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音乐治疗是适用范围广泛的、有效的和非侵袭性的治疗方式,本文对音乐治疗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重点探讨了音乐治疗在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障碍干预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育具有原型层面、现实层面和超越层面等层面,它们分别对应于教育的治疗功能、教化功能和享受功能。由于既有的教育功能研究的狭隘视阈,导致了对原型层面教育及其功能研究的忽视。原型层面教育的治疗功能包括对个体的治疗功能、对社会的治疗功能以及对教育自身的治疗功能。  相似文献   

3.
强迫症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病因复杂、病情多变的常见精神疾病。本文对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主要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方式,并在最后介绍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对于强迫症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阐述音乐对人体生理方面的影响以及治疗作用,介绍音乐治疗的方法原则和步骤,分析其临床效果,为音乐治疗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肩关节周围炎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一旦形成肩关节周围的广泛粘连,治疗就比较困难,因此有必要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疗效,使更多的病人解除疾苦。本文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角度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提出用生物力学仪器测定不同按摩手法对人体的作用力及安全性,并通过临床实践进行了验证,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提供了客观的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了其常见运动损伤部位,分析其损伤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为减少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发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肥胖与运动减肥的文献资料,对肥胖(单纯性)机制的研究和肥胖运动治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进而阐述了肥胖的运动治疗,并展望了今后减肥运动处方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对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疗效以及对其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96例于某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对其基本资料分析后确认患者符合入组标准,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为保障研究顺利实施,对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在治疗后应用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疼痛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对颈椎病患者增加针灸治疗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疗效,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体育运动中各种损伤时有发生,给练习者的身体、生活、训练造成很大的影响,运用文献法、统计法、实验法,对按摩的本质和治疗效果研究,通过对522名伤者治疗的实践证明,按摩是治疗损伤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是对损伤具有加速组织修复、解除肌肉粘连、恢复身体健康的功能,体现了其经济价值、时间价值、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在对内外科重症病人的护理体会。结果:机械通气有利于内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为危重患者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机,使病人能安全渡过危险期,而成败的关键又在于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的正确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1.
温针灸治疗运动员腰肌劳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对照法,对比温针灸和单纯电针治疗运动员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为推广温针灸治疗运动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摘要:慢性腰肌劳损是武术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本研究将20名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武术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核心力量训练疗法与低频脉冲电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受试者的腰部疼痛明显缓解,腰部功能障碍基本消失,核心区肌力获得显著增强(P<0.05)。结论:1)核心力量训练法和低频脉冲电疗法均可缓解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武术运动员的腰部疼痛,增加腰部关节活动度,但在改善疼痛和活动度方面两种方法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2)核心力量训练法和低频脉冲电疗法均可增强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武术运动员核心区肌肉力量,但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后前屈和右侧屈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国家乒乓球队80名乒乓球运动员的流行病调查,对主要伤病类型和受伤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及建议。方法:采用运动损伤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等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项目实践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运动损伤70例(120人次),损伤病种52种,患病率为87.5%。乒乓球运动主要损伤部位是腰、膝和肩,分别为25%,20%和17.5%。主要损伤类型是肌损伤20%、韧带伤18%和末端病16%。最为常见的乒乓球损伤病种为肩袖损伤、腰肌劳损和膝脂肪垫炎,分别为10%、10%和5%。统计分析了不同技战术打法的运动损伤率,最高的是直拍单面拉弧圈球的打法。乒乓球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劳损、运动疲劳和肌肉力量不足等。建议合理安排身体局部负荷,提高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质量,针对不同技战术打法制定不同身体训练方案,以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8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人)和太极拳组(37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物理治疗,太极拳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进行为期六个月的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并对两组对象实验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二十四式太极拳有利腰部肌肉放松,缓解肌肉张力,增强肌肉力量,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使外周神经的传导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将60例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测试组(n=30);对照组仅采用腰椎水平牵引治疗,1次/日;测试组在采用腰椎水平牵引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普拉提斯运动康复治疗,对患者腹肌和腰背肌进行力量训练、柔韧训练和协调训练,1次/日,6次/周;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及8周时,测试组腰椎前屈与后伸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0.05),RMQ功能受限评分及疼痛强度评分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普拉提斯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减轻其功能受限及疼痛程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6.
