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慎是明朝云南文坛上有着特殊影响的一位大诗人,也是永昌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杨慎的永昌诗歌中,蕴含着诸多独特的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杨慎复杂的情感和永昌边地独特的人文地理和社会状况。通过解析杨慎永昌诗歌的意象,可以更深刻地揭示诗人的情感、内心世界和意象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窥见明朝时期永昌独特的自然人文风貌。  相似文献   

2.
杨慎出生于京师,幼年居住于新都,仕宦于京师,贬谪滇云是杨慎生命中最重大的转折性事件,在滇云的长期生活中,杨慎渐渐发现了滇云山川风物之美并且深情吟咏赞美滇云风物,同时与滇云文士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与滇云文士之间的往还唱和至今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明代中后期从中原走到保山来的。保山最早出现的书院叫正学书院,民国《保山县志》说:正学书院,"在明伦堂右,嘉靖四十二年,知府杨朗即倾圮馔堂、号舍改为之。此为永昌书院之始。"据考证,明伦堂,在今保山实验小学内。  相似文献   

4.
罗勇 《保山学院学报》2014,(3):54-59,85
论述明以前云南永昌地区的诸葛武侯遗迹和庙宇。从诸葛武侯南征史实、传说和遗迹的产生,永昌地区的遗迹、传说和武侯祠等方面进行讨论,认为明代永昌地区的武侯遗迹、传说和庙宇的出现,是明朝统一永昌地区后,当地民众与明朝统治者相互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文化线路遗产是众多文化资源的线域聚合,呈现出综合性的线性文化空间格局.永昌古道是历史上云南对外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永昌古道文化线路遗产拥有文化、历史和旅游等多元复合价值,将永昌古道廊道空间构筑成为文化产业走廊、民族团结走廊和自然生态走廊,既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永昌古道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永昌古道存续发展、重新焕发生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杨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专著来看,不仅份量厚重,而且对杨慎文学思想的传承关系以及体系构建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从单篇论文的选题来看,覆盖面愈来愈广,上个世纪所没有充分展开研讨的题目,在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来都得到了相应的研究,如杨慎的“诗史”观、文章学理论、交游、考据、小说、戏曲等。杨慎研究虽然成果累累,但在诗文评选、明清时期杨慎研究资料的汇编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与欠缺。还有杨慎全集的搜集与整理,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相似文献   

7.
在"宋明理学"、"复古"思潮影响下的明代文坛,杨慎是一位独树一帜的诗人。他高举"诗主性情"的大旗,在略显沉闷的明代诗坛无疑是别开生面的,特别是在他被贬永昌府后的诗歌创作更加体现着他的这一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8.
杨慎的妙对     
杨慎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小时候的一天,他见一私塾老师责打学生。原来,老师出了一个上联“谷黄米白饭如霜”.学生半天也对不出下联。  相似文献   

9.
无心因逐白云归,静锁岩前白板扉.客有渊明方置酒,徒无弘忍不传衣.风号石室松声急,月到纱窗竹影肥.饥饭困眠无一事,满山空翠淡忘机. 云南永昌诗人汤琮写下的这首诗,名为《法明寺》.汤琮歌咏永昌风物的诗歌很多,留存下来的却很少,其中有两首最有名,一首名为《鹦鹉》,一首就是《法明寺》.汤琮是个无心入仕的人,心情平淡,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去做,只想每天逐着白云,依着本性,做个闲云野鹤的归隐之人.法明寺是永昌太保山麓的一座古刹,永昌的文人都爱这个清静之地.他每次到法明寺去,总会静静地锁上自己隐居的小屋.屋子很朴素,门窗都是没有上过油漆的木板,上面的木纹静静地诉说着光阴.  相似文献   

10.
杨慎是明朝云南文坛上有着特殊影响的一位大诗人。他以诗人特有的洞察力和审美眼光关照云南特有的奇山异水,物候人情,并揭示其审美价值,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同时也让读者了解了明朝时期云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1.
杨慎是滇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云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熏陶下,杨慎凭借着高深的文学修养、丰富的思想情感、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文人知己、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砥砺,以其诗歌创作、授业解惑的实践活动,以其铮铮铁骨的人格作示范,对滇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沈氏后人的家谱及相关资料,基本理清了沈从文家世的脉络。论证了沈从文的祖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两三千年之久,而且其祖先既不"可能是被发配到边疆的犯人",也不是"寒素之家",而是"宦留黔、楚"的官宦之后,并且曾"钱粮有半乡之誉"。另外还对沈思远做官之谜和沈宗嗣过继之谜也作了探讨和质疑。  相似文献   

13.
杨慎是明朝云南文坛上有着特殊影响的一位大诗人,其云南诗歌凝结着云南戍途生涯的复杂的情感因素。经过心灵的氤氲,杨慎交错复杂的情感以审美意识形态外化于诗歌,诗歌因此而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由于唐宋两代的典籍中,绵州只有“清廉乡”之称,而无“青莲乡”之记载,故谓李白以居地“青莲乡”为号是没有根据的。李白号青莲居士是因李白居住在绵州彰明县青莲乡的说法始于明代的杨慎,乃其个人之臆断。实际上,“青莲”是一个包含佛理的名词,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个意象,在《全唐诗》和《全唐文》中,该词绝大多数都与表达佛教意义的内涵有关。熟悉佛教的李白,是感兴趣于“青莲”一词的佛理内涵而以之为号的。  相似文献   

15.
司马相如与扬雄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们的创作都以《楚辞》为祖式之模范。然则赋的铺陈在于语词的运用,名物的搜罗,从司马相如与扬雄赋祖速《楚辞》语词可探,相如赋以流动灵活见长,而子云以古雅深沉胜出。对其语词祖述现象进行类考并分析其祖述之异及原因,得出二者作为文人与学者在西汉盛衰两极、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不同的学识修养下对社会生活有着不同的关照感悟。  相似文献   

16.
阴阳五行思想是汉代社会思想的重要方面,它充斥着汉代文化的各个角落,对许慎著作《说文解字》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数字、五行、颜色、干支、味道、五藏等用字,许慎放弃文字学角度的说解而改用阴阳五行思想,对此,今人需要用“理解之同情”的态度全面解析,不能生硬否定。  相似文献   

17.
屈原在楚怀王十六年至十七年期间被迫离开郢都来到汉北,其所游历的地方,至少包括郧襄一带。在离开郢都即将踏上流放汉北之路时,即怀王十六年,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在汉北期间,即怀王十七年,他创作了《抽思》。  相似文献   

18.
元明之际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现代普通话的孕育时期,文字、音韵、训诂都有较大的发展,正是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云南出现了兰茂、释本悟、葛中选、杨慎等一批小学家,留下了一批经学著作.兰茂更是其中的魁首.兰茂音系是明清音系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杨善洲同志是党和国家地方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一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退休以后,杨善洲同志仍然为地方建设发挥余热,勤劳节俭,体现了退休党员干部对党的事业不遗余力的支持,对国家发展贡献一生的豪情,对家乡建设的绵薄之力,对个人生活的两袖清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