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记者俱乐部·日本新闻界的怪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日本著名的新闻杂志——《新闻研究》在媒体内部,发起了一次有关日本全国性报纸新闻报道的调查。被调查的对象是51家媒体的记者,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日本新闻内容雷同化”的占67名;认为报道风格呈现“一个面孔”的占69.7%,认为新闻报道缺乏个性的占40%,认为报道主观和客观并存的占22.9%。  相似文献   

2.
刘颖 《青年记者》2006,(2):32-33
日本媒体的法西斯化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埋下了种子,在“二战”期间,这一法西斯的新闻体制发展到了极致。日本媒体法西斯化的原因分析1、日本历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极权主义日本文明初期的国家“王权具有强烈的军事性格”。公元645年的“大华革新”,确立了日本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  相似文献   

3.
新闻发言人应当记住:当新闻发生后,各类媒体的共同运作方式是:24×7,即: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媒体分分秒秒都在工作。你害怕媒体吗?是否听到媒体要来采访就皱起了眉头?是否认为大部分记者就是来“找茬”的?是否为报纸上刊登了不属实的新闻感到气愤却又无奈?这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闻竞争异常激烈。与此同时,如何做好媒体,如何做好新闻的争论也一刻没有停止过。争论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1.一种观点认为,媒体应像工商企业一样经营,“办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反的观点认为,办报就是办报,以“经营”来替代办报是错误的。2.一种观点认为,时代变了,新闻是“争夺眼球”之事,所以现在最主要的是形式,是视觉冲击力;相  相似文献   

5.
亦杰 《今传媒》2005,(6):58
太原警察打死北京警察的新闻及其评论在媒体铺天盖地,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有理性思考,也有偏颇言辞。对事件本身我无意饶舌,我想说的是这种“个案”值不值得媒体如此关注?我的发问不是空穴来见,是缘于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一警官说:“这是个人行为,不值得媒体如此关注。”公安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以“小”著称,媒体关注细小的民生新闻以后,会不会舍弃媒体的“喉舌”功能?笔者认为,媒体推崇民生新闻和媒体的“喉舌”功能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广播电视媒体推崇民生新闻,只是将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具体化,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以后媒体“喉舌”功能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或者方式。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好好研究并正确把握民生新闻与媒体“喉舌”功能的关系,以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来表现媒体的“喉舌”功能,不弱化或丧失其党委政府的“喉舌”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7.
方迎丰 《新闻界》2006,(6):57-58
一“、主流媒体”概念从何而来?近几年,无论是新闻学界还是业界都异常关注一个热点词汇:“主流媒体”。在学界还在为“到底何为主流媒体”争论不休的时候,业界早已躬身力行、全力打造“主流媒体”了。有意思的是,新闻研究者和新闻实践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似乎并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选择性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是更容易回避还是更容易接触这一争议,文章在梳理新闻选择和媒体环境类型的基础上,提炼了知沟扩大和全民阅读两派代表观点。依据媒体环境(高选择性媒体环境vs低选择性媒体环境)、新闻阅读情况(新闻回避vs新闻接触)、受众主观意愿(有意的接触vs无意的接触)的标准,归纳出八种组合情景。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选择表现为“我躲着新闻”“新闻躲着我”“我找到新闻”“新闻找到我”四种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其中,“新闻找到我”是近年来出现的趋势,它意味着受众的新闻接触或许是社交媒体的副产品,建议合理编排社交媒体上的娱乐和新闻信息,优化算法推荐,改变媒体系统中新闻消费的结构,促进受众从无意的回避转向无意的接触,实现“新闻找到我”。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报业大国,纸质媒体在日本一直都有巨大的市场。日本报纸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市场,与各大报纸快速、准确提供的优质新闻信息分不开。作为一个新闻相对自由的国家,日本各种法律法规保障媒体的新闻自由,媒体能够迅速报道民众关注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记者俱乐部等日本特有的组织,媒体内容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曾用“鱼的故事”和“鱼本身”来比喻新闻同“媒体”和“传播”的关系。他认为新闻应当是“鱼的故事”,而媒体和传播则是“鱼本身”。把新闻比喻为“鱼的故事”,旨在表明一个观点:新闻应当成为一种有血有肉有本源的鲜活的东西,应当用自己的灵魂和思维去讲述人间故事。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话语表达,新闻评论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并具有生产性力量,推动着社会事件的发展,塑造着公众的舆论生态。本文从话语建构的角度分析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分阶段的新闻评论类型及特点。从话语生产与社会事件演进机制结合日本地震分阶段的灾情特点,本文初步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新闻评论分为人道主义话语、启智话语、理性话语和危机话语四种新闻评论类型,四种话语评论类型纵向、动态地构成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新闻评论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2.
张金国 《编辑之友》2016,(10):76-78
孙广远先生在《红旗文稿》撰文提出了颇有思想火花的智慧观点:作为“亚智库的媒体”和“亚媒体的智库”需要取长补短,走融合发展之路.文章在赞赏其观点之余,认为孙先生的“智库与媒体融合发展论”在论证环节存在些许的缺陷和不足.智库与媒体可以合作发展,但不可能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游戏会否给媒体带来普遍性的新一轮尝试?可能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本期"橙媒体实验室"专访媒介创新研究者、深度调查记者、新媒体投资人,以及游戏策划人,且听他们畅谈新闻游戏的未来。可以用模块化的游戏生成工具制作新闻游戏蒋纯浙报集团总工程师、传媒梦工场CEO互动化是新闻表达手段的大方向。游戏化新闻作为互动化新闻的其中一种,应该也  相似文献   

