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的转型过程中,互动参与式网络出版所占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本文对互动式网文平台、读者参与式网络出版平台、社群连接型网络杂志三类日本互动参与式网络出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日本出版社通过自营网络平台,收集读者阅读意见从而提升纸质书发行量与发行效果;社群连接型网络杂志由"以内容为核心"转向"以用户服务为核心",通过社交化社群运营、会员参与策划等方式为用户提供跨行业的"融合性服务",实现"内容+产品+服务+情感链接"的多元融合性产业链,赢利形式走向融合与多元.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数字技术颠覆了城市阅读空间的传统价值创造逻辑,文章基于价值创造的分析,指出城市阅读空间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包括边界扩展、社群化和价值网络,并提出数字化转型下城市阅读空间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数字基础设施和平台及生态系统建设,完善城市阅读空间体验,打造"空间+社群+多元化业务"的运作模式,以及构建城市阅读文化生态圈.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技术主导媒体发展的时代,学术期刊由产品价值导向转变为用户价值导向成为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阐述了用户价值导向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总结了现阶段学术期刊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刊网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误区。文章以"学者在线"国家级学术数字出版平台为例,从内容变革、数据分析、学术评价和组织架构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在数字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如何以用户价值导向为核心,构建刊网融合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丛文华  罗昶  赵静 《视听》2022,(4):31-33
近年来,北京交通广播在社群建设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社群建设的四个环节(用户触达、用户留存、激发活跃、变现转化)上依然存在困难.笔者利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其困境后,针对性地提出广播媒体社群建设的4C方法论,分别是细分内容锤炼推送、创建用户链接平台、加入文化价值导向、建立多维变现模式,为北京交通广播媒体社群建设提供借...  相似文献   

5.
出版众筹平台的全版权运营战略主要包括版权生产、社群经济和“生态圈”构建.版权生产主要可以通过整合上游传统出版企业、整合数字出版企业以及平台自出版的方式来实现.社群经济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模式,构建社群不仅可以激发平台的双边用户对出版众筹项目的参与感,同时也能激发社群用户自组织参与版权生产.“生态圈”构建是以版权生产为源头,不断延伸整个出版众筹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发挥版权在影视、网游、动漫、周边衍生产品等各个子系统中的价值增值,从而实现出版众筹平台全版权运营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国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国家学术论文数字化发布平台"精品工程,该工程为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平台化建设的方向。本文主要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学者在线"为例,探讨平台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能起到些许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办好一流学术期刊有助于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学术期刊的读者不仅是期刊内容的使用者,也是期刊内容的生产者、审核者和传播者,更是期刊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学术期刊品牌社群构建了一个读者和学术期刊、读者和读者相互联接的关系集合。在建设一流学术期刊过程中期刊品牌社群可从以社群成员知识创造力保障期刊内容质量、以品牌社群营销传播活动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以品牌社群人才优势缩短期刊出版周期等方面发挥社群成员智库力量,从培育开放合作共享的品牌社群科研文化和构建基于品牌社群的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促进一流学术期刊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文飞  胡娟  唐沛 《传媒》2016,(19):25-28
移动互联网的纵深发展带来了人类行为模式和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变革,未来经济与社会组织不再是工业时代的“矩阵式”形态和以产品为中心,而呈现为互联网社群支持下个性张扬的“网状”模式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在学术出版领域,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壹学者”移动学术科研服务平台坚持用户价值导向,打造“内容+工具+社交”的产品构架,致力于用户价值运营,在打造新型“刊网互动”学术出版与评价模式,携手国内学术期刊社共建良性循环的学术出版生态系统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将以其发展与探索为例,在分析学术出版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互联网时代学术出版如何以用户价值导向为核心,构筑强大的传播力,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Web 2.0环境下网络社群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b2.0环境下,由用户参与提供内容的网络社群逐渐成长,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知识分享的媒介与平台。本文在对网络社群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网络社群的演变、分类、运作机制与发展模式、知识共享、知识管理以及Web2.0与网络社群的关系等进行评述。目前对网络社群的研究,在分类以及运作机制上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网络社群发展至关重要的交互与服务问题,尚未建立具解释力的分析架构。图1。参考文献29。  相似文献   

