,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主题图并实现其可视化。[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主题图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提供基于语义的整合,并将主题之间的关联直观地展示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导航。  相似文献   

3.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重心移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空间分布上体现出自然环境的烙印,文化遗产多沿河流域分布,以都邑治所为中心形成文化扩散,呈"片-带-面"空间分布特征。在时间维度上文化遗产经历了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秦汉至宋代和元明清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它表征着文化的价值内涵,印证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是相关的。三个时期的文化遗产重心表现为沿汾河由南向北的移动轨迹,契合了山西文化由南向北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作为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作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中心,图书馆应当注重此类文献的开发与整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分类及价值谈起,通过对国家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馆藏现状及入藏意义的分析,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特色馆藏建设的几点建议:体系化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立专藏数据库、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藏书目录。图2。表4。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5.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这是我国第一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专项立法,对保护和开发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非遗法》于201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其要求与号召,更加深入和规范地组织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2003年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全世界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热潮。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王云庆、赵林林在《档案学通讯》2008年第1期上撰文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征及其保护原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征1、地方特色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地方特色性主要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地域性等特性决定的。而由这些地域独创文化活动而来的档案自然也具有了鲜明的文化指向性,它们不只反映了某项文化活动的真实面貌,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某一地区或某一群体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问题解析与体系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学术课题。目前,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注重的是项目申报层面的表述,但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研究理论的深入,局限于申报层面的分类类目已经不能满足研究与实践的需要。因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应适当考虑中国传统文献分类思想的融合,从艺术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传统文献分类的逻辑及知识组织方式,切合实际地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重新厘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念的确切名称,综合多方因素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属叙词表,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表达功能,在这个分类体系的重构过程中,"文化空间"也应当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目划分之中。图3。表4。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9.
王静 《新闻爱好者》2008,(12):152-153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在第三十二届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鼓励和支持各种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和展示。  相似文献   

10.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解释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如果从这样一种解释不难理解,可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非常广泛。但目前人们通常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在五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认为,非…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指出,联席会议由文化部牵头,成员单位包括文化部、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财政部、建设部、旅游局、宗教局、文物局共9个部门,其中并不包括国家档案局;并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艺术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相似文献   

13.
视野     
《陕西档案》2012,(5):13-15
《北京档案》2012总第259期《档案学通讯》2012.5《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的理论基础》作者:吴品才储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可以有许多,其中之一便是档案化保护。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们分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档案的共同属性、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理论、文件横向运动理论、口述档案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另外,当前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和部分保护措施事实上已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9日是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施行一周年后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当天,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籍记忆系列展"在北京国家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制定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无形文化遗产又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文化的记忆,属于传统的民间文化。2011年6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所指的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指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活着的文化记忆,以及各种传统文化的上述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周杰 《山东档案》2011,(1):43-43
近日,在滨州市第三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扶持资金发放仪式上,来自全市各县区的19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20名传承人喜领扶持金。据悉,滨州市文广新局从2008年开始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建立档案,并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截止目前,已先后3次投入9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0项,扶持优秀民间艺人58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表明我国已经开始从立法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国家+省+市十县”的4级保护体系也可以看出我国举全国之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部署。  相似文献   

18.
孔军 《文化遗产》2016,(6):137-146
正霍俊萍简介:霍俊萍,1947年出生,汉族。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名誉院长。2006年,五音戏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入选中国首批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音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获得者。13岁考入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团,拜师学艺于著名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19.
张忠兰 《中国出版》2013,(17):44-47
2009年4月,贵州省紫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发现,麻山地区苗族的一些歌师会在丧葬仪式上演唱"亚鲁"的故事。同年,"亚鲁王"被列入中国民族文化的十大发现。2010年5月18日,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中,由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申报的"亚鲁王",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亚鲁王》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  相似文献   

20.
汤建容 《兰台世界》2012,(29):34-35
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繁多,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不同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书籍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物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