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研究中访谈的倾听技(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中访谈的倾听技(艺)术陈向明访谈是教育研究中经常被使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顾名思义,“访谈”指的是研究者“寻访”、“访问”被研究者并且与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一种活动。与人们的日常谈话不同,访谈是一种研究性活动,是研究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  相似文献   

2.
研究方法对于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最后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这里引入国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方法的运用,并做一个学术研究述评。有学者采用定性方法进行了个人的、半结构化的网络访谈,也有学者的研究方法更加务实,注重于以“参与者”的角色融入到访谈对象中去,这些都是在运动员国际流动研究方法论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参考的。  相似文献   

3.
中外哲学是比较教育方法论建设的理论资源。在进行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的时候 ,应该展开跨文化的哲学对话。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对主体意识的重视、对知行关系的论述 ,特别是对“行”的重视 ,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作为现代解释学支派的接受理论可以给包括比较教育在内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论带来充满活力和前途的思考空间。研究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知行合一”应成为 2 1世纪比较教育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原始资料收集方法,访谈应该在教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功访谈,必须有明确的访谈目的,同时要对受访者“能不能够”和“愿不愿意”回答研究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反省。为了使受访者“能够”并且“愿意”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现场进入”方式非常必要。一项成功的教育研究,还要处理好访谈与问卷和观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本世纪初十年最为醒目的研究范式,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教育叙事研究的情节问题,叙事结构问题,研究者的主体经验问题,教育叙事的研究品性与信度、效度等问题域,还需要进一步地明确与澄清。与此同时,“空间”、“复调”的叙事艺术、开放性的叙事实践与作为理论形态的教育叙事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成为教育叙事研究方法论拓展与反思的重要表征。然而,从更高的方法论追求来看,教育叙事研究不能仅徘徊或止步于叙事方法的创新层面。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方法与技术的领域,它更是一个人文与伦理的世界。教育叙事研究需要超越技术性、艺术性的层面,进而成为一种具有教育学科责任和生命伦理关怀的教育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教育定性研究的概念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当前西方教育研究中,定性研究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方法。相关的学术讨论涉及到从方法论背景,研究策略,到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许多方面。与西方不同,定性研究方法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术领域。在过去十年里,定量研究方法才是发展的重心。不仅有关研究方法的专著将重点放在定量研究方法上,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中国的研究者急于弥补在定量研究方法上曾经出现过的空白。直到最近,  相似文献   

7.
方法论是数学教育研究得以开展的理论基础,不同于研究中采用的具体方法.行动研究法是以“ 参与” 和“ 改进”为目的,针对现场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一项(数学)教师教育研究,正是以改进后的行动研究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研究的目的决定了选择不同的方法论作为基础,应该引起数学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学习科学是研究人类学习活动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探讨学习活动、学习方法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本身更应讲究“方法”,更应重视方法论的构建。本文认为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哲学的方法、一般的方法和具体的方法,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选题、准备性调查、观测、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成果、整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学家托马斯·波克维茨的“社会知识论”侧重考量知识的“社会性”,基本观点包括:知识具有社会性;知识与权力密不可分;社会知识论是一种研究方法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碎片化思维”这一思想通道对学校知识、教育改革、研究方法论进行解构,教育研究者应理性表达批判、教育决策者应坚守知识分子立场、教育实践者亦应是“研究者”.这是波克维茨“社会知识论”给予教育工作者通过教育改革、实现社会重构的重要暗示.  相似文献   

10.
教育复杂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复杂性观点和思维来研究教育,正渐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慢慢形成一种趋向。将“复杂性”运用于教育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复杂性运用于教育研究的适宜性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教育研究者的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本质问题是我国教育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胡德海先生不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社会文化传递”说的教育本质观,而且建构了一套系统严密复杂的研究方法论体系.与国内同时代相关研究方法相比,这种方法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关系性特征,其价值具体在以下三方面:回归到教育这一复杂现象本身探讨其变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为教育本质研究乃至教育研究树立了体大虑周、科学严谨的方法论体系的典范;为教育研究者树立了“求真理,做真人”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对美、日、中三国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比较 ,向读者提示 :一个国家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畴受研究者共同体理念和目标的制约 ,同时又受到具有不同研究专业背景研究者实践的影响。本文还从后现代主义观点的视角分析了实证研究、质的研究的意义与局限 ,在此基础上 ,主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采用“质”、“量”结合的方式 ,并探讨了今后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惠 《教育学报》2023,(2):70-82
作为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一种新方法,文化分析可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理解方式,生产出“当下教育政策执行为什么如此呈现”的新知识。作为一种方法,文化分析隐含着以诠释主义为哲学方法论,以“行动者部分自主”为一般科学方法论以及以“作为文本的教育政策”为具体科学方法论的方法论体系。其尝试解决的问题涵盖走向“前台”的文化因素如何描述的问题、文化的作用机制问题,以及文化如何缓解教育政策执行困境的问题。作为一种方法,文化分析常常以案例研究为基础,综合观察、深描、访谈、解释等多种方法。这些具体的方法常单独见于以往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中,但强调以组合的方式出现,道出了文化分析作为一种新方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把理论的“彻底性”作为理论产生战斗力的前提。“彻底的”教育理论对研究者的价值选择、方法论与实践取向提出了要求。价值性要求研究者采取人民性的研究立场与公共性的价值取向:方法论要求研究者摈弃“科学主义”,坚持人文主义式的研究范式;实践性要求从国外教育理论的包围圈中突围,建构属于中国的教育问题群,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的创造性和教师拥有的丰富的研究机会是“教师即研究者”的现实根据,成就人的教育本质是“教师即研究者”的实践依据,而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则是“教师即研究者”的方法论根据。明于此,“教师即研究者”始是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6.
在定性研究方法中,访谈是最常使用的资料收集手段之一。根据访谈对象的人数多寡,访谈又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两种。个别访谈指研究者对一位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集体访谈指研究者同时对一群访问对象进行访谈,焦点群体访谈(focusgroup)是一种最常见的集体访谈。拟从焦点团体访谈的起源和焦点群体访谈的优缺点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对现行制度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受实证主义和技术理性思潮影响,追求精确化、客观化的教育量化研究模式广受重视。量化迷思反映了主体进行经验处理的技治思维,具体表现为“去思想化”、方法与问题颠倒、为量化而量化等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看,忽视自然科学认知模式在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应用边界、缺乏“总体性”视野以及部分研究者的功利性取向是教育研究中量化迷思的成因。推进教育学科学化的确需要这一研究范式,但需要通过确立适合的量化“教育科学”尺度、形成总体性视野下的教育经验实证观、基于语境论的量化方法应用以及重申学术道德等来规避或治理可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教育本质研究呈现出普遍认同育人本质、关注“以人为本”和研究方法论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教育本质研究者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本质观的重构、“人学”本质观的阐发、研究内容的细化以及研究范式的转变展开研究,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回顾十年来的研究,今后研究者要采取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全面概括教育本质,多从教育内部要素出发探讨教育的“个体本质”.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要求中学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要求教师自身是一个“研究者”,因此,中学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它是中学教师成为“研究者”和进行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本文简要阐述了中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效率”一词最早见诸于James Coleman等人撰写的《教育机会平等的报告》一文(1966)。这个术语一经出现,便得到教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随即便围绕着“什么是教育效率”、“教育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等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研究及讨论。时至今日,有关教育效率的研究依然是国内外教育研究人员争相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1.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大样本的数量化研究。 60年代后,关于教育效率的研究逐渐就概念及方法论问题形成了较为显著的一致性和持续性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