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为了获得骨骼肌肌外膜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宏观应力-应变关系及其随增龄过程的变化规律。根据胶原纤维在基质中的实际分布状况建立骨骼肌肌外膜细观力学模型,用此模型模拟分析骨骼肌肌外膜的细观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拉伸作用下,应力-伸长比曲线表现出准线性。2)增龄过程使结缔组织的刚度增加。3)讨论了同一重复单元中胶原纤维的多个周期分布对肌外膜宏观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曲线可以得到随着胶原纤维周期的增大,肌外膜的弹性模量降低,刚度变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跖肌起于股骨外上髁,肌腱斜向内下行走,在跟腱内侧止于跟骨结节。跖肌肌腹短小,肌腱细而长,力量薄弱,是一条退化的肌肉,有协助小腿三头肌使足跖屈的作用。约93%的人有此肌肉,因它是退化的肌肉,是使踝关节跖屈的肌肉中最小的一个,因而其作用不大,但一旦拉伤,它的早期诊断与处理的正确与否对愈后非常重要。骤然跖屈踝关节,同时伸直膝关节,跖肌受到牵拉,即有可能发生断裂。例如网球运动员跳起扣球,跳高运动员用力蹬地起跳,都可能损伤跖肌腱。  相似文献   

3.
结合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研究U型流道中磁流体的流动特性、传热性能和流道插件的力学性能,发现外加磁场强度、金属流体进口速度以及流道插件导电性能对流道内速度场、温度场及流道插件应力、应变场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外加磁场增强,出口段流场的温度也相应升高;较高的进口速度可以提高出口段流体的温度;提高流道插件导电性能,速度场将呈现“M”型分布,但出口段温度场变化极小。流道插件危险区域位于过渡段侧壁附近,该处应力随磁场增强而增大,随进口速度升高而降低,随流道插件电导率增大略有提升,但都小于插件材料的许用应力。本工作可为ITER包层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次低氧运动后快肌和慢肌Titin和Nebulin蛋白含量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运动后即刻组,1 d组、2 d组、7 d组,每组6只,运动组进行低氧环境下的一次性间歇训练运动。低氧环境的氧浓度为12.7%。对各组大鼠的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分别进行荧光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其Titin和Nebulin含量的变化。结果:一次低氧运动后1 d,趾长伸肌Titin含量显著降低(P0.05),一次低氧运动后即刻,比目鱼肌Titin含量显著降低(P0.05),均在运动后2 d恢复;一次低氧运动后即刻,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Nebuli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趾长伸肌于运动后2 d恢复,比目鱼肌于运动后1 d恢复。结论:一次低氧向心运动可引起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Titin和Nebulin含量下降;比目鱼肌与趾长伸肌Titin和Nebulin含量的变化在时相上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大鼠分别经 6周高强度间歇性或持续性游泳训练后 ,测定伸趾长肌 (快肌 )肌球蛋白Ca2 + -ATP酶活性 ,发现间歇训练组大鼠该酶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持续训练组则出现下降。各组内大鼠的伸趾长肌肌球蛋白Ca2 + -ATP酶活性均未表现有意义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CYBEXI+等速测力系统及KISTLER三维测力系统分别对运动员的膝、踝、肩、肘关节肌力和下肢爆发力进行冬训前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冬训后,运动员膝伸肌、肩内旋肌、肘屈肌群的爆发力有很大提高;肘伸肌爆发力快速时有增长;踝关节屈伸肌力虽有增长,但不显著。手球专项运动员关节肌力特点:膝、踝、肘关节肌群峰力矩值和总功随运动速度的加快而下降,肩关节肌群峰力矩值和总功随运动速度的加快变化不大;膝、肩、肘关节肌群的平均功率和加速能随运动速度的加快而增大,踝关节肌群的平均功率和加速能随运动速度的加快在快速时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肌肉的弹性与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由物体-弹簧和粘带器组成的系统作自由振荡时,其振荡频率是弹簧的弹性刚度和粘滞器粘滞系数等参量的函数的原理,介绍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测量人体活体肌肉弹性的方法。由计算得知,在低负载时,肌肉张力是决定肌肉弹性刚度大小的主要因素;但随着负载的增加,肌肉的总弹性刚度趋向于由肌腱的弹性刚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封闭和半封闭式实验方法,比较研究了动作速度定量控制与RM,常规训练方法,以及动作速度定量控制两种主要方法(控速增量、控量增速)之间对重量—速度曲线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曲线水平增长方面:动作速度定量控制组大于RM组;控速增量、控量增速、常规训练3组之间基本相同。动作速度定量控制两种主要方式,当一个训练阶段内不重新调整重量负荷时,控速增量组大于控量增速组。相反,中期调整重量负荷时,控量增速组大于控速增量组。2)曲线偏移角度方面:控量增速Q角上升,而控速增量、RM,常规训练3组均呈下降趋势,其下降的幅度因控速而减缓。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地表沉降变形最小的情况下最大化地采出煤炭资源,提高煤炭经济效益,文章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水平煤层的开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条带开采中采厚的变化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采厚的增加,地表沉陷面积逐渐增大;当采厚较大时,下沉系数较小,地表的最大下沉量却较大,为了保护地面建筑,应减小开采率;当采厚较小时,最大下沉量小,但下沉系数较大,最大拉压应力较大,应增大留宽,以免煤柱破坏。  相似文献   

10.
