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索在乳酸直接缩聚过程中调控聚合度及端基类型的方法和开辟通过直接缩聚合成聚乳酸基功能高分子的新领域,以乙二醇为例,对二元醇存在条件下的乳酸直接缩聚进行了研究。通过1 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测定质量及黏度对反应过程进行了跟踪。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乙二醇后,由于羟基与羧基官能团相对量的改变,对聚乳酸聚合度具有调控作用。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添加乙二醇条件下的理论聚合度的计算方法。本研究为通过直接缩聚合成具有特定聚合度的遥爪型聚乳酸大分子单体,进而合成聚乳酸基功能高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淀粉和L-乳酸为原料,采用直接缩聚法制得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Starch-g-PLLA),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波谱得到了证实.借助XRD、SEM表征手段探讨了微波处理对淀粉结构的影响,考察了淀粉的微波改性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探讨了接枝反应较为理想的条件:淀粉与L-乳酸的质量比为1∶4;催化剂的用量为淀粉和乳酸总质量的0.1%.  相似文献   

3.
线形缩聚反应聚合度计算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形缩聚是高分子化学的重要内容,该部分内容存在聚合度计算公式适用条件复杂的问题。本文推导了2-2-1缩聚反应体系和双官能团物质aRb加少量单官能团物质Cb缩聚反应体系中产物聚合度的计算公式,明确了不同线形缩聚体系中基团数比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举例阐明了线形缩聚体系中基团数比及聚合度的计算方法,深化了对线形缩聚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4.
在不考虑其他杂质参与聚合反应的情况下,并基于已有对丙烯聚合反应过程的普适化认识,提出了一个普适的丙烯聚合反应机理(基元反应).在已有的丙烯聚合反应机理基础上,为了证实该聚合反应过程总活性基是否满足“稳态假定”以及考察聚合反应温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下的丙烯聚合动力学.模拟得到的总活性基数目在丙烯聚合初期快速增加到峰值,然后随聚合反应的进行保持恒定,证实了丙烯聚合过程中总活性基符合稳态假定.同时,模拟得到了聚合温度对丙烯聚合过程的转化率、分子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聚合过程中,丙烯单体的消耗速率随聚合温度升高而增加;不同聚合温度下的数均聚合度峰值相同,但随温度增加,数均聚合度峰值来得早;随聚合温度增加,数均分子量减少,分子量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快速合成阿司匹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无水乙酸钠作催化剂,微波辐射快速合成了阿司匹林并从实验中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水杨酸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2.0,微波功率为200W,辐射时间为50 s,催化剂用量与水杨酸质量比为1∶20,产率可达93.5%(重结晶后产品收率可达90.2%)。  相似文献   

6.
采用氯乙酸溶剂法直接合成“绿色”高聚物聚羟基乙酸(PGA),实验结果表明:摩尔比为1.0∶1.0的氯乙酸与浓度7%的三乙胺以三氯甲烷做溶剂在65℃条件下反应4h,其产率最高,产物性能最好.溶剂可重复使用二次以上,产物熔点基本不变,但使用次数越多,产率越低.通过TG、FT-IR对PG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氯乙酸溶剂法合成的PGA有较好的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7.
