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编辑如何用好作品修改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图书修改权的性质与编辑职责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而著作权就包括作品的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因此,从法理上来说,作为不同于作者的主体,编辑并没有对作品进行修改的权利. 但在现实中,所有图书都是经过编辑加工即修改后才出版的.编辑具有从政治、思想、科学甚至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审查的职责,一旦发现作品中的问题,编辑就有责任指出来,提出修改方案.这样,版权保护与编辑加工活动之间就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2.
吴平 《出版科学》2012,20(6):22-24
论述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内容包含历史上围绕一些有影响的作品、编辑家、编辑方法、出版制度以及书籍文化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的编辑家、编辑群体、编辑学派之间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编辑思想对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等。  相似文献   

3.
浅谈图书编辑的侵权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蕾 《编辑之友》2003,(6):79-80
编辑是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第一联系人,代表出版社在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因而提高编辑的侵权防范意识尤为重要。本文试从编辑在图书出版过程中肩负的主要任务———选题的策划组稿、审稿、整理加工三个层面谈谈编辑的侵权防范问题。一、编辑在选题策划组稿、落实中的侵权防范图书选题策划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作者自投稿,被编辑选定;二是编辑经市场调研、周密思考、设计草案,确定图书编写体例、框架,甚至提出内容风格要求,提供编写提纲、创作资料,自己物色作者来完成作品创作;三是根据作者的自投稿,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图书编辑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组织者和把关者,是作者与广大读者之间的纽带。图书编辑从事的工作是图书出版发行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图书编辑所具备的职业素质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从如何看待图书编辑的过程性、影响图书编辑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图书编辑的"杂"与"专"等几个方面论述图书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何军民 《出版科学》2021,29(5):23-30
考察出版家赵家璧的编辑生涯,揭示高质量图书编辑力的概念、基本特征和主要路径.高质量编辑力是决定图书出版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最重要的三个特征是:拥有编辑代表作、拥有一支高端作者团队、拥有成熟的编辑思想.提升高质量图书编辑力,必须加强专业以增强识才能力,锻炼学术思维以不断优化创意,密切关注现实以助力社会进步,重视经营创新以打造出版品牌.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作者与图书编辑两个主体的协同合作,从图书出版活动的视角,简要梳理图书编辑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内涵、基本原则、主要障碍、沟通措施等,为出版社编辑更好地与作者开展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何翰林 《出版参考》2013,(21):27+42
图书出版是人类大脑意识转化为精神食粮的二次呈现,因此编辑对作者作品的解读、提炼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来说,人文素养在图书编辑各种必备素养中,属于一种隐形的客观存在。随着我国图书出版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出版行业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各级政府和出版行业主管部门对图书编辑的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如对图书编辑进行集中的思想政治学  相似文献   

8.
一、影响图书销量的因素分析 1.策划编辑与作者水平因素 现代出版业中,图书销量在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和文化积淀,而图书的思想内容和文化积淀又是由图书的选题策划编辑和作者水平的高低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超前有两种涵义,一是相对对手而言的,即前于别人;一是相对现实而言的,即前于现实存在。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前于现实存在,也可能前于别人。本文所指的超前是后者。出版社编辑的超前意识(以下简称超前意识)就是出版社编辑在充分依据现实存在、广泛搜集信息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预见性的先进选题思想。这种超前意识与尚未出现但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大体吻合。图书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同时,也是超前意识的实现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超前意识的图书是作者与编辑共同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编辑职能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整的图书出版过程包括选题策划、内容加工、版式设计和营销策划四个主要环节和阶段,即“二策划二加工”,这四个阶段的具体劳动虽然可以与编辑主体分离,却是在编辑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作者、审读者、版式设计者、营销者等专业人员的作用,从而体现和完善编辑思想,更好地服务于编辑出版工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图书质量越来越多地成为广大读者关注的问题,作者因图书质量而与出版社发生纠纷的情况也逐渐增多.在这些纠纷中,不少是作者喊冤叫屈:图书的内容与原稿不符,与作者的原意有出入,有的地方甚至与作者的观点相反.这种情况的产生,究其主要原因,症出编辑忽略了改稿的谨慎原则,对作者的稿件妄加改动,使得作品要表达的语义、观点以及作品风格等与原稿偏离,这严重侵犯了作者的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相似文献   

12.
赵桂娟 《视听纵横》2009,(5):112-113
电视编辑运用的手段比图书编辑、期刊编辑、报纸编辑、广播编辑丰富,要运用摄像、文学、音乐等综合手段进行创作,因此需要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确保作品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3.
吴平  芦珊珊 《出版科学》2010,18(2):92-94
从填补编辑学研究一项空白、推动编辑史研究向纵深发展、促进编辑学学科教育更上层楼和指导编辑实践活动四方面,论述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意义,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编辑思想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编辑与作者关系的理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编辑主要是以出版社代表的身份同作者发生联系的(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可发展为个人间的友谊)。一部适台于社会文化需求的作品能否“尽可能完美的高质量问世,关键即在于这个过程中,编辑与作者相互合作得怎样。因此,正确对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对于提高图书质量也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是指作者对特定作品享有的人格权利以及对该作品进行支配并获得利益的财产权利的总称.对一部作品而言,无论是否发表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未发表的作品一般不与社会公众见面,未与出版单位发生关系,本文不予论述.一部作品从未发表到发表的过程必须经过编辑把关.编辑一方面对图书内容进行把关,一方面也必须对有关的著作权法律问题把关.  相似文献   

16.
图书编辑和出版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当中,如何有效与作者进行沟通合作是最为重要的;为了保障图书编辑的质量,与作者沟通是保障质量的桥梁,避免图书出现的错误和对作者的意思产生曲解,因此在图书推广和发展中发挥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金眉 《现代出版》2001,(3):31-32
近来看到一则消息,讲的是季羡林等15位学者、作家状告中国物价出版社在其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大系》中收录了他们的译作,却没有和他们打招呼,也没有经过任何授权,甚至还将译者的署名删除①。这起纠纷因涉及著名学者而显得突出。事实上,类似的事例在出版界并不少,只是因为有的图书作者未能看到或者不予计较而未起纠纷。将各类报刊或图书中的若干文章、文章片段或图片结集汇成书这一作品形式在法律上被视为编辑作品的一类②。这类作品的特点是:1.原作已经在图书或杂志上发表过;2.是多人作品的汇集;3.具有独特的编辑思路、编排体例和…  相似文献   

19.
当前,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市场上图书也越出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出于生存的需要,出版社要求其出版的图书选题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市场收益和经济效益。而作者对于自己辛苦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倍加疼惜,不仅要求最广的市场传播,自然也要求较高的经济回报。因此,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发生了位移:市场需求占据主导地位,编辑与作者利益捆绑,作品是编辑与作者策划意图的共同实现。于是,编辑与作者之间开始了剪不断的"爱恨情仇"。  相似文献   

20.
[编辑工作档案]是新辟的子栏目,开辟这个子栏目的目的是:通过公布优秀图书的编辑工作档案(包括"选题策划建议书"书稿审读报告书"编辑与作者往来的信件"等),为编辑理论研究提供有用的资料,为编辑工作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刘少奇说过,编辑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创造性,表现在书稿产生过程中,表现在从选题策划到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中,它对选题的优化、对书稿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编辑工作档案,是编辑创造性劳动的历史纪录,因而是出版工作的一部分精神财富,对这部分精神财富进行整理、研究,对于编辑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衷心地希望全国各个出版社的领导,向我们推荐优秀图书的编辑工作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