10.
王莹 《编辑之友》2021,(3):30-34
疫情放大了实体书店的困境,将图书消费的全部环节推向网络社群平台,实体书店和用户对网络社群的功能诉求急剧升级.后疫情时代,优化社群生态成为实体书店再次转型升级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文章梳理了网络社群从营销工具到营销模式再到商业模式的发展演化历程,基于网络社群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理论前提,探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实体书店的网络社群运营现状,从社群关系、链接模式、价值共创和内容黏性四个维度,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实体书店社群生态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学术期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地阐述了学术期刊的特点和作用.论述了要充分开发利用学术期刊资源为用户服务,必须做好学术期刊资源建设、学术期刊的采访工作、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开展个性化推送服务,全面提高期刊工作人员的素质,开展用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社交化产品成为新势力的当下,移动社交化成为新媒体发展的主要特征。新媒体通过充分挖掘用户个体和社群价值,以信任和人脉为核心有效进行产品和平台推广。移动社交化成为媒体融合发展中实现万物连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学术传播领域,虽然按需提供用户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对用户的学术信息需求的研究、开发和预测,已经成为数字化学术期刊发展的新主题.基于数字化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分类方式,我们设想将目前学术期刊“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转化成“多对一”的个性化传播.只有建立在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共同体共生平台的大数据基础上,学术信息的“私人定制”才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陈雅赛 《出版科学》2021,29(2):111-118
日本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浸入式社交媒介生态为用户参与型网络出版创造了环境,助推其所占市场份额大幅攀升.本文以“成为小说家吧(小説家になろう)”“电网浮游都市(アルファポリス)”“春意网(ハルメクネット)”“每日发现网(毎日が発見ネット)”等平台为例,对日本的用户参与型网络投稿平台与社群参与型网络杂志两类参与式网络出版模式特色、内在驱动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日本出版社通过聚合用户阅读数据、实现出版链上下游商家的“共赢”,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来自传统出版行业萎缩带来的压力、业余作者对作品书籍化的“憧憬”、用户(读者)对平台情感连接的期待.出版行业充分利用用户移动阅读习惯,进一步细分化、专业化发展,开拓IP周边产品链将成为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战略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育出版为了实现数字化转型,纷纷向在线教育发展,延伸产业链.在线教育平台建设的重心是用户培养,只有形成了庞大的用户规模,以优质的内容和多元化的服务提升用户黏性,才能实现平台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时代教育在线为例,主要从用户分类、社区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等方面来分析时代教育在线平台的用户培养.  相似文献   

16.
张庭 《传媒》2024,(8):48-50
社群化运营是广播电视媒体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能够为广电媒体深度融合提供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广电媒体社群化运营的功能及用户价值、参与度、品牌形象等相关要素,梳理广电媒体社群化运营面临的定位不清、管理散乱和追求短期效果等发展困境,并针对以上问题从借助IP力量、增强用户互动和提升服务价值三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意在梳理移动化趋势下基于用户体验的报业转型的现有文献,寻求用户体验视角下报业转型的关键性因素。基于用户体验的报业转型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用户体验的理念、报纸的新闻客户端、增强用户黏性、大数据背景下的报业服务研究四个层面。移动化趋势下的报业转型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分析用户需求、提高用户黏性、拓展用户服务,建构并维护报业与用户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吴倩倩 《出版广角》2021,(20):66-68
当下,出版机构尝试拓展直播、社群运营等领域,通过开发新媒体矩阵、搭建私域流量池,转化和提升用户价值,进入以用户数据运营为核心的转型新阶段.文章提出在新媒体矩阵下,出版机构既要以优质内容维系私域流量关系、以新媒体矩阵多点触达用户、以动态联盟重构产业链、通过阅读推广和引流维系用户,又要识别读者需求、维护长期关系、实现关系转化、拓展直播领域,进而实现私域流量池的搭建及留存.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的内卷化加剧了人们的知识“焦虑”,知识付费平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专业化知识的渴求。文章借助浸合理论,研究用户参与知识社群付费学习与分享的影响因素。通过调研与回归分析发现,用户的情感偏好、体验价值与参与意愿同用户参与知识社群的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三者能促进用户获取、消费、生成、共享知识与个体创新,其中用户的体验价值阀值最高,情感偏好与参与意愿次之。将浸合理论运用于知识社群建构用户与社群共创价值的路径模型,用户自身可以获得经济、情感等方面的利益,而知识社群则可以提高用户忠诚度、购买意愿、口碑推荐、市场份额和投资回报等。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图书营销生态中,尤其是童书出版领域,社群营销已然成为除平台电商争霸和实体书店转型升级之外的第三股强劲力量.文章从实现内容价值和扩大品牌效应、提高社群营销的实效、对组织架构进行升级、构建相应的数据体系四方面分析出版社在互联网下半场如何借力社群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