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动态观察电针对长时间进行运动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青少年)半程马拉松比赛后机能恢复的影响.选取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学校18-22岁中长跑运动员6名,采用生化检测及放射免疫法,测试其在不训练、两次半程马拉松赛后4h、28h,外周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血睾酮T、皮质醇C的变化,两次比赛间隔正好1个月,其中一次赛后给予针灸.结果:两次半程马拉松比赛后4h血清BUN、CK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T值下降,提示机体的运动能力有所下降,产生了运动性疲劳,电针可帮助其指标恢复,以T/C比值反应更加敏感.结论:电针可对其赛后机能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男子古典摔跤运动员4周大强度训练时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选择评定机能的有效指标。第1周每日评定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和肌肉酸痛程度,并分别在第1周的第1、3、5天和4个周的第7天相同时间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及血红蛋白含量的水平。结果提示:大强度训练对古典摔跤运动员刺激足够大,机体出现反应,但一段时间后各指标基本恢复,机体对大强度训练适应。而且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肌肉酸痛程度、CK、血尿素及血红蛋白可以作为反映古典摔跤大强度训练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男子柔道运动员在赛前集训期的免疫指标和身体机能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后,NK细胞、CD4/CD8比值出现了不良变化;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反应较大;血红蛋白、血清睾酮、皮质醇变化不显。提示负荷强度和训练量是影响运动员免疫功能及CK、BUN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在集训期进行阶段性免疫指标、机能检测和疲劳监控,有助于了解运动员的健康和体能状况,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熏腰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消除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将吉林省短道速滑队优秀男子运动员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S(n=3)和对照组T(n=3)。经过4周大强度训练后测定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的数值。结果:1)经过4周大强度训练,对照组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数值恢复速率较慢。2)同样4周大强度训练后,作为实验组的运动员,他们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的恢复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数值的恢复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中药蒸气熏蒸腰部的方法能够对机体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并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男女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血液Mb、CK及其同工酶变化的规律,选取9名(5男,4女)柔道运动员在完成一次大负荷的训练前和训练后即刻、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取血样,检测出CK及其同工酶峰值出现在运动后24小时,男运动员血清CK及其同工酶水平在运动后24小时显著(P<0.05)高于女运动员的水平;血清Mb的峰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男运动员运动后即刻的血清Mb水平显著(P<0.01)高于其运动前和女运动员运动后即刻的水平.由此可见,男女柔道运动员血清Mb、CK及其同工酶存在性别差异,大负荷运动可扩大这一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击剑运动员比赛心率、赛后血乳酸和血清CK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击剑冠军赛期间,测定了27名国家队运动员比赛心率、赛后血乳酸、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以了解击剑运动供能特点、运动员参加比赛后机能变化,为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1)在半决赛和决赛时运动员赛后血乳酸显著高于之前场次(p<0.05),1/16比赛男女运动员赛后血乳酸为接近半决赛(p>0.05),1/4赛后血乳酸在所有场次中最低,显著低于半决赛和决赛(p<0.05);2)同性别不同剑种心率分布比较,男运动员在90%~100%HRmax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男重、男花和男佩;女运动员从高到低依次为女花、女重和女佩(p<0.05);3)赛后CK、BU均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1),男运动员显著高于女运动员(p<0.05),经过12 h的恢复后,次日晨运动员CK、BU均未恢复到安静状态(p<0.01)。说明击剑运动的主要供能途径是ATP-CP和糖酵解系统;佩剑为典型的ATP-CP供能,花剑和重剑对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有更高要求;个人赛后运动员经过12 h后机能并不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7.
对辽宁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的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酸激酶(CK)和尿八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旨在了解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赛前的太强度训练对女子摔跤运动员机体刺激较显著,机体出现反应,经过4周训练后各指标基本恢复,表明机体对大强度训练适应.结果提示: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及尿八项可以作为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状态评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台湾柔道运动员训练和模拟比赛的生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柔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血乳酸、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的变化 ,探讨柔道比赛时能量代谢特点 ,以及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9.
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机能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赛艇训练周期内的训练特点与运动员机能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方法:在整个赛艇训练周期内,对中国国家队15名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的常规机能指标如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和血睾酮(T)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BU、CK、Hb基础值处于正常人的标准范围,但个体差异较大;在整个训练周期,BU、CK、Hb等机能指标伴随着训练周期训练方法的变化也经历了周期性变化,T的变化则是先降低后升高.结论:BU、CK和Hb各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纵向比较和综合BU、CK、Hb等机能指标进行赛艇训练监控更有意义,不能以单一机能指标作为上量上强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法和文献资料法,选取测定了与运动负荷和身体机能有关的血红蛋白(Hb)、血尿素(BNU)、血睾酮(T)、血清肌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对陕西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及机能状态进行监测和评定.结果显示:队员基本适应训练计划负荷并能在高原训练期表现出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大鼠五周间歇性无氧游泳训练的血睾酮降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以5%体重的负重的进行间歇游泳训练5周(游泳5 min,休息1 min,6组/d,6次/周).末次训练后第24 h、48 h和1周末,分批宰杀训练大鼠与对照大鼠,检测血睾酮(T)、皮质酮(C)、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观察心、肝、肾等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显示:5周训练导致血T显著降低,血CK、BU显著升高,心、肝、肾组织出现病理性变化,睾丸组织未出现病理性变化.1周停训后.血T、CK、BU变化以及心、肝、肾组织的病理性变化均未完全回复.  相似文献   

12.
