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组织成员的创新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影响组织成员创新行为的重要变量,目前关于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却比较少.本文以中国华南地区的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对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信任、知识分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献研究和系统验证组织社会化、信任、知识分享和创新行为变量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对信任与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还通过信任对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进一步通过信任、知识分享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即组织成员的信任、知识分享在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中华  赵晨  吴春波 《科研管理》2019,40(9):159-169
基于440份配对调查数据,揭示交互过程视角下知识分享报酬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 当知识型团队成员作为知识需求者时,知识寻求顾虑对知识寻求行为有阻碍影响,但对知识创造行为有促进影响,而作为知识拥有者时,知识给予顾虑对知识给予行为和知识创造行为均有阻碍影响;(2) 内在和外在报酬不仅对知识寻求和给予行为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对知识寻求顾虑与知识寻求行为、知识给予顾虑与知识给予行为之间负向关系起到减弱型调节作用;(3) 除直接作用外,内在和外在报酬分别对两种主观顾虑与知识创造行为之间关系起到方向不同的调节作用,即内在报酬起到增强型调节作用,外在报酬起到减弱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系结构、信任与员工知识分享决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个体关系结构对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信任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从关联强度和竞争两个维度,对个体间的关系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与测量,并利用实践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个体关系结构特征、信任对员工知识分享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关系结构特征,主要通过影响私人间的信任水平,来影响双方的知识分享决策,其中关联强度对知识分享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竞争对于分享决策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科岩  龙君伟 《科研管理》2009,30(5):155-161
摘要: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我国高科技组织中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作用机制。通过对来自4个城市的36家高科技组织的248名团队成员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绩效和团队成员工作满意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团队共享心智模式通过团队成员间的知识分享行为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即知识分享行为在团队共享心智模式与团队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对团队内成员间的知识分享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团队成员间的共享心智模式能够引导成员在所需的情境中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对知识分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果,而这种影响效果会受到成员性格特征的调节影响。因此在团队运作过程中,团队领导者若能通过详细的任务说明以及增进成员的互动等方式,让不同性格的团队成员具有相匹配的心智模式,将有助于团队知识分享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P组织信任、知识分享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P P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信任的企业文化氛围被认为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虽然很多学者相信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在组织信任与组织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却极少给出实证的结果。本文以中国华南地区企业为调查对象,对组织信任是否以及如何通过知识分享行为影响组织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地验证了组织信任、知识分享和组织绩效各概念的建构效度。研究结果显示:组织信任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进一步通过知识分享行为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依据知识联盟成员之间的"竟合"特性,从联盟知识能否被分享的角度,提出了共有知识和私有知识的概念区分,指出知识联盟的维系和成功需要在共有知识分享和私有知识保护之间求得平衡;在此基础上,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提出了影响共有知识分享的因素;从资源特性和关系特性方面探讨了影响私有知识保护和泄漏的因素,同时提出了若干理论假设,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激励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荷锋  肖东生 《预测》2007,26(1):21-26
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是企业有效利用内部知识资源的重要基础。本文从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性质和类别出发,选择IT、化工、咨询等知识密集性行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获取320份样本数据,利用SPSS11.5软件,实证研究了经济激励、社会激励和心理激励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结论显示:不同类型的知识分享行为所受激励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社会激励和心理激励对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经济激励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结论对目前及未来国内企业的知识分享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在于了解信息行业组织成员的知识分享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引入组织氛围作为干扰变量,探讨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利用调查数据并以层次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均受到工作任务知识分享、人际互动知识分享和实际体验知识分享的正向驱动,知识分享在驱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组织氛围对这种驱动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强制、外化的管理措施无法推动员工自愿且持续的知识分享,该文旨在探究能够激发员工知识分享内在动机,引导员工自发持续地进行知识分享的助推机制。[研究方法]以654份问卷为样本,利用Bootstrap方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基于助推理论探讨组织和个体(领导和同事)两个层面的环境推力推动员工知识分享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结果表明:组织知识分享、领导知识分享和同事知识分享均对员工知识分享发挥助推作用;个体层面的环境推力(领导和同事知识分享)发挥的社会型助推作用更大,并且同事知识分享的从众效应比领导知识分享的榜样效应更能推动员工知识分享;员工知识分享自我效能感起中介作用但存在一定区别,员工参与氛围对员工知识分享自我效能感发挥参与式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雷静  吴晓伟  杨保安 《情报杂志》2012,(3):145-150,144
虚拟社区已成为重要的知识共享平台,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研究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本文分析了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社区成员间的人际互动关系和知识关系,构建了虚拟社区中知识共享活动背后的知识共享网络,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关系间的相关性,然后从虚拟社区公共知识的公共物品特性分析入手,将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行为看作是产生社区公共知识的集体行动,结合实证分析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网络的结构模式和两种关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解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P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研究/P P /P P/FONT /P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厚永  刘洪 《科研管理》2008,29(2):52-60
知识共享有助于群体绩效水平的提高,然而对于拥有不同知识位势的个体而言,其绩效水平的高低却取决于知识共享的机制。本文分析了影响群体知识共享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多主体模型,动态模拟了不同的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以及对个体加入群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共享行为主要受个体预期的成本收益等因素的影响,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共享机制可以降低知识共享成本,维持个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提高群体绩效。  相似文献   

13.
