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另一方面,中国具体实践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从内涵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党的中心任务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需要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从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整个改革之路看,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时代主题的结合。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表现,但中国人民自身也在探索中不断继承与发展,实现并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本文在研究中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概念界定、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围绕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实践做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其基本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部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实践性强、内容丰富,必然增强了学习、理解和研究难度;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线与基本内容的关系,是学习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呈现出两种形态,即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理论探索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两次飞跃,其产生的重大成果从实践层面看,就是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条正确道路;从理论层面看,就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科学理论.无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和党的文献的概括看,还是从"十七大"的理论创新看,都说明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与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统一中,才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做出科学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6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3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对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宝贵理论。梳理、解读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内容,对于准确理解邓小平的社会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学说,指导中国的社会建设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今天,全球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提供了现实语境。在全球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动力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路径,分析全球化下的资本主义现代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我们如何参与全球化提供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需要吸收西方的现代性理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性理论话语,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倡导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正式提出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没有改革开放的创新和实践就没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活的生命和发展潜力;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更大胜利的核心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9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光明的前景。21世纪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它将成为影响世界发展走向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深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民族复兴积聚宏大的民众力量。  相似文献   

12.
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经历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完善。马克思人本思想传入中国,开启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对我国革命和建设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启发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的文化资源,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并非行驶在罗马大道上,它主要经历了建国后30年的冰冻期,从改革开放到苏联解体的缓慢发展期,以及后来的和谐发展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提供很好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阶级意识形态教育研究没有深入当下社会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应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视角,由"经院"向"现实"发生转向:区分意识形态与阶级意识形态的差别,思考意识形态问题与时代主题的具体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前的早期译介"和"十月革命后的广泛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后一阶段不仅是对前一阶段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一种超越和突破。在传播主体上,由留日知识分子转变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内容上,由零星片段到渐趋体系化;在社会影响上,由学术思潮成熟为革命实践的行动指南。通过对两个阶段的比较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本理论借鉴并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韦伯、新韦伯主义等相关理论,它对高等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分析确实入木三分,对高等教育不平等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对不同阶级高等教育"再生产"现象做了比较生动和深入的描述和刻画,在很多地方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高等教育机会分布和发展的许多不平等现象和实质,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但是,它对整个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和作用的论述仍然是不全面的,即它过分强调了教育的阶级性和文化资本对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并把高等教育看作是实施"符号暴力"的一个工具。  相似文献   

17.
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后,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就有所接触。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的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末零星传入中国到具体指导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其间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历史选择,包括对传播主体的筛选、在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斗争中选择马克思主义、对来自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进行甄别,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本身内容的选择。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质上是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双向互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作为一门在中国科学诠释或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它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境界,在整个马克思主义解释史上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与文化现代化关系密切。探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前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二者结合的途径与方式、规律和特点。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理论内容、心理特征、语言形式上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证主义史学发展历程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一个缩影。实证主义史学一方面继承了乾嘉史学“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的考证原则,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提倡的进化史观。尤其是它提倡把自然科学引入史学的观点促进了史学科学化的进程。实证主义史学在史学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