对25名男子排球运动员进行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分别测定运动后及恢复期血清酶和尿素氮.结果表明:1)力量训练和无氧训练引起CK活性变化明显大于长时间的有氧训练.2)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后LDH呈现显著增高,而且运动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3)三种训练应激后,血清GO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中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较为明显,GOT升高可作为判断心肌疲劳程度的参考指标.4)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后BU明显升高,并有非常显著差异,运动后24 hBU均能恢复正常.表明BU可作为了解蛋白质分解代谢、机体随负荷和恢复状况一项简易可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全运会赛前9周,对优秀游泳运动员为期6周的大强度训练并实施赛前训练监控,探索科学有效的赛前大强度训练模式,为游泳运动员赛前大强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9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实施为期6周的以无氧能力训练为主的赛前大强度训练方案。在训练前后进行一次极限负荷运动(300米全力游)的气体代谢能力测试和血乳酸均匀度的无氧阈测试,并在训练前、训练中(训练2周后)、训练后(训练6周后),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红蛋白(Н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和皮质醇(C)。结果:(1)与训练前相比,摄氧量(P<0.001)、摄氧量相对值(P<0.001)、呼吸频率(P<0.05)等指标显著下降;呼吸商(P<0.05)、潮气量(P<0.05)、成绩(P<0.05)和即刻血乳酸(P<0.001)显著升高;(2)6周大强度训练后,无氧阈速度、出现无氧阈拐点时的血乳酸和心率没有显著变化。(3)基础状态下,BU指标在大强度训练2周后,明显升高(P<0.05),C指标在训练中期明显下降(P<0.001),训练后期又呈现明显的升高(P<0.05),其它血液指标变化不大。结论:(1)以无氧能力训练为主的的赛前大强度训练计划达到提高运动员无氧能力的目的,同时有氧能力得到保持;(2)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符合大强度训练的机能变化特点,赛前大强度训练没有导致运动员机能下降。(3)极限负荷运动(300米全力游)的气体代谢能力测试,为游泳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业余篮球管理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业余篮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显示美国业余篮球管理机构经过近百年的历史沿革,已发展成为能够代表美国所有篮球组织利益,充分发挥美国篮球多层次竞赛训练网优势夺取奥运金牌的组织机构。美国大学、中学业余篮球以竞赛为主线,通过广泛开展竞赛训练来培养高水平的篮球竞技人才。我国大学、中学业余篮球同美国业余篮球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规模较小、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结合美国业余篮球管理及发展模式提出促进我国业余篮球发展的对策:训练中心向学校转移,提升高校篮球竞技水平和扩大中学篮球竞赛规模。  相似文献   

15.
柠檬酸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尚存争议,而且缺少柠檬酸钠对耐力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采用双盲交叉设计比较了20名少年男子耐力运动员补充0.6 g/kg体重剂量的柠檬酸钠1 h后完成5000 m跑的运动成绩,并测试运动前后血液血气及乳酸指标。结果显示,服用柠檬酸钠对运动成绩有显著提升,最明显的促力效果出现在运动结束前的冲刺阶段。服用柠檬酸钠组在运动前的血液pH值、PCO2以及运动后的pH值、血乳酸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校女篮训练的实践体会,从理论和训练实践方面论述了篮球业余训练的规律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血液、尿液标本的监控,对游泳运动员进行运动应激损伤评价的实验研究。方法:在安静状态、大负荷训练后2h内、次日晨,采集游泳队运动员的血、尿标本,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负荷训练后,运动员出现应激反应,BU、CK、LDH等生化指标升高明显;RBC、Hb、HCT等指标降低,WBC显著升高,且主要是N的升高;尿液PRO、KET等出现弱阳性,次日晨有部分指标未完全恢复至安静水平。结论:血液BU、CK、LDH、RBC、Hb、HCT、WBC、N及尿液PRO、KET等指标,对游泳运动员的应激损伤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训练方式对篮球运动员血清酶和尿素氮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名二级男子篮球运动员进行3种不同类型的运动训练,分别测定运动后及恢复期间血清酶和尿素氮。探讨各指标在不同训练方式、不同恢复期间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科学训练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运动量训练期散打运动员血清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运动量训练期间散打运动员血清睾酮(totaltestosterone,T)、皮质醇(cortisol,C)、肌酸激酶(ereatinel kinase,CK)和血尿素(blood urea,BUN)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睾酮水平先下降后恢复到训练前水平;皮质醇水平先升高而后下降;T/C比值在训练初期变化幅度较大,但到训练后期其变化幅度减小;血尿素含量在训练过程中呈现走低趋势。研究得出上述指标的采用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氧化应激指标在专业武术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氧化应激指标在专业武术运动员训练实践中的变化规律。以备战十运会的7名专业武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正常训练期的负荷量为参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与训练期常用生化指标CK、BU、T、Hb共同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果:训练期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在男性与女性中均有积极的变化趋势,其中各胱甘肽(GSH)的变化在女性血清与尿液检测中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常用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与血尿素(BU)在男性中变化显著(P<0.05,P<0.05),各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中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仅在男性中存在尿液过氧化氢酶(CAT)与CK及血液SOD与BU的良好相关性。同一氧化应激指标在血清与尿液的相关性检验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在专业武术运动员的机能监测中氧化应激指标可作为常用生化监测指标的补充,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价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但尿液指标相对血液指标缺乏准确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