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鱼慧洋 《科教文汇》2020,(13):109-110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课程思政”视野下,结合“学前教育学”课程特点,从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思政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思考,给出了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前期开展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上,方剂学教学团队从“抗疫”主题方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明确了“统一行动,学生参与,考核评定,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提出了针对“抗疫”主题修订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重点论述了“抗疫”主题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情况,即课程思政主渠道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抗疫”主题系列活动以及在对外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同时探讨了课程思政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介绍了方剂学“抗疫”主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3.
在前期开展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上,方剂学教学团队从“抗疫”主题方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明确了“统一行动,学生参与,考核评定,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提出了针对“抗疫”主题修订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重点论述了“抗疫”主题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情况,即课程思政主渠道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抗疫”主题系列活动以及在对外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同时探讨了课程思政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介绍了方剂学“抗疫”主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杨宗英  谢洪 《科教文汇》2023,(7):165-168
实施课程思政是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并育的重要手段。该文从“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推动“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包括强化课程理念、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嵌入课程思政考核等。  相似文献   

5.
罗婷  杨娟  刘亚 《科教文汇》2024,(4):159-162
通过文献梳理及实践反思,研究者提出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系统阐述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教学实践思路。该文论述了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深入分析了“有趣”“有用”“有意义”的“三有”课程思政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以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为例,提出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路,从“三有”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与资源创设、学习方式创新、学习评价机制建构几个基本教学环节出发进行架构和阐述。另外,结合“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特点,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课程思政赋能与创新。本研究旨在改革与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并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晶 《科教文汇》2023,(6):129-132
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该文以安徽财经大学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思政实践为例,探讨了契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的思政融合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家国情怀、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业精神、勇担社会责任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从重构课程内容、深挖思政案例、创新授课方式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雷辉 《科教文汇》2023,(6):145-148
在高校“大思政”育人背景下,文章探索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新路径,提出了“一核心三结合五维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层面融入思政教育,实现专业教学全过程育人,并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介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实践路径,旨在为工科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长佳 《知识窗》2024,(2):24-26
文章分析数学分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思政教学实现难点,阐述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探讨如何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融合,并提出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法,旨在探讨数学分析课程中如何融合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吴铃 《科教文汇》2023,(16):158-161
“强师计划”背景下,师范教育作为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基础环节,应当将提升师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课程思政的中心任务。该文以师范教育类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为例,对标“强师计划”,尝试从课程定位、思政元素和实施路径出发,探索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性质的课程定位,挖掘师范教育类课程以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三位一体”的思政元素,形成以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周正丽  万美君  王云 《科教文汇》2021,(10):103-104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如何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挖掘和表达思政因素,推动课程思政全面实施,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该文以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为主题,以“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育为核心,围绕“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口腔临床特色和解剖学特征,努力挖掘该学科的思政教育内容,初步探讨了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隐性思政教育、实践思政活动的方式,以实现该课程从教学到育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环境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重点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环保专业知识构建思政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和凝练环境学课程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向学生传授生态保护与恢复、环境污染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政治意识,并使其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最终树立为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奋斗终身的伟大志向。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创造,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尽管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的星火燎原实践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其首创性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宝库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仍然熠熠生辉。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了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伟大实践;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成果的重要组成,是人类政治文明宝库中的奇葩;具有现代化取向的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
李嘉碧 《科教文汇》2014,(2):224-225
法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依赖关系,表现在法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共生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与核心。其相互促进的方面表现在.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方向,法治引领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这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政府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实践层次,是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的落脚点。在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程度的考察中,我们发现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政府的行为文明,主要体现在诸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社会政治文化、地区生态经济因素、地区政治关系以及体制转型等方面。无论从哪一方面入手,都凸显了其自身的特点和在政府行为文明之路前行的艰辛。从传统社会文化方面来谈,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社会习俗和政治文化转型方面。因此,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该文基于结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探索开展“给水处理”课程“OBE+课程思政”建设。根据该课程支持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和确定的课程目标,设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向和思政融入点,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形成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建立课程思政实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重要职责。相比传统室内课堂教学,室外的“地质学基础”实践教学贯彻课程思政理念过程,既存在自身的困难,也存在相应的优势。本文介绍了笔者在西南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并总结了相应的实践措拖。  相似文献   

17.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医学“生理学”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生理学”课程为专业背景,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时代背景,在贯彻课程目标的同时,深入发掘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将“生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期取得立德树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艳 《科教文汇》2020,(11):12-13
在强化"三全育人"、重视"课程思政"的"大思政"背景下,笔者对高校后勤"服务思政"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以期健全和优化高校后勤服务这一重要的育人环节,构建一套比较完备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后勤服务中的"服务思政"体系,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明确水力学课程思政元素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建立水力学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构建具有思政教学目标的课程教学标准;通过设计课程考核关卡,首次提出建立基于“关卡挑战”的水力学课程思政考核体系,将思政内容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以期实现水力学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