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倡导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是广大编辑工作者应该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不久前在青岛举行的中国编辑学会年会,就将此次主题确定为“倡导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这是契合时代需求的,抓住了编辑出版事业的关键环节. 编辑工作是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创造、传播、积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的强弱好坏,直接决定了出版物质量的高低优劣.在当前形势下,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出版行业的产品是图书,图书生产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图、文的编辑加工,为社会大众提供有价值的出版物。如何确保出版物有价值?这就要求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出版领域,培养学者型编辑。本文探讨工匠精神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并根据实际提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者型编辑的建议,以便净化出版行业风气,提升出版物质量,为推动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邵焕会  范军 《中国出版》2017,(15):23-27
周振甫是当代中国学者型编辑的杰出代表,其编辑工作实践与成果充分展示了一个职业编辑人的工匠精神。这位堪称中国编辑出版界的"大国工匠"所具备的品格和素养是以一丝不苟为表征、以扎实学问为支撑、以职业精神为动力的。他的工匠精神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编辑工作成果亟待系统地予以整理刊行,以便沾溉后人,造福编林。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要求编辑工作工匠精神的回归.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成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学术期刊编辑首先要有编辑职业的信仰和执着,用进取心代替功利心和浮躁心,并且用严谨精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为此,在全媒体时代,应该在编辑出版行业内营造“工匠文化”,通过打造精品学术期刊培养工匠精神.编辑要有继承、创新精神和“百万无一失、万万无一失”的把关责任意识,要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还要有“五师”本领,成为“杂家”和“专家”.  相似文献   

5.
陈圣来 《青年记者》2016,(16):11-12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迅速成为热词.这表明,“工匠精神”实际上在民间已暗中发酵,所以,一经总理提出,便引起社会强烈共鸣.中国是出工匠的国度,追溯到古代,“构木为巢”“钻燧取火”“庖丁解牛”“鲁班尺法”等,实则都是工匠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张显峰 《青年记者》2016,(16):17-18
近段时间审看大样,被“xx呼唤工匠精神”这样的标题折磨得够呛,有时候只好眼睛一闭放行了事. 但闭上眼睛思量:工匠精神好是好,然而一窝蜂都往里装,干什么的都不问青红皂白要发扬工匠精神,恐怕不是好现象.特别是媒体编辑,惰于深思,盲目跟风,容易放大浮躁之风.当然,不独工匠精神,“给力”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后,各大媒体、各行各业各地都开始“给力”了;我们的经济进入新常态时,媒体上又是纷飞的各式“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从匠人到艺术家的跨越实际上就是“想要”和“得到”,而必不可少的是“做到”,这其中各行各业都必须践行的一定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一个引发广泛热议的亮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人们看到,即使是互联网的大佬,对工匠精神也是津津乐道,地球人都知道的例子当然首推中国游客赴日本抢购电饭锅和马桶盖.各界人士没有人怀疑我们今天的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但一致认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绝不是光有钱有技术就万事大吉的.  相似文献   

8.
编辑工匠精神既是编辑业界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也是一个理论性命题.编辑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媒介产品的精品意识.编辑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好的编辑制度.通过编辑规范和制度来约束编辑行为,引导编辑价值取向,真正地打通编辑主体建设的旋转门,才能实现编辑主体建设的内外结合、有机统一和相得益彰.好的编辑生态文化是倡导编辑工匠精神的前提.只有建设真正以编辑主体为本位、以编辑质量为导向的编辑生态文化,编辑工匠精神才能成为编辑主体对精神价值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9.
马静 《出版参考》2016,(12):17-19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日后的讲话中再次提到工匠精神,呼唤着这种久违的理念回归,很是令人振奋!文化产品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提倡工匠精神、多出精品力作在当今的出版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文胜 《出版参考》2017,(10):40-41
本文论述了我国传统教育制度——“师徒制”在编辑职业中传承“工匠精神”发挥的重要纽带作用;总结了新中国编辑职业中“师徒制”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目前编辑工作“师徒制”中存在的“不愿跟”与“不愿带”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完善编辑工作“师徒制”的方法,提出了在“师徒制”中传承“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术是文化的根基.编辑担负着积累学术、传承文化的使命,要提高业务水平,必须发扬工匠精神,提升学术修养,立志做学者型编辑. 编辑要崇尚学术,力求成为学者 我国历史上的名编辑大多是当时第一流的学者: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二人均为大学者,有多部著作行世,他们在校书过程中,创造出“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的古籍校雠方法;明代《永乐大典》的总编解缙、清代《四库全书》的总编纂纪昀,知识渊博,学问高深,均为当时最著名的学者.近代以来,一些著名编辑也多为大学者,他们在出版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相似文献   