体操运动员腰部竖脊肌疲劳过程中sEMG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负荷引起的体操运动员竖脊肌疲劳的肌电图情况,找出体操运动员腰部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图变化特征。对10名北京男子体操队运动员采用自身重量的竖脊肌动态运动负荷法,诱发腰部竖脊肌疲劳,动作频率为60次/分,试验持续时间为1分钟。得出结果为腰部竖脊肌sEMG信号的MPF时间序列曲线呈线性下降,AEMG时间序列曲线呈上升变化;大部分参与实验的运动员左、右竖脊肌的MPF斜率变化明显不一致。在1分钟的动态负荷运动后,腰部已出现明显的疲劳,且大部分体操运动员两侧的竖脊肌抗疲劳能力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表面肌电评估腰痛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痛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深入开展腰痛的早期诊断和预防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长期探讨的内容。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技术是近年来日渐完善的腰部肌肉功能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实时地、准确地和在非损伤状态下反映肌肉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在评价肌肉功能状态方面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局部性的特点,因而越来越受到关注。表面肌电信号直接提供腰肌的电学信息,它能够反应有关腰部肌肉的收缩协调性、肌肉的疲劳程度、以及肌肉的收缩力量,因此能够评价肌肉的功能水平和功能状态,其核心是建立客观、准确、可靠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从而为腰痛病人寻找客观的临床诊断指标,并为临床的康复治疗提供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核心力量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总结和分析前人从人体的重心,脊柱,人体的腰椎、骨盆和髋关节联合的周围与重心位置的关系,整体肌群与局部肌群的关系四个角度对核心力量的定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人体的核心部位与非核心部位之间的关系为视角,提出了核心力量的新见解。最后,总结和分析了前人的解剖学,生理学,神经学,生物力学四个领域对核心力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腘绳肌拉伤是当前世界竞技体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之一。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腘绳肌致伤的风险因素、机制、评价以及训练防范机制进行梳理,认为肌肉收缩适宜长度缩短、力量不均衡、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腘绳肌拉伤的主要因素;等速测力法与实地测试法评价腘绳肌拉伤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在训练实践中建议采用腘绳肌离心训练的方式,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强度、频率,课次间歇至少48 h等训练策略,能够有效避免腘绳肌运动拉伤。  相似文献   

20.
人体小腿肌腱生物材料力学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人体小腿肌腱损伤后的防治、修复、人工材料替换等需要大量的生物材料力学特征方面的实验数据作为其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德国产Zwick万能材料实验机,对小腿9种72条成人新鲜小腿肌腱进行“一维拉伸破坏试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当应变为0-5%范围时,形变随拉伸应力改变较小,属于曲线的“坡脚区”;当应变为8%-16%范围时,应力随应变增大而增大,属于曲线的“直线区”;当应变达到20%左右时,拉伸应力则随应变增大而减小。(2)小腿肌腱之间极限应变没有显著性差异;跟腱极限应力明显小于趾长伸肌腱、趾长屈肌腱、拇长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P<0.05)。(3)部分小腿肌腱之间拉伸刚度与弹性模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小腿肌腱与前臂肌腱均是以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为主构成,故其“应力—应变曲线”也呈现基本相同的特征。(2)从小腿各肌腱极限应变指标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可以推断小腿肌腱抵抗最大负荷的能力基本相同;跟腱由于其截面积大,应力呈现分散现象,故极限应力最小。(3)跟腱的拉伸刚度较大,从生物材料上保证其能够承受踝关节完成高频率、大强度、较大运动幅度的背屈运动。(4)肌腹强大的肌腱主要通过肌肉收缩力使其产生弹性变形,而肌腹较小的肌腱主要通过自身弹性变形满足承担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