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大学生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的特征、使用行为、使用动机和满意度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者较非使用者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社交活跃度,同时使用者利用门户网站获取新闻的频率更高,但在传统媒体的使用频率方面与非使用者并无显著差异;在大学生使用群体中,用户行为呈现典型的阅读碎片化和浅层化特征,同时用户在新闻阅读中乐于分享和点赞,却疏于评论;了解新闻资讯、获取有用信息、娱乐消遣、表达个人意见和促进社会交往这五大动机均能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总体满意度和社交满意度,但显著影响阅读满意度的只有了解新闻资讯和获取有用信息这两个动机。  相似文献   

2.
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使用与满足分析——以上海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武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15-19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5个主要动机是(按其重要性排序):“工具性期望”、“资讯性期望”、“替代性期望”、“互动性期望”和“创新性期望”,而且他们对手机阅读所提供的不同服务的满意度认知与他们对手机阅读使用动机的重要性认知基本是吻合的;除了使用动机之外,影响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使用频率、依赖程度、阅读场所、阅读方式和使用手机类型这5个变量。  相似文献   

3.
微信的出现,将传统的通信和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融合。本文以"微信"为研究对象,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进行研究。根据对17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动机是获取信息、消遣娱乐和获得参与感。其中,获取信息是使用微信最主要的动机。通过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研究,对微信及其相类似的社交APP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日历书出版热于近年兴起,但消费者的需求与满足情况尚待明晰。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对华东师范大学10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管窥使用者对日历书的消费动机、使用行为、认知态度与评价。研究发现,消费动机主要有兴趣爱好、审美体验、生活仪式感、获取信息知识、送礼;认为日历书更像文创产品,基于送礼的购买意愿较强;对日历书的选择和使用与个人兴趣和生活场景较为相关;认知与评价则受实际使用体验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探讨移动阅读这一中日韩三国大学生的重要阅读形态之一。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借助问卷调查方法,考察中日韩三国大学生移动阅读在使用动机和用户评价方面的差异。发现娱乐性需求和资讯性需求是中日韩大学生移动阅读最为重要的两大需求,但是中韩大学生更加注重娱乐性需求,日本大学生的资讯性需求更加强烈。互动性需求也成为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动机之一,中韩大学生相对于日本大学生更重视移动阅读的互动性需求。研究还发现,中韩两国大学生对移动阅读所提供的内容最满意,日本大学生对移动阅读提供的内容不如对硬件的满意度高,三个国家的大学生对目前移动阅读的系统都最不满意。  相似文献   

6.
周迪 《东南传播》2016,(6):37-38
微信朋友圈点赞在当下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传播媒介,如何认识大学生这种点赞行为的动机,是值得关注的研究点。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运用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的理论,以媒介使用的四个功能为视角对大学生群体间微信朋友圈"点赞"的现象进行娱乐消遣、人际关系、个人认同、监视四个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远 《东南传播》2013,(8):10-12
移动互联网是当前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移动社交网站不仅促进了传播方式的变革,而且对青少年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借助"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移动社交网站的受众使用动机和行为,并且探讨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开展了"手机‘人人网’的使用情况及影响调查",分析用户的基本情况、使用频率和使用动机。期望能对移动社交网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受众的角度出发,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以百度贴吧为例,研究虚拟社区的用户黏性来自何处。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用户的消费动机和使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显示用户对贴吧的消费动机主要有四种:功利性表达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信息性动机和娱乐易用动机,前三项动机越强烈,对贴吧的使用越深入。  相似文献   

9.
韩娟娟  李琳 《今传媒》2014,(1):39-40
本文以2013年在上海大学的调查为基础,重点考察了大学生的微阅读行为,并辅以媒介系统依赖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众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为寻求信息主动在各种零碎时间进行微阅读,主要目的为寻求咨询,最受欢迎的微阅读内容是新闻信息类,其次是娱乐类。受众对于微阅读的满意度超过七成,八成以上的受众会主动寻求利己信息。  相似文献   