12.
穆刚 《编辑学报》2017,29(3):293-295
检索有关工匠精神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期刊编辑工匠精神内涵进行探讨.提出工匠型科技期刊编辑概念并对其内在特点与外在表现进行分析,进而基于职业价值导向、职业心理驱动力和职业心理自适应3个方面分析工匠型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心理特征,并提出职业心理特征的陀螺模型.认为:工匠型科技期刊编辑是科技期刊灵魂的塑造者、质量的守护者、发展的推动者;对工匠型科技期刊编辑进行定义,对其特点进行概括,对其职业心理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提高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有利于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发现与培养工匠型编辑.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出版史上少有的从壕中学年级小报起步最终成为出版界领军人物的大出版家.新中国成立前,叶圣陶是商务印书馆台柱、开明书店的灵魂;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出版总暑副暑长、教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出版领域的青年编辑,应该汲取和学习老一代出版家的出版经验和风范,学习他们的担当精神,强化精品意识和工匠精神,努力成为学者型编辑;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努力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4.
康娟 《出版参考》2017,(9):71-72
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具备工匠精神对期刊编辑尤为重要,而传承并发扬工匠精神期刊编辑必须做到,理解期刊定位要准确无误、选题策划力求精益求精、编辑文章应精雕细刻、校对工作需一丝不苟、编后服务要周到细致.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已成为国人热议的一个话题,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是针对制造业来说的.笔者认为,各行各业都需要这种精神.尤其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的出版行业,承担着传播文明与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因而,在编辑工作中为了提升工作质量、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融入工匠精神.本文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工匠精神的涵义,分析了在编辑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并对在编辑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提升编辑水平的方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文化担当,编辑是创造文化产品的工匠,编辑的文化担当需要工匠精神来实现.文章探讨编辑的文化担当和工匠精神的关系,以及"敬畏、奉献、知行合一"三大工匠精神内涵在编辑职业素养中的体现.笔者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探讨医学编辑践行工匠精神的方法及其意义,即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不断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出版和盲目跟风;严把图书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图书,进而实现医学图书市场的再度繁荣和医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语言与历史的双重演化逻辑,系统考察了“工匠”“匠人”精神以及编辑“匠心”的失落与复归,旨在为这些引起广泛关注的议题发掘深层次的理论根基.在词源学/语义学层次上, “工匠”和“编辑”都起源于社会底层的手工技艺性活动,其行业精神和“匠心”天然具足,只是随着社会历史的进展其本真内涵被逐渐淡化、遮蔽,乃至于沦为次要甚或贬义义项,直到德里达的“语言学革命”才为其“正名”;在历史层面上,工匠和编辑活动作为手工业时代的重要代表,伴随着福特主义和商品经济的到来迅速衰落,又伴随着后福特主义的盛行而重新回归,而且后者与理论界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消费社会和“审美资本主义”的来临同步演进.  相似文献   

18.
林荣松 《出版科学》2018,26(3):32-36
叶圣陶是编辑出版家,又是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艺术家.正因为多重身份集于一身,叶圣陶强调"编辑一定要严把语言文字关",说到底就是要有一种工匠精神.这是叶圣陶编辑出版理念与实践的最大亮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名家的重要标识.具体包括三方面:要注意"表现意思是否正确";要注意"认真锤炼语言";要注意"语言的规矩".叶圣陶不忘初心、身体力行,为所有使用汉语的人尤其是编辑出版工作者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9.
“工匠精神”这个词,在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后,因紧密地吻合和对应着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成为中国发展语境中的重要概念.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尤其是智能制造业,如果没有或者缺乏工匠精神,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也是不可能形成世界著名品牌的.未来培育精益求精、消费者至上的工匠精神、工匠制度和工匠文化,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发展智能制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对职业的专注态度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是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编辑活动是生产精神产品的智力劳动,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活动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在"互联网+"时代,出版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出版产品的数量和体量急剧增长,而质量隐忧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编辑活动中发扬工匠精神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