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在开展基础学科教学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五育并举”是现阶段教学当中的重要理念,提倡在教育当中做好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化学课程当中,也蕴含有丰富的育人元素,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从中深入挖掘育人元素,较好地实现学生“五育”能力的培养。一、“五育并举”实施问题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优化的过程中,单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改变,强调需要在学生培养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五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汪丹 《天津教育》2022,(3):126-128
<正>众所周知,劳动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承担着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的任务,更是五育并举实施的良好载体,将五育并举在劳动教育中实践,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更大的积极作用。因此,文章将对全面育人与五育并举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全面育人导向下五育并举在劳动教育中的实践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面育人观念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时代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理念被再度强调,并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新使命和实践要求。而“五育并举”从理论达成共识到向育人教学实践的“五育融合”转化都面临不小的挑战。受教育观念、地区经济、文化差异等要素影响,“五育并举”等先进教育理念的落实还有一定的阻滞;对此尝试从立德树人视域揭示“五育并举”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梳理分析“五育并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解决问题和实质性推进“五育并举”的角度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的“停课不停学”,本质上是“停课不停育”。在这一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应以劳动素养培育为内核,以家庭为主阵地,以学生为实施对象,延续学校劳动教育的常态功能,克服特殊时期的局限性,建立居家劳动教育支持系统,采取有效的实施和评价方法,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的教育体系重视“五育”的相互融通、彼此连接,通过强调劳动教育具备的综合育人价值,将劳动教育放在了“五育融合”的关键位置,这是教育实践上的重大变革,也是教育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旨在建构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最早提出“五育并举”的蔡元培及其时代相比,新时代所提出的“五育并举”,有独特的时代需要和时代问题;“五育融合”给新时代带来的是“教育新体系”;“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育人实践”“育人理念”“育人思维”和“育人能力”;“五育融合”难在“日常”“机制”“评价”“主体”和“生态”,它们同时构成了破解“五育难题”的基本维度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出发,提出建立“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当前,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格局初步形成,“五育”融合的实践仍需探索。“五育”中的智育重、德育疏、体育弱、美育少、劳动教育缺的短板和弱项依然明显,融合推进实施尚需时日;认识的二元论、知识的箱格化、学科的分离化等问题依然出现在我们的学校和课堂中;“五唯”评价,特别是“唯分数”“唯升学”评价导向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五育”实施不平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是对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劳动教育研究综述,然后分析了五育并举教育格局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意义,最后提出了五育并举教育格局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教育思想,基于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和我国劳动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劳动教育发展现状和新时代劳动需求提出的。习近平劳动教育观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劳动意识和培养劳动技能为主要内容,强调以劳育为引领,探索构建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于一体的综合育人体系,形成“五育并举”的育人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观的系统性论述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定向布局,为扭转我国劳动教育淡化的局面、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应时代之需的高素质劳动者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朱燕 《上海教育》2023,(18):52-53
<正>我们围绕“一颗种子的力量”项目,结合“学院制”培养模式,以“劳动教育”为引领,以“尚蔬农耕”为举措,开展劳动教育各类活动,实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达美、以劳强体”,最终实现“五育融合”。“五育”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五育”并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结合当下的教育新时代背景,上海大学附属小学确立了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涵。学校积极加入宝山区“行知行”劳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立足实际,打造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五彩课程,创造积极的教育生态环境,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开展实践与探索,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在科学教育背景下,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具有科学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一、初中课堂实施“五育并举”的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不再单纯追求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中。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如何在科学教育中贯彻“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浩 《人民教育》2023,(10):67-69
<正>“五育融合”已经成为当下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整体育人体系正逐步构建。本文拟以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为例,寻找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进而由点及面,推进“五育融合”的课堂变革行动。一、“五育融合”呼唤学科融合的课堂变革  相似文献   

15.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劳动课程内容建构取向,“五育并举”则是该课程实施行动取向。因此,在劳动课程内容建构的过程中遵循着人的全面发展逻辑、全方位育人的逻辑、全息育人的逻辑,同时,在课程内容建构的过程中,以劳动素养为导向、以生活世界为内容、以具身实践为路径、以全人发展为目标,从而构建新时代劳动课程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大背景下,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核心举措。然而,现实中由于片面的教育观、工具化的评价观、应试的教育观使得“五育并举”出现一些困境,高校需要制定完整的育人目标,构建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机制,开设五育融合课程,改革评价方式,探索实施覆盖德智体美劳的增值评价,通过科学的评价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五育”融合即通过融合的形式实现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五育”融合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策略,更是一种育人能力,是对新时代“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路径,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在“五育”之中,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协调育人价值,是“五育”的主要突破口和“五育”融合教育的关键所在,劳动教育是融通五育的粘合剂,劳动教育需与其余四育建立有机链接,形成融合互动,谋求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成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重要策略。中小学在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坚持遵循基础性,兼顾开放性;关涉整体性,重视融合性;强调同一性,突出多样性;恪守阶段性,遵守连贯性的基本原则。为确保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性,要形成以教育理念为基础、以课程规划为引领、以课程结构为支撑、以课程运行为抓手的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框架。为贯彻落实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实施,学校需从畅通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的实施渠道、规范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健全课程的保障机制、打造课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四个方面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19.
孙静  柳友荣 《教育文汇》2023,(6):9-13+19
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共同构成了我国“五育”的育人框架,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新时代,人们从异化劳动下的“谋生状态”发展到自由劳动下的“乐生状态”。劳动教育实现了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实践形态之一,劳动教育要根据学段特点加强对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更为核心和根本的育人任务的研究和实践,关注个体差异。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必须要把握好劳动教育的时代逻辑、融合逻辑、实践逻辑,真正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让“劳动”具有“教育性”。  相似文献   

20.
2021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中情境创设融合“五育并举”,实现“五育融合”,体现学科育人功能,同时倡导教学要突出德育实效、突显智育考察、增强体育意识、渗透审美教育、树立劳动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