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全运会前3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从时间、空间和速度角度对她们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速度低,巩立娇滑步阶段其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稳定,李梅菊和李玲铅球加速运动过早;滑步摆动阶段启动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变化大,具有滑步时间和距离短,滑步速度慢、摆动幅度小的技术特点;转换阶段时间短,李梅菊和李玲铅球加速用力早,躯干抬起过高,动作幅度小;最后用力阶段时间和做功距离短;李玲采用蹬伸用力为主整体向前的用力形式,身体位移小;巩立娇、李梅菊右侧超越左侧的最后用力形式,左、右髋位移距离大;出手高度低;巩立娇具有出手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近景定机三维摄像测量法、三维运动学分析法,对济南全运会前3名女子铅球运动员进行技术解析。结果表明:滑步阶段李玲左腿摆动与右腿蹬伸配合不合理,李玲与李梅菊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差值较大,影响了超越器械动作的效果。过渡阶段3名运动员右髋速度均大于左髋速度,有利于髋横轴对肩横轴的超越和身体肌群的有效拉长。最后用力阶段3名运动员右髋、右肩、右肘和铅球4个环节的速度逐渐增加,用力顺序合理,但加速能力不同。3名运动员铅球离手时左侧撑蹬技术均不甚理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屈髋屈膝现象,影响了用力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第十届全运会男子铅球项目前6名运动员的滑步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运动学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滑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右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阶段,但存在着右脚蹬地角较大、滑步时间较长、右髋角较大等问题,从而减小了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增大了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使滑步阶段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相应减少,从而影响最后成绩。  相似文献   

4.
就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作为研究内容,对其进行定量的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的顺序基本正确,右髋转动合理有效;但是,左膝角偏小,缓冲过大,造成左侧支撑不理想,铅球运行距离短,影响了髋部和身体重心的侧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一球"系统的速度叠加和动量的传递.从而,导致出手条件不理想,影响了专项成绩.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优越的身体形态条件是成为世界一流铅球运动员的基础;在滑步开始阶段奖牌获得者就具备了较高的身体重心速度,滑步和最后用力阶段与其他运动员没有太大区别,过渡阶段要高于其他运动员;过渡阶段奖牌获得者的肩轴和髋轴平均角速度大于其他运动员,两者之差呈减小趋势;在最后用力阶段奖牌获得者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较大的速度增量和加速度;出手速度是获得较好运动成绩的主导因素,出手角度、出手高度与运动员各自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和录像解析法等,从时间、空间和时空3方面特征对我国现役的3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论:1)除李梅菊外的2名队员身体重心最大速度值较小,铅球速度加速提升的时机较早;2)虽然这3名运动员的出手高度都比较理想,但除巩立娇外其余2名队员的出手速度值偏小,除李梅菊外的2名队员的出手角度偏小;3)铅球做功的距离和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台JVC9800摄影机,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李玲滑步、过渡阶段的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滑步阶段摆蹬动作速度节奏、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过渡阶段髋膝关节速度、过渡阶段的时间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主要技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相关运动环节及铅球的速度节奏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身体重心和铅球运动速度曲线在过渡阶段的分合对提高运动成绩有重大的作用;过渡阶段摆动腿快速落地缩短单支撑时间是尽快形成双支撑进入最后用力的关键;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在双支撑前便开始最后用力,有待于提高向下运动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和录像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对巩立娇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巩立姣左脚着地时,左腿向抵趾板方向摆动下插积极,左腿几乎伸直,左肩远离抵趾板,形成了良好的侧满弓姿势,但躯干扭转不够充分,左肩内扣控制的不太理想,左腿肌群退让性工作和由退让转为克制性工作能力比较薄弱。(2)最后用力加速准备阶段。右腿运动形式主要是以小腿发力侧蹬、踝关节蹬伸为主并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运动。该阶段巩立姣两脚站位相对较宽。肩的转动快于髋,肩髋扭转动作保持的不好。(3)最后用力加速阶段铅球速度有两次陡增,但第二次球速增加与右肩再次发力有关。(4)加速阶段,巩立姣铅球位移的距离和所用时间均短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和我国第一代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现役的3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和录像解析法对其在萧山、苏州的田径大奖赛和石家庄全国田径锦标赛中最好成绩动作的技术进行解析,从时间、空间和时空三方面特征对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1)李梅菊的右脚蹬转的不够积极,左脚的有效制动和积极蹬伸的能力欠缺;李玲的主要用力点不突出,左侧肌群预先拉紧程度不够;李玲的左脚距抵趾板距离较大;巩立娇的上体抬起和发力较早,出手角度偏低,但是出手速度大于其他两名队员。2)现役的三名队员与前优秀铅球运动员相比,出手的高度没有差距,但是出手的速度仍有较大的差距。3)在最后用力的过程中,铅球做功的距离和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1.
足球比赛中影响补射成功率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近六届世界杯决赛阶段的788个进球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补射是非常重要的射门得分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旋转推铅球技术优势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推铅球技术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旋转推铅球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9年全国田径大奖赛(广东肇庆)男子铅球选手前8名中采用背向滑步技术的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影像分析等方法进行运动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滑步过程中重心最高速度和铅球最高速度的差值过大,影响过渡阶段和最佳推铅球姿势的形成。在过渡阶段,我国部分运动员左脚着地后左腿没有及时的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移动造成速度下降过多。在最后用力阶段,我国部分运动员下肢的转动幅度大于上肢,超越器械的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4.
罚篮过程中的情绪调节及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在罚篮过程中的情绪调节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就苦干适应外界刺激,克服情绪干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部分推铅球运动员技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高速摄影及解析的方法 ,对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技术速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 ,在滑步阶段铅球的运动速度须与身体重心运动速度的下降相适应 ,以便形成有利的最后用力姿势。运动成绩在1 9.0 1~ 2 1 .5 2 m时 ,铅球速度适应区段为 1 .870~ 2 .1 38m/  相似文献   

16.
全国田锦赛男子铅球选手最后用力阶段三维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运动技术的现状及其落后原因,采用美国Ariel运动录像快速反馈分析系统对2008年全国田锦赛前8名中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7名运动员进行运动学分析,取其最好一投成绩来进行图像解析。结果表明:7名运动员存在左脚着地时膝关节角度控制较为适宜,但器械出手瞬间膝关节角上升不到位,前后差值不太理想;在器械出手瞬间运动员有不同程度屈髋后座现象;部分运动员右踝角、右髋角、右膝角伸展程度不够理想;最后用力所占总时间的比例较大;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存在右髋、右肩过早加速特征,整体动作速度欠积极,对球的持续加速能力较差,环节用力的顺序不尽合理,加速施力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7.
推铅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教练员及科研人员在推铅球运动训练实践中形成的基本观点和经验出发,总结出当前推铅球运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两点建议,旨在从更深层次系统科学地认识此项运动,为铅球项目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女子手球队射门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统计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1995年全国手球锦标赛第二阶段的比赛射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中找出我国女子射门技术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