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宏 《文化遗产》2016,(4):149-156
保护传承人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鉴于非遗活态性、流变性和时代性等特性,要做好传承人的工作,就要不断深化、创新保护方式。对非遗传承人,既要依法保护、规范管理,又要坚持人文关怀,资金扶持与开拓市场相结合,使之技艺造诣、理论水平、传承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确保非遗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东 《新闻传播》2023,(18):104-10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过程,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瑰宝。新闻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去为非遗保护传承尽一份力。宁夏旅游广播近年来先后推出50期系列报道《追寻“非遗”传承人》,呈现宁夏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风采,以此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做好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让更多的非遗技艺走近大众视野,滋养心灵。  相似文献   

3.
郑永森 《文化遗产》2016,(6):152-15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保护面临着诸多困境。国家级非遗深圳沙头角鱼灯舞突破传承保护禁忌,借助高校资源开展传承保护活动,形成了理论研究凝练非遗价值、课堂教学解释非遗内涵、实践活动传播非遗文化的高校传承保护模式,为解决非遗传承保护的瓶颈问题探索了新思路,为高校文化育人拓展了新载体。  相似文献   

4.
马鹿舞传承人是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鹿舞"的主要承载者,其担负着传承傣族文化及延续傣族社会记忆的重任。为非遗传承人建档是非遗保护的一种有效的抢救性措施。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鹿舞"传承人建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建档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也是地方高校,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在介绍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传承人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现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传承保护的实现途径: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在做好地方非遗文化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馆资源、人员等特点,加强与地方各部门的合作,丰富宣传手段,设立文化推广部、建立非遗平台,提高大学生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意识,激发他们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物种的传承处境堪忧,文化传承的老龄化、断代化以及文化流变等诸多问题不利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进程,为了应对非遗此种发展趋势,文化部、教育部推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将大学与非遗的文化传承联系了起来,调动大学的力量并介入非遗,激发其在国家非遗传承保护事业中发挥应有作用。大学与社区间的交流互动是一个文化互益的过程,非遗进校园,给大学提供了来自非遗社区的宝贵的文化资源;研培进社区,对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记录,在保证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推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对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的回访,也是高校与社区互动互益、互惠共生的过程。大学与社区间的互动模式,既有助于促进非遗教育传承、连结非遗与现代生活,也给大学学科体系、教学与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关键的是保护传承人。工匠精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重要因素,世代相传的行规信仰、"道技合一"的工匠文化、精湛卓绝的工艺技术、深入人心的荣誉机制、崇高美好的敬物情怀构成了非遗传承中工匠精神的内核。非遗的传承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通过提高匠人的社会地位、加大职业教育和利用大众传播平台,可以扩宽非遗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8.
张毅 《文化遗产》2016,(5):8-11
在理论研究业已取得相应成果的基础之上,非遗的"继承和发展"问题重在实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才是非遗的活态化传承路径,而非遗传承人群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的提升是非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权玺 《青年记者》2016,(33):83-85
图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数字化传播,是新媒体环境下非遗传承所必须直面的首要问题。尽管从应然性的角度而言,数字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围绕着数字化背景下非遗传承人的权益保护、非遗展演的场域变迁、非遗文化的技术复制、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的争论仍不绝于耳。也就是说,非遗的数字化传播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始终受制于对其技术价值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视野     
《陕西档案》2012,(2):17-19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入选和呈现情况,能够基本了解和认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进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3.
一、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概述 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是指通过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相关形式,对非遗传承人口述内容的具体记录.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既具有传统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也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有些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如民间文学)本身就是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蕴藏着非遗诸多的信息资源,为非遗项目的认定与逐级申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是证明非遗项目文化价值大小的凭证和依据.因此,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内容,卓有成效地开展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工作是当代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的创新之举,对传承、延续、挖掘、发展非遗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档案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保护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一种重要模式。以宣纸为例,依托在泾县的田野调查,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内涵,呈现出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诸如现代工业技术的影响、标准化的冲击以及传承人才的匮乏等。对非遗生产性保护进行学理反思,认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核心在于传统技艺传承而非商业化与利益化,在尊重文化本源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革新、实施带徒传艺的师徒传承模式等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祎 《兰台世界》2017,(16):59-62
当前档案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集中在基础管理层面,国家对非遗档案还没有出台统一的管理标准,传统档案研究和管理工作对这部分档案都少有涉猎,或不够深入和全面,因而这作为一个新兴课题,对于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存在着较大的探讨空间。本文就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信息采集、建档过程等具体技术性保障措施进行探讨,通过建档构建档案学保护模式,为非遗建档工作的开展提供系统性的研究方法,以期使土家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越发重视,数字化保护已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热点。通过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数字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然而,当前数字化保护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面临着忽视地方性、难以展现非遗活态性、重形式轻意义等文化问题。应倡导一种"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赋予传承人和拥有者参与数字化保护的权利,让他们参与进来,数字化保护才有可能够完成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历史使命,并逐渐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教训都表明,加强传承人档案管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概念、内容、特点、地位、作用及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定义 目前,传承人的概念得到较多认同的是祁庆富所言,“在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梁兰  黄冠 《今传媒》2016,(11):108-10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种多样,但很多传统工艺、文化形式不能及时的得到保护和发展,传承与创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纪录片因其特性成为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手段.笔者通过一年以来对南充丝绸的记录对非遗类纪录片的拍摄进行了总结,以制作的非遗类纪录片《绸都·丝韵》为例从真实性、客观性以及艺术性等方面展开对非遗类纪录片创作的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瞩目成就,正在迈上新的台阶。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贯穿遗产认定、保护和传承的始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来自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传承人的传承和实践能力,直接关系非遗在环境变化中的可持续发展。学术研究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非遗传承和发展水平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