在关节软骨、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细胞因子可能有以下几种作用:(1)减少炎症反应;(2)使疤痕组织形成降至最小程度;(3)促进正常软组织的功能恢复。阐述了几种主要细胞因子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尹军  田凌  王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577-1580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对田径速度力量类中外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肢和跟腱较长、躯干呈桶型是速度力量项群特有的形态特征;他们的身体机能表现为骨骼肌中的ATP和CP储量大, ATP酶和CK活性高,白肌纤维比例大、质量高等特征;在身体素质结构特征方面,投掷类运动员表现出以发展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为核心,但是跳跃类运动员则表现出以发展速度力量和助跑速度为核心.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低功率激光照射对一次性离心力竭运动大鼠跟腱IGF-Ⅰ及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一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组又分为1、2、3、7 d激光照射组和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及ELISA法进行测定,动态观察力竭运动后大鼠跟腱修复过程中低功率激光照射前后IGF-I、羟脯氨酸、Collagen-Ⅰ、Collagen-Ⅲ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镜观察激光照射3 d组大鼠跟腱被破坏的胶原纤维排布结构已有所改善;1、2、3 d激光照射组大鼠跟腱IGF-Ⅰ含量均显著高于同一取材时间对照组(P<0.05),7 d激光照射组显著低于7 d对照组(P<0.05);Collagen-Ⅰ含量3、7 d激光照射组显著高于同一取材时间对照组(P<0.05),2 d激光照射组Collagen-Ⅲ含量显著高于2 d对照组(P<0.05),3、7 d激光照射组Collagen-Ⅲ均显著低于同一取材时间对照组(P<0.05)。结论:低功率激光照射使大鼠跟腱组织中IGF-Ⅰ蛋白的合成量增加,加快腱细胞增殖的速度,减少微损伤修复的时程;同时能够调节腱细胞外基质,加快胶原的代谢,提高微损伤修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曲棍球项目特点探讨形态选材指标。方法:以55名健将运动员、24名一级运动员和38名二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身体形态指标的测量,将测试结果剔除异常值后进行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第1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坐高/身高、前臂长/上肢长,第2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踝围/跟腱长、跟腱长/小腿长A,第3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指距-身高、上肢长/身高,第4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下肢长B/身高,第5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身高、髂宽/肩宽。结论:本研究最终确定前臂长/上肢长、踝围/跟腱长、上肢长/身高、下肢长B/身高、髂宽/肩宽五项指标为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形态选材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临床病例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探讨了退役运动员发生跟腱断裂率及原因。对调查的30例运动性跟腱断裂患者中的15名退役运动员患者发病率、发病特征、诊治及预防进行总结分析。退役运动员发病率为50%、年龄41.1岁、训练史14年、退役史13.47年、体重平均增加16.7kg。结论:由于慢性跟腱退变发生率高,造成退役后的专业运动员运动性跟腱断裂的发病率高于其它群体。体重增加、准备不充分、运动强度或幅度过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间接原因。建议给予足够重视,并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5.
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腱断裂是运动员的一种常见损伤,早期手术是良好预后的基本保障;早期、准确的诊断则是外科手术的前提条件;核磁共振成像是早期诊断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一种非侵入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动作的运动学特点,比较健将(n.6)与一级组(n.8)在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参数差异,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定量依据. 对身高、体重相配匹的健将和一级组成功完成的背越式跳高全过程进行三维录像拍摄,Simi Motion9. 01采集的运动学数据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并与成绩进行person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 1 )助跑阶段:健将组倒3步、2步、1步重心合速度显著大于一级组(P<0. 05),倒1步后倾角显著小于一级组(P<0. 05);(2)起跳阶段:健将组内倾角变化幅度、起跳腿髋关节蹬伸幅度、重心变化幅度非常显著大于一级组(P<0. 01),起跳腿着地时相重心垂直速度、离地时相重心高度显著大于一级组(P<0. 05);(3)倒1-3步重心合速度、起跳蹬伸过程髋、踝关节角度、内倾角和重心高度变化幅度与成绩显著正相关;倒1步后倾角、起跳时相摆动腿角速度、起跳腿着地时相内倾角与成绩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及素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权重排列分别为身高、下肢长度、跟腱长、踝围、髂宽、髋宽、肩宽、体重.(2)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踝围/跟腱长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托莱指数、下肢长度、髂宽/髋宽指数、髂宽/肩宽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3)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的权重排列分别为助跑摸高、纵跳高度、100m跑、30m起动、立定跳远、负重半蹲、抓举和后抛铅球.(4)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30m、100m)有显著性差异;专项跳跃能力(纵跳高度和立定跳远)以及反映绝对力量的负重半蹲、抓举和后抛铅球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表现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的助跑摸高成绩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运用Cattell-16PF人格因素量表,对山东省421名青少年男子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山东省青少年运动员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在16种人格因素中有三种差异非常显著(P<0.01)、5种差异显著(P<0.05);2)不同种类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人格因素存在差异;3)同一种类项目的运动员人格因素存在差异,运动员的人格特征与运动成绩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1次与4次火针治疗后大鼠跟腱末端区HSP70表达变化,探讨火针治疗末端病的作用机理,为末端病的火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电击跳跃法"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火针治疗。采用ABC法检测HSP70表达,在40倍物镜下进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治疗1组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5);治疗2组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治疗3组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3组(P<0.05);治疗4组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4组(P<0.05);治疗5组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5组(P<0.01)。得出结论:1)1次火针治疗诱导末端区合成大量HSP70,主要表现在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2个部位,使末端区组织和细胞对坏死、损伤产生抵抗,同时促进坏死、损伤组织和细胞的修复,对末端病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4次火针治疗后这2个部位的阳性率明显高于1次火针治疗,4次火针治疗能更进一步促进末端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