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对我国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现状和农民工培训市场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存在关联性。以产业升级驱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要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吸引力,提升农民工软技能,构建岗前─岗中─岗后一体化的培训体系,建立个性化的自助培训平台。  相似文献   

2.
建筑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建筑企业工人中农民工总体技能较低、施工技术掌握不够熟练等现状,造成了我国建筑业工程质量难以得到提升。为实现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筑业农民工向新型建筑产业工人转型,提升整体职业技能水平。通过对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建筑业农民工培训体系等提升职业技能的相应对策,以期为建筑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和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转移的主要人群,其职业技能高低不但影响就业水平,而且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制约作用."十三五"时期,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点,提出职业教育策略,对于提高其职业技能,满足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产业对多元化、高水平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构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远程教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生代农民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必须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农民工素质的要求结合起来,克服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性,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远程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宜昌大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要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同步升级和发展.职业培训层次低与初始培训的后续跟进乏力或缺位,必然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结构不合理,并严重影响其职业技能的提升,难以适应大城经济建设的要求.针对现阶段中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现状,通过构建职业培训长效机制,打造分层培训基地,强化中高端培训供给,促使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上新台阶,实现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同时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结构性失业或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我国农民工已超过一亿人,这一庞大的群体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中活跃的生力军,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将决定中国产业链发展的未来.但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培训缺乏,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问题制约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加强农民工继续教育,提高农民工素质也成了城市建设中一项巨大工程.文章根据农民工学习需求状况,分析了电大在农民工教育中的四大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层电大在农民工教育中的营销策略,为基层电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着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比率较低、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技能培训重生存轻发展等问题。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创新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健全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顺 《成人教育》2013,(12):85-86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民工逐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农民工学历与技术短缺,从而使农民工面临着职业转变的瓶颈问题。因此,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转变其边缘化的弱势地位,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着重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顺 《成人教育》2014,(4):33-34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分布于我国的各行各业之中,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其职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是缩小我国城乡差异的有力措施,是解决我国"民工荒"的重要途径。但在当前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过程中,由于其利益相关方在利益方面的冲突引发了大量的问题。基于此,主要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进城务工农民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虽然在年龄、体力、吃苦耐劳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单一、岗位转换能力差等不足,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重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成为当前日益紧迫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在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在理念、思路、体系、机制、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构建了贯穿中学、社区学院、大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机融合,社会、经济、教育三位一体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美国独特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为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民工大国,新生代农民工是企业的主力。我国工业化率为47%,城市及发展都偏重工业;由工业大国成为工业强国,需要提升劳动者素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拉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工业化,建设现代企业和现代国家,政府、企业等当致力于培训农民工,使之成为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现代工人。  相似文献   

13.
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能够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机会,提高工资收入。现阶段,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培训意愿较低等困境。通过分析英国准市场机制现代学徒制运行的特点、组织特征等,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丁静 《天中学刊》2014,29(6):58-61
具有市民化能力是农民工市民化最核心的条件,它反映的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而农民工收入由就业决定.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其就业竞争力弱,就业不稳定,市民化能力不足.为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结构,必须构建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结构优化的动态机制,健全培训农民工的法律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依法享有培训的权利,并使之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在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在理念、思路、体系、机制、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构建了贯穿中学、社区学院、大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机融合,社会、经济、教育三位一体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美国独特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为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我国的农民工"进城潮"转化为"返乡潮",做好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可从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强法律保障、完善培训机制、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学理层面的支撑,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多元合作理论是其重要的学理基础.当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参与度比例偏低,培训主体各自为政,有待整合,培训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规范,培训的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面临的整体现状.破解这些难题,需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观;需要整理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领导;需要多措并举,切实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需要多元投入,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18.
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养,是解决目前我国“民工荒”和“就业难”并存问题的重要举措.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应将其纳入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做好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调动各相关机构的积极性,贴近农民工实际,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民工培训问题与改革探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工培训关涉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推进以及学习化社会的构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步骤。但目前我国农民工培训存在认识缺乏高度、投入严重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培训质量亟待提高,应采取措施创造重视农民工培训的社会氛围,加大农民工培训投入,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与激励机制,构筑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增强我国农民工培训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河南、湖北、湖南中部3省35个市(县)615份调查问卷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返乡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就业身份、职业技能等级以及了解培训政策信息程度、获取培训政策信息渠道等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6个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我国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