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Q情绪智商(亦称情商),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世界各国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积极探讨与研究。研究者认为:情绪,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智商(IQ)高的人不一定成功,成功者往往是情绪智商(EQ)高的人;情绪智商高的人,能弥补智商的不足,能提升智商。管理,实质上是一种“人的管理”,通过对人的情绪的调试,人的感情与心理因素的激励,发挥人的智慧与智能,达到最大效益。作为一个单位或某一部门的管理者,必须了解这一重要原理,善于把握员工的情绪。一、试论EQ管理在出版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谈出版社,首先就要提到编辑。编辑人员,学历高…  相似文献   

2.
快乐的哲学     
申林  朱力 《出版参考》2007,(1):38-38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英国船舶博物馆收藏了一条船,这条船自从下水以后,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27次被风暴折断桅杆,13次起火,但是它一直没有沉没。这个故事给人一个启示:世界上实际上没有不受伤的船。同样。世界上更没有不受伤的人。  相似文献   

3.
明俊 《今传媒》2005,(5):37-37
如果没有了广告,可能这个社会就很不正常。古代有“王婆卖瓜”,今天有“广告创意”,不用当王婆说得口干舌燥了。但每天就要接触那么多“创意”,实在有些疲劳,厌倦的情绪不断地出现。这厌倦更多地集中在一个“裸”字上。  相似文献   

4.
总的印象 2006年中国电视给我们的印象是世俗化,世界杯借助电视给中国人带来了平民的狂欢,虽然德国世界杯并没有中国队的影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人对他的欣赏,逐步强大的中国电视给国人制造了几乎完美的在场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似乎和世界同步了,不夸张地说,中国电视加剧了中国人的旁观心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2,(12):13-14
从审美的角度看,东方人对于含蓄有更多的偏好。新闻并不排斥含蓄,相反含蓄可能使新闻更具魅力。“准确、鲜明、生动”是新闻的特点。但是,一切特点都不是死套子,相反,运用特点必须“反常合道”,方可使特点表现得更易为人所接受。“准确、鲜明、生动”与“含蓄”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含蓄之中可以准确地表达观点,含蓄之中能够鲜明地显示态度,含蓄之中得以生动地传递爱憎。解放战争中王匡写的《西瓜兄弟》,没有正面说我军如何强大,仅末尾一句:“队伍还是肩并肩地往南走,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这就既含蓄,又形象有力地表达了记…  相似文献   

6.
电视专题节目的内容包括评论、报道、采访,或者是用综合性的模式来进行人物报道、事件报道、科技发展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电视节目随之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里,更多信息能够实时地报道给人们,但是随着电视台的发展,业内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各个媒体互相去竞争收视率,并且大量引入广告投资,但是在电视专题节目中却没有出现以上问题,它依旧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水准、深入报道,它并没有扔掉传统电视节目的优点,甚至更加重视发扬这些优点。  相似文献   

7.
兰松霖 《新闻窗》2006,(2):43-43
我是一个去年刚刚毕业的学生,是电视行业里的新手。在没有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记者这个行业很风光。但是当我正式地要将电视作为我为之奋斗的事业的时候,才了解到了在记者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表象背后,更多的是新闻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尤其是做一个法制栏目的记者,有很多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付出。  相似文献   

8.
津逮楼史话     
金陵一地自古为文化渊薮,多少书人书事令人津津乐道,津逮楼即其中之一。本文对这座南京晚清历史上著名的藏书楼,进行了一番钩沉,以使读者对南京的私家藏书文化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9.
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但是经济新闻在读者中占中心地位吗?实际情况是,经济新闻并没有在读者中占据重要位置,甚至编者也没有更多的“头条意识”,这对增强全民族经济意识,在舆论导向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危机。  相似文献   

10.
看到这个标题 ,也许一些“见多识广”的人、在美国生活过的人会说 :那是美国的杂志NationalGeo graphic呗 !但是 ,仅从《国家地理杂志》这个名称的中文意义来考虑 ,相信更多的中国人会当然地认为 :这应该是一本中国的、最高权威级的地理杂志。的确 ,美国的NationalGeographic办得很好 ,特别是其吸引全球注意力的金字塔探秘直播节目 ,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国家地理杂志》。但是 ,当我们的电视、报纸口口声声称其为“国家地理杂志”时 ,我们有没有思考过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放在了怎样的位置 ?一本杂志…  相似文献   

