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我国法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着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实际能力的培养不到位、法律职业素养教育缺乏等问题,因此,需要改进我国法学教育途径,如调整法学教育格局,结合培养能力设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引入案例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法律职业素养教育等,真正为我国培养满足不同层次实际需要的合格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卓越法律教育是国家在法学教育大规模无序扩张的前提下,注重内涵和质量提升而提出的国家教培、教改计划。卓越法律教育是法律实践品格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法学教育要上质量、出精品的追求,是法学界审慎思考法学教育现状基础上意欲完成法学教育根本转型的改革路线图。其要义为:定位于职业教育,追求卓越,突出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突破口在于高端法律人、基层紧缺法律人才的培养。卓越法律教育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重塑尊荣,但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对法律职业的不利影响因素,法学教育不仅自己要争气,要葆有应有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要争取从国家层面重构"小法学"格局,并限定司法考试的报名门槛。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之间存在十分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法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法律职业不断的完善又能丰富法学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是法学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长期割裂,因此,需要加强对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有效衔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长期以来奉行的是"宽口径"培养理念,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在对学生职业伦理以及法律文化素养的塑造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最终反映在法律实践中诱发许多现实问题,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司法职业的正向评价。对法学教育理念进行深度重塑,应当成为我国法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背景下,反思我国现行法学教育理念、目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法学教育应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并对此进行法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既不同于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也不同于法学硕士研究生,但究竟如何定位,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实务中都比较模糊。基于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法学教育过度扩张等现状,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培训,根据我们调研问卷的结果,将法律硕士(法学)人才定位为高层次、精英化、专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是比较符合社会需要和法学教育的内在特点的。增加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这一类别有利于提升我国硕士法学教育.培养法律职业人。  相似文献   

7.
美国法学“小司法”的教育理念,决定了美国法学教育职业培养与职业目标一致性的突出特征,决定了美国初级法律学历教育的定位,也决定了美国法学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体,采用案例教学的典型的经验化的教育模式。我国法学教育必须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切入点,进行教育改革;法学教育模式的现代化选择,一是淡化理论的讲授,二是加强法律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法律人才的重任。近些年法学本科生的就业率一直偏低甚至垫底,这说明目前的法学教育未能对接人才市场需求,亟需改革。从法律职业的特性和法学本科教育的大众化分析,地方高校法学本科生的法学教育应定位为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法学职业教育改革的实现路径应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师资力量等方面着手,重构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的法学职业教育,实现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是导致我国高素质法律人才短缺与法学专业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根本原因。科学定位我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关键。未来法学教育应该是多层次、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起点、法律事务的大众化与法律职业的精英化相统一的发展方向,因此也决定了我国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理应在多层次结构上的法学应用人才、法学研究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的共同培养。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的发展走向和法律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在法学教育中充分利用"参与式教学"的开放性、强调学生参与实践的自主性等特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同时要拓宽法律实践教学的渠道,以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学理论和法学制度的理解,并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践教学课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学本科教育蓬勃发展,但存在培养目标错位的问题.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精英教育.精英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法学教育的职业性质,要求法学本科教育采用复合型培养的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调整法学本科教育理念切入,认为当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既不能固守以往思路侧重专业理论教育,也不能过早定位于职业教育,而应定位于有专业背景的法律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选择须紧密围绕法律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理念,从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出发,进行法学本科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3.
郭剑平 《高教论坛》2020,(11):10-14
我国法学教育面临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法科毕业生与法律职业相脱节、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困境。这些困境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法学院校对法学教育目标定位没有达成共识。在新时代背景下,法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教育这一目标定位已成为我国法学教育的共识。法学院校在践行这一目标定位的过程中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学生法律技能训练、补足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丰富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来推进,从而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4.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法学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主要是一种传承性的教育模式,未能充分注意到学生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想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就必须对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兴起于美国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对于我国法学教学改革就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学教育的重新定位--法学教育的精英化和职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战略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学教育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志。法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法学教育的正确定位和不断创新。基于这一点,我国的法学教育急需走向精英化和职业化。法律职业的特点要求法学教育走向职业化和精英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应明确定位于法律职业精英教育。在法律服务国际化背景下,法学教育的精英使命理应回归。树立法学本科教育“成品”意识,大力优化师资结构,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与双语教学,是法学教育机构回应法律服务国际化要求、培养外向型法学本科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模拟法庭教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定位,历来争议较大。有人认为,我国法学本科阶段主要是通识教育,法学本科毕业生不能直接从事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而是需要经过法律职业界所举办的职业培训和统一司法考试。①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学教育应立足于培养法律职业者,实质上就是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法学教育,目标在于让学生获得多种法律职业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本科法学教育只能是职业教育。②有权威人士认为,法学教育具有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二元性特征。法学教育既包括通识教育,又含职业教育;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大学本科…  相似文献   

18.
杨佶  张玲 《教育教学论坛》2012,(35):192-193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定位模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人才需要。因此,要想法学教育健康发展,培养符合法律职业要求的、富有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品格的高素质、综合型的法律人才,需要创新法学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胡正昌 《时代教育》2007,(9Z):34-35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模式定位模糊,传统的理论灌输型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具有实践品格的法律人才。因此,为保证法学教育的高层次性,培养符合法律职业要求的、富有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品格的高素质、综合型的法律人才,需要构建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化的法学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开始繁荣,但在法律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间的严重脱节,法律教育的目标定位较为模糊,法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大学法学院的课程设置繁杂、教学形式单一以及成绩考核不科学是造成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困境的主要缘由。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借鉴国外优秀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课程设置多元化,教学安排专业化,成绩考核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