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显军 《记者摇篮》2004,(10):22-23
电视谈话节目主要是指在演播现场,就某一话题,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相互交流、各抒已见的互动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是谈话现场的领航者.嘉宾则是谈话现场的核心访谈对象.现场观众是整场节目的积极参与者。在演播现场,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共同组成访谈者,面对面沟通,实现谈话节目的第一次传播行为,即人际传播。其次整场谈  相似文献   

2.
创新电视谈话节目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怡淼 《传媒观察》2005,(10):47-48
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和嘉宾或现场观众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即兴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它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直接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开播掀起了收视狂潮,  相似文献   

3.
一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处于中心位置,是该节目的灵魂和核心。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形象代表,谈话节目强调主持人的明星作用,以明星品牌连接嘉宾、现场观众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谈话节目名称和标识设计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突出主持人作为栏目符号的地位。因此,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4.
在央视推出多当谈话节目之后,地方台纷纷效仿设立谈话节目,这社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观众觉得每个节目都大同小异,不外乎是主持人对嘉宾的夸奖与钦佩,总是讲一些嘉宾愿意说而同时也是嘉宾觉得最了不起的事情,节目沿着嘉宾的思路走,而不是主持人来引导嘉宾去满足观众欲知的需求和交流的愿望,结果,观众看完以后会有一种“做秀”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很多谈话节目,如《艺术人生》、《鲁豫有约》、《实话实说》等,其人员构成中,除了主持人和嘉宾以外,还有现场观众。有了现场观众,节目看起来更热闹,形式更丰富了,但是,在一些节目中,观众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而已,他们的作用和没有生命的布景毫无区别。观众对节目没有积极性,当然也不可能在节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主持人也只重视嘉宾的交流和反应,却对现场观众不以为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贾爱民 《新闻记者》2004,(11):34-35
谈话类节目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节目样式,它拥有更多的参与者,也和观众贴得更近。即兴谈话的不可预知性使得主持人在谈话中的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谈话节目使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以及现在普遍流行的现场小乐队组成一个参与群体,而这个群体的驾驭者就是节目主持人。它担负着  相似文献   

7.
梁民 《声屏世界》2003,(1):38-39
作为现场谈话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谈话节目主持人只有真正打开嘉宾与观众的心扉,让他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流露自己真实的情感,才能营造出成功的“谈话场”,节目才会精彩。  相似文献   

8.
张军 《记者摇篮》2006,(10):56-56
电视谈话节目是以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方式或观众参与的大众传播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某个话题或事件展开即兴的交流。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最早的应该是东方电视台1993年开播的《东方直播室》,至今算起来也不过十二年的时间,而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闪亮登场更是90年代中期以后(1996年)的事情。娱乐谈话节目话题往往比较轻松,主要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以普通人的视角,多角度挖掘明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一个…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电视谈话节目已为人们所熟悉。这种节目样式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于一体,结构相对简单。其魅力在于,在观众面前营造了一种人际交流情境,互动性较强,真实生动、可观可感。电视谈话节目一般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组成。嘉宾通常是谈话中心,谈话由主持人组织推进。在一些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只是做开场白和收尾,或是对节目内容进行简单串联。而谈话节目主持人则直接参与并主导谈话。节目如作文章,在嘉宾既定的前提下,谈话能否行云流水,妙趣横生,主持人的“起、承、转、合”作用犹为重要。有些谈话节目,主持人不仅引导谈话,还积极参与到…  相似文献   

10.
电视,因它依赖屏幕与观众进行交流的特性,决定了可视性成为其显著特点。而要增强电视谈话节目的可视性,我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选好题材,注重纪实谈话类节目的纪实性表现在真切的现场感和参与性,现场嘉宾和观众是直接的参与者,他们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整个节目是由嘉宾、观众和主持人共同完成的。谈话类节目所设计的话题都是热门话题,所要求的嘉宾都足名流、典型。他们  相似文献   

11.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借助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的谈话模式,是在现场传播三方——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交流中形成的一种节目形式。节目中人物之间的交流是整档节目的主心骨,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决定了谈话节目思想碰撞的效果。本文结合中美一些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通过对比性分析来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12.
赵阳 《记者摇篮》2007,(6):94-95
作为电视谈话节目的形象代表,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和核心,不仅要履行一般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责任和义务,还要担负着把握现场节奏,掌控话题自由度,调动嘉宾和现场观众,引导他们围绕主题与场内外观众进行交流的重任。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们把主持人与嘉宾、观众在演播室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即兴讨论的节目称为谈话节目。近两年,谈话节目在国内发展迅速,成为荧屏一大亮点,而林林总总的谈话节目在竞争中积极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那么,风格各异的谈话节目之间有没有“共性”可循呢?本文试图以中央电视台二套在2000年7月推出的演播室谈话节目《对话》为例,探讨谈话节目的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林非 《视听纵横》2003,(3):95-97
现场观众的作用是电视谈话类节目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实际上话题类谈话节目现场观众的选择有时候对节目质量的好坏、对节目是否出彩起着关键作用。下面仅以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谈话》节目为例,探讨一下现场观众对于一个话题型的谈话节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易安 《记者摇篮》2009,(7):121-121
(一)电视谈话节日主持人处于中心位置,是该节日的灵魂和核心,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形象代表,谈话节目强调主持人的明星作用,以明星品牌连接嘉宾,现场观众与电视机前的观众。  相似文献   

16.
蔡辉 《声屏世界》2008,(2):42-43
谈话节目的魅力主要来自现场的、即兴的、广泛参与的、双向交流的和不可预测的谈话,主持人是谈话的实际组织者,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为了使嘉宾和现场观众的谈话顺着节目预定的思路达到言芝有物的效果,主持人现场的牵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徐平 《视听界》2014,(4):119-120
电视谈话节目是以面对面人际交流的方式,通过电视或网络等大众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8.
高璇 《新闻导刊》2007,(2):33-34
什么是谈话节目?谈话节目是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是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它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赋予平民话语的权力,视点扩大,层次丰富,观点多元。  相似文献   

19.
谈话节目是主持人和嘉宾或现场观众通过"听"和"说"的形式进行直接交流。美国著名谈话节目主持人拉利?金曾经说过:"谈话的首要规则就是听,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好的谈话者,你必须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的听者",可是长期以来很多主持人忽视了  相似文献   

20.
吴玉兰 《新闻界》2001,(5):65-66
电视谈话节目,源自国外“TALKSHOW”,港台译作“脱口秀”,其基本形式是一个主持人,几个特约嘉宾,一群现场观众,围绕一个预先设定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就是说,口头言谈是谈话节目的呈现形态,对设定论题的诚恳探讨以及探讨中思想的交流与争锋是节目的基本形态。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感的节目形态,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开山鼻祖当属于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的《东方直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