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语中表移动的动词「さがる」和「おりる」是日语中最为基础和常用的动词。而其多语义的特点及近义词的微妙差异,成为日语学习者难以逾越的障碍。文章运用连语论的观点分析原始例句,对「さがる」和「おりる」的基本语义和抽象化派生方向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两词的基本空间语义、抽象化派生语义及与不同"格"共起时语义产生的变化和分类结果,探索近义动词语义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卿红梅 《职大学报》2010,(2):103-105
日语中以身体部位名词「腹」为主要构成成分的惯用语数量庞多,语义繁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身体部位名词「腹」从基本义到惯用义的扩展过程发现,这些惯用语的语义扩展都是基于「腹」的基本生理特征通过"隐喻"、"转喻"这两种认知机制来实现的,明显表现出三个层面的不同范畴:身体现象、精神现象和情感现象。  相似文献   

3.
概念隐喻是近二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它对掌握词汇的词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词汇的源域通过意象图式向目标域的映射使词义得以延伸,而目标域之间又通过意象图式的具象实现相互映射。目的语学习者通过自身的隐喻认知能力,利用意象图式的具象化与语境场景提供的意象图式,将众多的隐喻义连接成一个完整而牢固的词汇语义系统存储于大脑中。  相似文献   

4.
对推量助动词「ょぅだ」和「ら しぃ」在推测语气上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个词主要在判断依据的直接性和间接性、说话者的心理意识的远近以及责任意识的承担和回避上存在语义内涵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有许多难以区分的类义语,表示推断的「らしい」和「ようだ」就是这类词。分析「らしい」和「ようだ」区别于其他推断助动词的意义共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个性差异,并得出如下结论:「らしい」和「ようだ」区别于其他推量助动词的意义共性就是实证性判断。两者的不同点在于「らしい」表示的实证性判断具有推论现场性特征,而「ようだ」直接描述与观察密切相关的事物的样态,没有追加推论的余地。「らしい」具有传闻用法,而「ようだ」没有传闻用法。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的「は」和「が」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很难掌握的语法点。笔者认为,中国的日语教科书没有系统地说明「は」和「が」的各种用法及区别,这无疑成为日语学习者难以掌握其用法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三套比较有代表性的日语教科书,总结出其中关于「は」和「が」用法说明的共同点及差异点,并提出合理建议,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掌握「は」和「が」。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助词,其中助词「が」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辨析了「が」与相类似的助词「は」、「の」、「を」及「けれども」(けれど)的异同,全面分析其用法及特点,相信对大家学习日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接续助词「のに」与「くせに」多年来一直是日语教育界学者各持己见、困扰教学的难点之一。尤其是「のに」和「くせに」的前后项事态结构、本质所向,在当代日语的实际应用中相互完善、各显其能。且仅有少数语境下二者才有相通的共性。本文将从一个新的思路、不同的角度出发,就前后项相悖事态而带来的意义、用法、逻辑、哲理、断定等方面的不同及微妙之差异做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得出全方位的印证,同时还归纳出前后项相吻合的搭配关系和相悖的逆态模式。  相似文献   

9.
关于积分第二中值定理“中间点”渐近性定理的又一注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2」的继续,在一定条件下推广并改进了「2」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英语介词是一类典型的多义词,总数不多,但语义较为抽象复杂,对学生的词汇习得构成一定的障碍。高水平的学生也有理解困难,使用不准确的情况。因此,长期以来英语介词是词汇学习的难点之一。意象图式在隐喻的理解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意象图式区分介词的各项意义,分析概念隐喻意义与核心意义间的内在联系,讲解概念隐喻意义是如何从核心意义引申出来的。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介词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介词各项语义间内在联系以及介词意义的隐喻化认知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念隐喻意识。  相似文献   

11.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我们日常身体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比较简单的结构,是人类大量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然而数量有限的意象图式却可以帮助人们组织和理解无限的事物和经验,在纷繁复杂的认知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省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语动词「引く」和汉语动词「拉」作为多义词都有很多的意思和用法.本论中将会用对比的方法,就「引く」和「拉」的对应关系,被翻译时和其它动词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在两个词的前后接续和用法上,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3.
关于目的从句「ために」和「ように」的习得状况,先行研究多把学习者误用的原因归结为母语干涉。除了母语干涉以外,还存在其他如"教师指导不充分"、"教材内容不全面"、"学习者对「ために」和「ように」前接动词性质的认识较混乱"等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产生于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与互动过程中,具有体验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活动和组织的抽象概念。利用意象图式分析中国的诗词歌赋目前少见,因而有较大研究空间。又因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将意象图式对李煜后期词作进行认知解读,以期让读者深刻理解其诗词的意象内涵,为我们寻找语言的现实理据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的逆接接续助词有很多,并且语义相近,本文主要依托语言主观性理论对日语逆接接续助词中的「のに、くせに、にもかかわらず」进行分析考察,研究其之间的异同。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在说话人的认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因说话人的视角及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情绪、态度和立场等方面的不同,说话人会选用不同的逆接接续助词。本文希望能为学习日语的中国人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这类日语接续助词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值得翻译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从格式塔意象图式出发,探究格式塔意象图式原理及格式塔三原则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此原理强调译者在理解和接受原文时,先构建一个认知图式,即具有格式塔质的整体意象,再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在译入语中再造这一格式塔意象,既避免原文和译文的机械对应,又能发挥译者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意义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对比理论对汉越语空间维度词对"深/浅(su/nng)"在空间语义方面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汉语的"深/浅"组与"su/nng"组的意象图式大致相同,由于汉越两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色彩,所以"深/浅(su/nng)"也存在民族间的差异性。对于房屋进深的认知机制,中国人倾向于描述三维空间内部的语义关系,而越南人却更着重于描述二维空间平面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使用语料库对接尾词「っぽい」的用法进行考查。利用语料库研究,探讨「っぽい」的意思与用法与先行研究有怎样的共同点、不同点以及有怎样的变化。研究方法问利用中日新闻(1999-2003年)语料库,检索「っぽい」「っぽく」「っぽかった」的频率,之后基于这些数据,与先行研究比较,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19.
体验哲学强调体验对语言和认知的决定性作用。意象图式就是一种基于人类空间体验的认知结构。它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可以随着人们注意焦点的变化而发生转换,也能够通过隐喻投射从具体的物理或空间域向抽象的概念域投射。意象图式的转换及其隐喻投射为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认知能力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思维基础,培养多元文化认知能力更是全球化时代发展的需求。意象图式是表征人类一般知识的认知结构,是理解复杂概念和建构新知识的基础。交际者具备一定的多元文化认知结构,才能建构相应正确的认知图式,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任务驱动型模式可以促进交际者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多元文化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