11.
三峡河道航运自古以来十分艰险,历史上不知多少船夫纤夫为此葬身鱼腹.千百年来,先民们用血汗积累了数不清的航运经验,在民间广为传播。但是历史上一直没有人将其总结出来编绘成具体的图册为更多的航行者运用,较大地制约了三峡航运的发展。清光绪年间巴县县令国璋终于最后完成了这个历史性的任务. 一、《峡江图考》的编纂始末《峡江图考》的作者国璋,字子达,蒙古镶黄旗人,父为驻防京口之蒙古旗人。1991年武汉出版社出版的《长江上游航道  相似文献   

12.
李启瑞 《新闻前哨》2007,(12):14-15
传媒人谈责任,更多地强调我们的社会责任,或者说,社会责任是传媒人对新闻的本质追求。我们谈党报的公信力,这是一种忧患意识。执政党的党报,必然有一种本质上的公信力。如果执政党的党报失去了公信力,那么,执政党的执政质量和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9,(3):9-9
中国人的声音必须得到合理的放大。不能设想没有麦克风可以正常地开大会。同样,没有强大的媒体工具,一个强盛的国家也不能够立于世界之林。目前,国家的主张与人民的意愿处于高度契合状态,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舆论内场。但是,这种内场状态,必须与外场取得平衡.这才是一个常态的互通场。  相似文献   

14.
浅谈档案馆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作为档案的保管基地,其文化建设的意义在学术界已得到越来越深刻的认识,翻阅档案书籍和报刊,涉及档案馆文化建设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是,学术界的这一成果似乎并没有转化到实际的档案工作中,社会对档案的这一功能也没有充分的认识,提到档案馆,人们想到更多的还是它的神秘,而不是承载社会文化生活的基地。  相似文献   

15.
在档案室实际工作中,整理、鉴定、保管等业务工作环节的工作对象是档案实体本身,而收集工作的目标虽然是档案实体,但是它的工作对象却是学校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和管理人员,所以在收集过程中更多地行使了档案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涉及到的更多的是人,产生的作用也远远超出档案的业务工作范畴。如果单纯地把收集作为档案业务工作的一个环节来对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图书出版的数量大幅度地上升,可是质量并没有同步上升.同类书很多,本来是一件好事,这给了读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但是这些同类书并没有多少可以选择的余地,因为大同小异,后出的图书甚至还不如以前出版的图书,也不是个别案例.终于,大量图书被压在仓库中,人力、物力、财力都被严重地浪费了.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瞬间,能入镜头者,皆有其故事。这故事不需要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而更多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凡人小事。作为一名主流都市报的摄影记者,我认为在日常生活巾,无处不生辉。大干世界,人生百态,有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口常生活中的区区小事和平平凡凡的人。只要做有心人,本着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态度,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原来有许许多多值得引起我们拍摄欲望的东西。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人和事,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耐心地等待,  相似文献   

18.
以前我都是用自叙的方式,从我个人的问题出发写作,社会的问题、读者的问题是次要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我可以更多地看到人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人的命运和这个社会的关联,觉得有可能脱离个体写作的樊篱,去思考一些更重大的问题.我不再仅仅把目标定在写内心的真实上,而更多地希望,我写出了外在的真实.这一点可以从这个小说的技术方式上看出来,这次我使用第三人称、外视角,写一个"他"的故事,而不是"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出书与读书     
出书与读书■南方出书人成天与书打交道,理应多读书。在别人眼里,最羡慕的是出书人书多。但是时下不少出书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怎么读书。这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浮躁心态,这是做好出版工作之大忌。出书人应该多读书。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凝聚,做书籍编辑工作,没有渊博...  相似文献   

20.
干记者工作干了十多年,我还在想一个问题:我是干什么的?我确信,一个人即使终生从事一种职业,也未见得会把他自己的位置摆正。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自我审视、不断地去发现。我还相信,每一种职业都有其天赋的使命,没有使命感的人是因为不知道使命何在。在社会中,没有什么工作不具有神圣的价值,但是,这个价值要由敬业者去挖掘和体现。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是业内人士取得非凡业绩和卓越成就的前提。人,必须深切地懂得他的工作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然后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出类拔萃。我的人生哲学是,不管做什么,不求出人头地,但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