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世纪开始,陆机研究逐渐成为魏晋文学研究的热点,其中陆机生平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在新世纪,对陆机生平和思想研究进行疏理,对我们进一步进行陆机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生平两件重要的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其一是对学术界提出汤显祖在中进士后改字进行质疑;其二是研究汤显祖在中进士后反而自请闲职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汤显祖生平与创作的理解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就孔子的生平、思想评价和《论语》一书的内容和艺术成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袁枚交游颇广,往来书札甚夥,遗佚者亦不少。文章辑录了袁枚的六篇书札,并对有关人事进行了考释,对研究袁枚生平略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李白求是录》是李白研究的又一新著,对李白生平及许多作品以及一些所谓“定论”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弄清了 许多事实真相,深化了李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唐诗人入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考察了唐代皇甫冉、李嘉祜、卢纶、陆畅、刘沧、张祜、张乔、刘象、黄滔、崔涂共十位诗人的生平情况,就其入蜀本事进行考证,有所发明。  相似文献   

7.
宗璞的《我生平所最值得回味的事》为《中央周刊》“暑期写作奖金征文”选登作品。以该文作者署名“冯钟璞”为线索,结合宗璞生平及回忆录等史料,可判断该文为宗璞最早发表的作品。此佚作补正了宗璞生平与创作年表错漏的信息,也为现代文学生产中的“教育”和“征文”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案例。宗璞走上创作之路与其在联大附中接受的文学教育密切相关,而现代周刊的“有奖征文”则为作家的正式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生产与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勃朗特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集中代表和体现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本文回顾梳理了艾米莉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概况,并对译者杨苡的生平进行了介绍,对其创作情况及写作风格等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辑录了明末诗人刘城的关于安徽贵池傩俗的四首"观傩诗",并对之进行了阐述.结合诗作者刘城有关生平资料的考证,本文作者认为这些诗是明末贵池傩俗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花间集序》作者欧阳炯的生平,历代记述颇多,但仍存在一些疑问,如名究竟是"炯"还是"迥"、与欧阳彬的关系、是否《尊前集》编者等,本文根据史料,对几个问题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11.
青年毛泽东的体育观与人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毛泽东的体育观,是建立在他的人生观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认真研究他的人生观,才能真正了解他的体育观。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观在体育观上的反映,或者说他的体育观中所表现的人生观的特征,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即:崇高、贵我、尚动、奋斗、吃苦。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一生坚持的对自己"乡下人"身份的强调,应该是作家本人理性的自我认知."乡下人"对于沈从文,代表的不是现实的社会身份,而是对自我存在本质和精神真实的把握."乡下人"视角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启蒙文学的异质特色.在他的湘西世界中,着力表现的是乡下人自然强健的生命活力和自由自在的生命精神,是"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境界.凭借"乡下人"的文化立场和生命体验,沈从文的都市题材作品关注的是都市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是现代文明进程中人性异化的反思,而对生命本体的关注使沈从文的作品具有了厚重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归根结底,就是要落实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一句话,关键是要指导学生认识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并逐渐学会选取贴近生活、真实新颖而又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材料进行作文,达到写作目的。同时,教师平时不能忽略对学生进行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修辞等方面的指导,不能忽略帮助学生养成反复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提高,学生就会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14.
杜甫一生曾经种药、采药、晒药甚至卖药,如此“药生活”是杜甫在秦州期间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杜甫体弱多病,草药常常是他的养生之资;杜甫一生困顿,草药时为他的生活之资;杜甫热爱自然,草药也是他诗歌意象的一个重要资源;杜甫深具儒家爱物济民的思想,他喜爱草药是因为草药为仁者之物。杜甫面对草药时的心态主要是审美的而不是经济的。草药在杜甫笔下更多的是诗人精神生活的一个表现物,是他内心深处道家隐逸意趣与儒家仁爱思想结合而成的一种象征性寄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个体的生命既意味着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将承担与其生活境遇关涉的特定社会责任。生命教育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或情境体验。只有分析个体道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挖生命的道德价值,将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生命教育功能,才能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仰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起着精神引领和行动准则的功用。教师教育信仰是对人的信仰和对教育信仰的统一,其重心是人生信仰。教师只有把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和素质教育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信仰,才能培育有生命尊严感的、懂得人与人平等的人格意识,成为合格的且有尊严的社会公民,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庄子>提出的"逍遥游"的生活方式与人生境界亦成为郭象理论的归宿.从性分论这种本体论出发,郭象认为,最佳生活方式在于追求符合和顺遂主体之真性的生活,理想的人生境界是追求一种即世间的逍遥.适性逍遥说显示了最高的个人意识,安顿了纷驰的性命之情,处于乱世的魏晋人士,遂能各得其所得,各美其所美,各是其所是,各然其所然,以安于所受而达于逍遥之境.  相似文献   

18.
贬谪黄州的苏轼似乎与赤壁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著名的赤壁三咏(《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把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自然中融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试从赤壁情结产生缘由、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及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方面阐释,力图让苏轼赤壁情结更具体、更形象地呈现出来,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是一种宿命,对于“黑马”吴俊来说,无论生存还是艺术,争议永远如影随形。他的艺术活动,在持续拷问生命本质,诠释生命意义。他的艺术行为是个人探险,也是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是徽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对徽文化的坚守多于开拓。张恨水所接受的文化和他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自有的人生、人格和品位,造就了他的文学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