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焱 《人民教育》2023,(5):53-56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重要内涵。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要从推进高质量教育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高度系统思考、整体认识和科学推进。南京市第一中学坚持准确理解“早期培养”,科学把握“协同”,提出和开展了“生态圈+共同体”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进程呼唤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响应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实施精英计划,从目标、课程、师资、模式等方面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特色构建;努力实践探索,从变革课堂、“VR+”课堂、自主课堂、行走课堂等方面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课堂实践;聘任本校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行业精英、校内外“小老师”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师资建设;评价跟进,建立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促进机制;交流合作,实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衔接贯通。  相似文献   

3.
倪娟 《人民教育》2023,(12):50-55
早期培养是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我国已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在当前的政策窗口期,早期培养要重点确立一个理念: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不仅是必要的,更是紧迫的;两个实践方向:面向人人的创新素养培育,以及对冒出来的“尖”因材施教;三个研究重点:拔尖创新人才特质发现、培养体系与体制机制创新;四个实践原则:把握兼顾好四对关系的统一性,即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发现与培养的统一、自主培养与国际借鉴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五项基本主张、十项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作为国民教育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键时期。当前如何从面向极少数学生的选拔式集中培养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式多元培养,是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关注的重点。为此,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在理清“培养谁”“培养什么”和“如何培养”等核心问题基础上,明确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在动力机制、课程体系、管理机制和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实践策略,以真正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  相似文献   

5.
成尚荣 《人民教育》2022,(20):26-29
<正>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简称“课程方案”)既充满对现实的关切,又满溢着未来的光照,积极回应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蓝图。在这一育人蓝图上有道特别耀眼的光: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打好基础。我们学习、实施课程方案,就是要在为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规律与特点,将育人理念与目标转化为扎实的丰富生动的实践。一、课程方案坚持创新导向,与时俱进,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作出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指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6.
徐星 《上海教育》2011,(23):28-2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八次提到了“拔尖”。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相似文献   

7.
“拔尖创新人才”主题研究起始于2002年,至2010年形成研究热潮.已有研究针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概念辨析,介绍不同高校、学科的培养实践,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与可行性,开展国内外经验对比.鉴于现状,建议进一步厘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钱学森之问”的应有之意,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投入,规避“拔尖创新人才”专属高等教育现象,避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乱象丛生”,寻求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识.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富有个性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中学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强调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与执着的进取精神、较强的逻辑推理与分析思辨能力、积极的创造动机、良好的创新习惯与创新能力.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践中,长沙市雅礼中学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遵循育人规...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战略任务中进行统筹部署和系统谋划,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尤其提出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概念是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下,在知识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深层危机中,伴随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而出现,并一再成为政策和学术热词,近年来各种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也随之展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集中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的联动发展,其培养模式也迫切需要从拔尖模式向普育模式转型,以在丰饶的土壤中孕育创新的种子,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认识不足、定位不准、衔接不畅、跟进不力等问题,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大学附中等优势持续开展40余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在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素质全面,个性优良,成民族复兴之大器,做人类进步之先锋”的育人目标,并通过构建“三级四体”管理模型与机制、探索小中大一体化贯通式培养路径、构建因材施教的人本课程体系等策略,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全方位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胜任力的教师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国际上对教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胜任力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分析发现,这些挑战主要源于对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教师存在准入的优绩化认知、培养模式的技术化感知和对教师个体权益的忽视。专业资本理论的提出,为重构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胜任力提供了认识论视角。基于专业资本理论,提升教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胜任力需要跨越“能力鸿沟”、摆脱“技术胜任”与面向“个性重拾”。为此,需明晰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资本产权,构建专业发展导向的培养机制;夯实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教师的供给基础,构筑教师内涵增长的保障体系;助力教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科学决策,构造教师反思成长的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正>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科研何为?为了回答好国家和上海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命题,1月21日,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讨会暨上海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上海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中心是在上海市教委指导下,由市教科院组织成立,专门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和管理服务的科研平台。中心设有八项主要职能:一是承担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理论研究,探索创新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二是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把握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前沿动态;三是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支持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政策制定;四是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数据平台,形成相应数据追踪研究和数据库;五是通过实践指导,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育人实践;六是组织教师研修,提升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师专业素养;七是提供管理服务,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资源整合;八是深化合作交流,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共同体,扩大对外交流和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需要贯通拔尖创新人才早、中、后期的培养。很多国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已有丰富经验。通过梳理和比较美国、英国、法国等十个国家拔尖创新人才早期教育的培养体系、管理体系、支撑体系、评价体系,并分析这些国家拔尖创新人才中后期教育的国际经验,有利于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其中包括:加强政策引导,提供经费保障;统筹兼顾人才培养和教育公平;建立拔尖创新人才的多元选拔指标;构建纵向和横向贯通的培养体系;关注价值观教育,强调德才兼备;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支撑教育实践;实现专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统一。综合而言,我国要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加快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的完整体系,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形成了高校少年班、“拔尖计划”“强基计划”等多项国家层面政策设计,高校层面形成了少年班的贯通培养、大师领衔的拔尖人才培养、强化通识教育的书院制、注重本科整体质量的“泛拔尖”培养等多种模式。但实践中也面临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选拔、早期选拔愿景与实际培养困难、国家政策目标与高校培养责任、资源投入需求和公众公平质疑等多方挑战和实施困难。在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合法性、自主性和协同性,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培养教育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重点师范大学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近年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紧抓“本科”这一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链,创办了晏阳初创新人才实验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它不仅为造就教育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教育学专业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着眼于创新人才的基础性培养和超前开发。本文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为例,分析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建议增设拔尖人才选拔的人格特质测试环节,选取接近科学人格特质的学生进入;加大个体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寻找生命和学习的真正目的,扩大内心自我稳定区,培养健康心理素质;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形式,营造“去功利化”群体心理环境;及时对精英教育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干预.确保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倪娟 《江苏教育》2023,(15):51-53
党的二十大要求“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既是国家在新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依托,也是国家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的重要保障。高中阶段教育承上启下,是创新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期。南京外国语学校一直在为“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探路,坚持以高品质示范为自觉追求,并将高品质内涵体现在实际优势的示范上。  相似文献   

18.
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已经成为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推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要确立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的目标要求、构建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引导高校发挥贯通式培养模式的累积优势效应,推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拔尖创新人才”是政策话语,也是热点词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的热议话题,不仅事关教育强国建设,更是涉及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中小学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认识,人们则有不同看法。这些不同看法聚焦到以下几个问题: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吗?中小学有没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责任?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依次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和非政府主导两种,均以选拔方式、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组织管理、制度保障等要素作为支撑。作为一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实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面临选拔方式有待完善、课程教学导向仍存偏差、师资力量适切性不足、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挑战。因此,要从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拓展培养方式、优化支撑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等多方面深化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