10.
李淑颖  王晓羚 《今传媒》2013,(10):151-153
在使用与满足框架下,本文以苏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数据描述苏州市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网络成为大学生消极情绪的释放口和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大学生受网络游戏影响较小,大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大部分积极向上。调查还发现,网络的使用动机与受众需求之间呈现正相关。因此,各社会主体理应清楚地认识大学生的网络需求,正确进行应对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李淑颖  王晓羚 《报刊之友》2013,(10):151-153
在使用与满足框架下,本文以苏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数据描述苏州市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网络成为大学生消极情绪的释放口和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大学生受网络游戏影响较小,大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大部分积极向上。调查还发现,网络的使用动机与受众需求之间呈现正相关。因此,各社会主体理应清楚地认识大学生的网络需求,正确进行应对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5,(24):51-55
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微信用户"点赞"功能使用情况,从个人满足、人际交往和群体交往三个维度考察用户的"点赞"行为动机。研究发现,用户"点赞"行为动机的强度不同,大致可以归纳为内容依赖、娱乐消遣、个人展现、表达多种感情和社交需求等5项,其中"对发表内容的肯定和认同态度"和"给他人情感上的关心和支持"为主要使用动机。  相似文献   

13.
梳理了国外近年来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量普遍下滑,阅读意愿降低,阅读行为数字化;从阅读动机、家长与教师的影响、早期阅读经验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因素;介绍了国外促进大学生阅读的相关措施:倡导"慢阅读"、提升教师的阅读影响力、开设经典阅读课程与建立"阅读圈"等。  相似文献   

14.
"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在对传统的受众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着重对"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聊天模式中的适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洋 《新闻界》2014,(1):2-6,16
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焦点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考察了新媒体语境下,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受众群体在电影预告片收视方面的"使用与满足"现状。本文分析了收视动机、选择标准、使用行为等影响因素的关联,在检验理论的同时,从受众角度提出了优化电影预告片生产制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通过对1994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探讨了山西省高校在读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手机阅读行为特征和手机阅读感知特征,结果表明:①山西省高校在读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总体上值得肯定,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兴趣爱好动机未占据绝对优势,手机阅读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强大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②大学生手机阅读途径较为多元化、均等化,并可能受到网络是否便捷和是否需要付费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时长和时间选择表明,手机阅读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生手机阅读地点选择呈多样化和随机特征.③手机阅读评价(主要针对阅读内容)和收费感知分析表明,手机阅读的信息可信度、内容质量、阅读价值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且手机阅读收费的认同度很低,绝大多数不愿意接受手机阅读收费.总之,山西省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特征与其他省份调查的大学生手机阅读特征表现出诸多一致性和相似性,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手机阅读这一普遍性趋势,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和指导大学生手机阅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论"为基础,试图描述与解释我国中部农村受众电视收看的动机及其潜在机制.湖北省10县市乡村554位受访者组成的便利样本完成了有效问卷.分析显示农村受众的收看电视往往出于"信息认知"、"社会整合"、"伴随需求"和"情感娱乐"四种动机.由"信息认知"、"伴随需求"和"情感娱乐"动机可预测乡村受众的仪式性收视,由"信息认知"和"社会整合"动机可预测其工具性收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使用与满足论"提供了经验支持.本研究的理论意义还在于,为突破既有的大陆乡村传播研究的"发展"和"现代化"主导思考框架、及从更为系统和最本质的意义上理解乡村大众传播做出了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微信在日常生活、媒介使用习惯及方式等方面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受众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以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大学生微信受众群体微信使用时长、需求动机、满足及依赖程度等层面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与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微信接触与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反思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将"期望理论"与"使用与满足理论"相结合,旨在探讨年轻一代收看手机视频的原因,以及看过之后的"获得之满足"。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访问了230名大学生。研究发现,就大学生而言,受众的期望价值是预测手机视频收视行为的有力变项,而收视行为则对"获得之满足"具有显著预测力,同时,期望价值也对"获得之满足"具有部分预测力。本研究的结论完善了原有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操作化定义,探讨了影响新媒介使用行为的多重因素,并针对受众的"获得之满足"及其与期望价值、使用行为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了"期望落差"在新媒介效果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手机智能时代的来临,手机阅读成为大学主流。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手机网民已超5.27亿,1其中18—25周岁的人群高达40%以上,几乎与大学生群体重合,因此以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手机阅读的调查具有研究价值。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手机阅读当然会带来新媒体的便利、迅捷,但同样会带来隐患,尤其是对大学故有的传统阅读习惯,将带来直接的、尖锐的问题。乐观者对此固然会说"好得很",悲观者却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