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炳杰 《中国德育》2006,1(3):76-76
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又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地把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而也是道德接受的心理过程。道德接受的原动力是人类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而道德需要产生于主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接受必须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对主体道德选择影响最明显、最经常的因素是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  相似文献   

2.
道德因素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出现了忽视、回避道德审视与规约的不良倾向,形成了教育发展与道德失落二律悖反的改革局面,道德问题已上升为基础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关注的时代课题。以合道德的改革推动教育健康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道德使命。  相似文献   

3.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人的发展不仅遵循一定的规律,呈现出发展的连续性特征,而且有着非连续性发展的特点。从对道德发展的普遍性和具体性、道德发展研究的切入点、道德教育的方法等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比较研究可知。人的道德发展不仅具有规律性、阶段性的一般特征,而且呈现出非规律性、非连续性的特点。借鉴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学校道德教育尤应关注教育事件,把握道德发展的关键点;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结合的教育形式,注重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4.
德育与育德是道德形成的两个方面。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育即道德教育,在我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德是对人实际行动的引导和培育。人的道德是在长期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当代人的道德形成与道德外显,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道德。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德育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育德是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是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学校的教师、教学、活动、环境对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把握各种因素,实施综合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有的放矢,增强实效。  相似文献   

6.
坚持传统美德再生产与生产新道德的统一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中,应在对传统美德批判继承的同时,坚持道德再生产与生产新道德的统一。道德的再生产是生产新道德的必要条件,生产新道德则是道德再生产的必然结果。道德的继承是为了道德的发展,创造出社会...  相似文献   

7.
品格教育是当今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取向。本文从分析儿童品格形成和发展的成分入手,阐述了在品格研究视野下儿童的道德教育策略和方法。儿童的品格存在四个基本成分和四个道德成分,道德成分被限定为道德内在的各个方面,而基本成分被认为是支持道德并帮助实施道德的方面,其本身不存在道德与非道德的问题。儿童品格教育可以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两种研究途径入手,形成较为全面的品格教育策略,包括:引导、尊重、提出要求、民主教育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教师的教育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尽力保护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自尊表示怀疑。教育分寸,是教育道德在教师与学生接触、建立相互信赖关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学生集体的道德  相似文献   

9.
马智宇 《文教资料》2013,(28):98-99
在师德教育中注重道德想象力及其培养,有助于规避教育产业的市场化机制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在师德教育中发展道德想象力是源自个体的道德努力。良好的师德有助于积聚起推动教育交往活动良性发展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0.
教育伦理哲学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伦理哲学是以探讨教育伦理最一般理论问题的教育伦理学分支领域。它主要探究的问题有:教育的伦理基础、教育道德理想与规范、教育善恶矛盾运动的规律性、教育道德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育道德主体性和教育道德进步等问题。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教育伦理哲学问题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机制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校本培训即是校本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自主性”则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需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即学校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发展的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内容。济南在这个大背景下,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济南国有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在省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凸显,但企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在新一轮产业调整中,如何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济南国有企业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武器,是我们克服前进中的障碍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既是经济的发展,更是社会的整体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随同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本文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既是对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中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的新思考。为此,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现实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学生发展能力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的发展能力即大学生顺应时代发展,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创新,最终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综合性能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属同一历史进程。一方面,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又是推进个人发展的驱力。没有个人能力的发展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而个人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大学生的发展能力由智力能力因素和心理能力因素构成。智力能力涉及大学生的知识信息和技能技术,心理能力则与大学生的意志力、情绪情感和应变力有关。虽然智力能力因素和心理能力因素均可能影响大学生发展能力的形成,但在许多情况下,心理能力则是决定大学生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大学在欧洲“黑暗时代”得到发展与壮大,其过程充满了斗争,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学发展的动力是社会需要,大学发展的保障是大学自治,大学发展的灵魂是高水平师资,大学发展的途径是私立高校,大学发展的前景是国际化.其兴起及发展为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前提和发展思想逻辑上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新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新境界;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新目标;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新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新体现。  相似文献   

18.
简论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追求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基础上爱好特长的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应符合人类基本价值准则,个性发展不等于背离集体,不等于个人主义。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等于不要个性。教育实践中,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同时以个性的和谐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梳理和对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约分析,研究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关系,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同一历史进程。对人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状态,又是现实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应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全面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性追求;协调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深层次追求;可持续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终极价值追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