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动因出发,来探索虚拟社区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的影响,构建虚拟社区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对知识共享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虚拟社区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到的293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运用LISREL 8.8和SPSS 17.0进行验证性分析,检验了研究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了解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个性化知识管理与服务策略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WIKI的群体知识共享与创新服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玉英  袁静 《情报科学》2008,26(5):652-656
作为网络时代一种全新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服务平台,wiki以其独特的知识共享功能,通过互动、协作、启发,促使个体知识创造上升到群体知识创新水平,并为群体知识创新的实现提供技术平台、知识源和知识场。本文分析了wiki平台提供的知识共享环境,提出了wiki服务平台上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模型,并对群体创新的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晓东  朱敏 《科研管理》2012,33(10):97-105
知识共享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知识更新与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绩效。过去关于知识共享的研究很多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支撑来开展,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共享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本文选取了激励机制、同事态度与个人文化三个对知识共享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来展开实证研究,构建实验背景与材料进行了两组管理实验,一是组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共享显性知识给全体组织成员,二组是通过互助交流共享隐形知识给组织的部分成员,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研究结果:足够的奖励以及非货币奖励更能促进知识共享;把知识共享作为一种考核标准和增加培训均能增进知识的共享;同事态度对知识共享有显著影响;平面集体主义的个人文化与知识共享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管理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博  刘佳 《科学学研究》2007,25(6):1156-1163
 本文从大学科研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所处的网络位置与其知识共享行为的关系研究出发,通过对9个科研团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个人在“学习咨询网络”的结构位置中心性受到个人在正式组织结构中的职务、科研工作协作网络中心性、科研任务相依性的正向影响,以及科研工作负荷性的负向影响。而个人在“友谊关系网络”的结构位置中心性,则仅受到科研网络的正向影响,以及科研工作负荷性的负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受到职务、科研协作网络、学习咨询网络、友谊关系网络等变量的正向影响,而受到科研工作负荷性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Hendriks(1999)的研究表明知识交流工具在组织内的应用,会影响组织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本文主要探讨在WEB2.0环境下,特别是WEB2.0典型技术的运用,因其具有与传统信息交流技术不同的特征,对组织成员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是否与前述研究一致。经研究,得出以下结果:在WEB2.0环境之下,WEB2.0典型技术的应用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由于web2.0技术发展的速度较快,对于WEB2.0中典型技术的认知与运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又与成员知识贡献和知识获取行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征驰  古方  周莎 《科研管理》2022,43(1):168-175
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付费交易行为内嵌于社群组织之中,其“知识交易”表象下的“知识社交”实质更值得研究者关注。为刻画个人在互联网社群中的地位与知识供给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文中第一次提出知识提供者的“社群中心性”概念,并基于社会影响理论,构建了知识供给行为的激励理论框架。进一步,利用Python爬虫程序获取的“知乎Live”平台知识社群和知识产品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假设验证。结果表明:(1)社群中心性对知识提供者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与经济奖励相比,社群中心性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3)社群中心性和经济奖励之间存在部分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的投票机制有利于信息消费者筛选高质量回答。本文以用户原创回答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知识分享用户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以信息接受模型为基础,基于知乎社区71 495条回答,结合文本分析与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从回答特征、回答质量和回答者特征3个方面探讨知识分享有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回答特征(及时性、图片或引用)、回答质量(答案中心度、情感支持)、回答者特征(社会网络中心度、可信度)均对回答有用性投票具有正向影响。回答的语言多样性对回答有用性投票具有负向影响。本研究通过实证进行客观分析,有利于促进回答者贡献高质量回答并对社会化问答社区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傲  刘宝瑞 《情报科学》2012,(9):1328-1333
Web2.0环境下的虚拟社区知识互动交流过程,已经由传统的个别知识传授者向外传递知识转变为虚拟社区成员全员知识参与的知识共享。本文首先说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形成过程中,知识偏好、知识注意、知识信任对达成知识共享效果的逻辑演绎关系。进而指出知识信任程度成为能否有效实现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鉴于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不信任、制度不信任和人际不信任等问题,试图提出了提高虚拟社区知识信任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