14.
"媒体舆论监督"?有悖法治精神吗?--与魏永征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魏永征教授发表在2002年4月29日《经济观察报》上的《“媒体审判”有悖法治精神》一文 (下简称“魏文”) ,我觉得文中的一些基本观点乍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 ,但认真推敲 ,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 ,现提出来与魏教授商榷。媒体舆论监督是“媒体审判”吗 ?魏文中首先认为“新闻媒介超越法律的规定 ,越俎代庖 ,以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是“媒体审判”。接下来列了一些具体“媒体审判”现象 ,如 :媒体说嫌疑人“灭绝人性”、“罪不容诛” ,要“严惩不贷” ,通过嫌疑人的父亲的口说“儿子犯了这么严重的罪 ,怎么判…  相似文献   

15.
从“天皇国旗国歌言论”的报道看日本媒体的生存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媒体的企业化特点决定了它们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本文通过 日本5大报纸对“天皇国旗国歌的言论”的报道分析,认为言论统一,缺少对立色彩的 报道是日本报界的共性特征,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它们所谓的“不偏不党”消 极中立的生存原则。  相似文献   

16.
用独家视角打造媒体“卖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独家视角,即媒体刊发新闻所持的角度、观点和倾向是自己独有的,与其它媒体相区别的,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用独家视角打造媒体“卖点”,提升报纸的竞争力,已成为当今许多媒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常见手段。媒体竞争呼唤“独家视角”随着媒体的增多,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其中不可避  相似文献   

17.
2003:打造媒体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三贴近”诠释了“媒体公信力”全新内涵,首先就在于它强调了媒体公信力要始终建筑在群众利益之上,建筑在媒体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上媒体公信力时刻经受着现实的考验,媒体一旦背离了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其公信力必然受到伤害媒体打造公信力的手段很多,其基本原则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基本目标是增强媒体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媒体的报道权本来是作为公众权利的一种体现,媒体一旦拿这种公众权利与金钱交换,事实上就是一种“权钱交易”。“有偿新闻”只要存在,媒体就不可能有公信力可言  相似文献   

18.
范以锦 《传媒》2015,(16):24-26
在传统媒体不景气的当下,日本经济新闻集团(下称“日经”)高价收购金融时报集团(下称“金融时报”)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对日经收购的说法很多,笔者认为做强做大媒体需要大手笔,日经的意图很明晰:让两大品牌媒体进行优势互补,更好地将品牌延伸至数字化、全球化领域,以成就其国际化大型财经媒体集团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她”记者 在南京乐富来广场闲逛,忽遇老友兜兜,神情委顿,一脸凄惶。兜兜是某媒体的体育“名记”,不到世界杯抓新闻,跑到乐富来干嘛?一问,原来是被新来的美女记者抢了饭碗。该MM不仅成功杀进国足核心层,而且能写会抢,把世界杯特刊搞得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里斯在报告《我们即媒体--公众如何构建新闻与信息的未来》中将“We Media”定义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通过数字技术获取全球知识,并提供和参与新闻真相的一种途径。”①戴尔·帕斯金和安德鲁·纳金森在《崛起的媒体重构全球社会》一文中,将“We Media”界定为“一种将超越机构对新闻和信息控制力的力量”。②笔者以为,自媒体不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也是代表团体或个人说自己想说的话,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载体。久而久之,拥有自己品牌的自媒体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特点,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吸引受众,并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逐渐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