以乙醇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N-羟乙基-3-胺基-N,N-二丙酸甲酯单体,然后以此单体、丁二酸酐等为原料制备1~5代酯端基超支化聚(胺-酯);采用FT-I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超支化聚(胺-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分解温度高于150°C;合成物粘度较低,且随着代数(聚合度)的增加有较小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试验以在双歧杆菌发酵液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研究中草药对双歧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方法]:首先在含双歧杆菌的培养液中分别单独加入陈皮、山药、枸杞粗提液,浓度梯度均设置为0%、2.0%和4.0%,然后对发酵液中活菌数、乳酸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添加了中草药的培养液比不添加提取物时各株双歧杆菌活菌数有明显增多,乳酸浓度也有明显提高,其中S7菌在2.0%陈皮粗提液添加水平下培养24h后活菌数最多达13.38±0.12(×108CFU/m L),略高于2.0%山药提取液和2.0%枸杞提取液;检测各发酵液中乳酸浓度与未添加组均有提高,其中添加2.0%陈皮粗提液中乳酸浓度最高为17.89±0.47mmol/L,稍高于其他添加物和添加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表观粘度、感官评价、离心沉淀率三个指标为依据,研究了三赞胶与瓜尔胶复配质量比例对山楂汁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三赞胶和瓜尔胶复配质量比9∶1~2∶8时,两者在表观黏度方面存在协同增效作用;在食用胶总添加量为0.4 g/100 mL,三赞胶与瓜尔胶复配质量比为4∶6时,制得的山楂汁饮料感官品质较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可控微波加热技术,在无溶剂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酚类化合物分别与乙酸酐、苯甲酰氯直接酰化反应,"一锅"法高效地合成了系列羧酸苯酯类化合物.考察了酰化试剂的类型、物料比、反应温度、时间对酰化产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当一元酚与乙酸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微波加热温度为130℃,反应10min,乙酰化产物的产率在92%以上;二元酚发生乙酰化、苯甲酰化反应的时间相对较长,且产物的产率有所降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合成了12种羧酸苯酯,产物结构通过测定熔点、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运动时乳酸的产生、乳酸对机体能力的影响以及乳酸的各种清除途径的阐述,探讨整理活动对乳酸清除的作用,同时提出关于整理活动的适宜形式和强度的讨论,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酸菌具有抗肿瘤作用,且副作用甚微,其作用机理较复杂,人们对其认识还很肤浅.本对乳酸菌的抗肿瘤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符合质量标准的同一生产日期的卫岗高钙酸牛奶的检测,经过两个月的观察,从记录的几项指标中得出以下结论:酸牛奶在2℃-6℃保藏时,三周内,保存着杆球比例适宜的益生菌,杆球比为1:1-3,而且味美、保健作用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乳酸菌干粉发酵剂的生产工艺,影响乳酸菌冷冻干燥存活率的因素等,并对如何提高冷冻干燥菌种的存活率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乳酸菌存活的因素主要有菌种自身的因素、冻干对菌种的伤害以及保护剂的作用.故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化研究:一是继续深入研究菌种的冻伤机理,设置合理的冷冻干燥程序;二是研发高效、经济的冷冻干燥保护剂和再水化剂,既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菌种的存活率又要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的筛选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酸奶样品中分离、筛选出5株乳酸菌,经过形态学测试及生理生化反应试验,最后确定其中2株为嗜热链球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初步探讨了泡菜的抑菌性。利用打孔法测试了5种泡菜水样品对大肠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有4种泡菜水样品对大肠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具有抑菌活性,且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大肠杆菌,但5种泡菜水样品对酿酒酵母都不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的pH试验和乳酸的抑菌实验表明乳酸不是泡菜水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泡菜水中存在其他的抑菌活性物质,且这些抑菌物质具有pH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对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讨论了乳酸菌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乳酸菌影响胆固醇及动物血脂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乳酸薄荷酯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乳酸薄荷酯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物料用量、催化荆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精制方法对产品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醇酸物质的量的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量的3%,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h,精制方法为短程蒸馏。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率可达70%以上,产品香气纯正。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乳酸菌Lact.1对不同浓度亚硝酸盐的降解能力以及不同温度下乳酸菌Lact.1纯培养液降解亚硝酸盐的动态变化,并以豆角为原料,探讨了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接种量的乳酸菌Lact.1纯培养液能有效降解亚硝酸盐,其降解亚硝酸盐的最佳浓度为320mg/kg,最适温度为37℃。人工接种乳酸菌生产酸豆角能缩短发酵时间,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为酸豆角的安全生产和消费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