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丧失权威的道德教育无以使人信服,难以使道德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关系,更无法实现使"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名副其实地信奉并躬行其被教过的道德。道德教育权威的重构需要国家伦理意识的支撑。只有国家对自身的伦理本性加以觉悟和现实体现,才能保证社会伦理安全,才能赢得人们对道德权威的信任。只有正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灵魂里,也表现在国家的意志中,个体、社会、国家才能在价值共识基础上建构道德意义的同一性,道德教育之整体精神才能得以确立和证明,教育亦将获得令人信服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学校道德教育权威指的是,学校道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使受教育者接受这种教育的威望和力量.从道德的信仰化倾向、学校道德教育过程的矛盾以及道德学习的心理规律等方面分析,理性的学校道德教育权威是必要的.现代社会的权威认同方式以及人们对道德权威的认同程度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权威的现实因素.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权威要从道德教育主体权威、知识权威和环境权威等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3.
由于权威主义教育观、教师权威与教师个人权威以及现实权威的混淆等主观误读和道德教育的知识化、"知识大爆炸"、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道德教育的边缘化等客观因素的消解,当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呈现式微状态。只有实现道德教育中的教师角色转变、道德分层教育中的角色切换,把握教育客体的品德心理结构以及提升教师道德修养获得角色尊重以重新建构教师权威,才能充分发挥其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要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使受教育者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我国道德教育传统中"为他性"的教育并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认为主体性的价值体现于对他者的责任之中,自我与绝对的他者之间有着责任的伦理关系。列维纳斯通过对绝对他者的发现,在道德标准不一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依存,为现代学校道德教育中个体处理与他者的关系以及对他者的重新认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伦理、道德与价值观是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关于道德的问题的研究。社会整体的道德滑坡要求最低限度的道德作为人类社会在精神上的最后防护.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共同价值观都体现了最低的标准、最基本的原则、底线以及广泛认同的涵义。伦理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底线伦理也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低的道德规范要求.是维护人类文明河流延续的堤防。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与核心部分,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  相似文献   

6.
价值多元的伦理生活中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正当性难题。价值多元但规范普遍,多元普遍主义的道德立场尊重多元谋求普遍.道德教育需要通过交往活动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广泛联合的民主的生活方式是学校应当谋求的共同生活。相互承认的道德关系是道德自律和自我认同得以发展的条件,儿童只有在得到承认的条件下才能正常成长.道德教育应该为此提供情感的、认知的和价值的支持,承认的教育同时蕴涵了“每个人”和“所有人”的教育立场。  相似文献   

7.
强化基础道德教育——小学德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础道德教育的涵义和特性1.基础道德教育的涵义和内容基础道德教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沿袭沉淀下来的带有普通意义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它对维系人类社会的稳定,继承传统伦理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基础道德体现的是社会对下一代人的道德要求,是把社会的传统、习俗通过教育这个中介逐步转化为个体的内在品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使青少年道德教育情境产生错位和混淆,给情境教育带来诸多困惑并降低教育效果。只有对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不同情境和特点进行辨析,理清不同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青少年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才能提出有效对策,以消解社会转型给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道德教育领域,伦理和道德经常被人们视为可互换的同义词。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许远远超出传统的看法。作为一个古典概念,伦理指向风俗或习惯。古典伦理主要聚焦于人的品格,回答“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是对主体的评价性解释。基于古典伦理概念的伦理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好人或高贵的人。与伦理相对应,道德则是一个现代概念,它指向行动的原则或规范。现代道德主要关注人们彼此负有的道德义务,回答“一个人应该如何行动”,是对行动的规范性解释。基于现代道德概念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引导人们认识那些约束行动的道德原则,从而遵守道德原则。一个行动是否正当,取决于这一行动所依据的最终原则。区分伦理和道德概念是区分道德教育的美德进路和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进路的关键。如果说,美德伦理学是根据道德主体评价行动,那么现代道德理论则是根据行动来评价道德主体。在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尤其是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未来一代对于“道德何为”、“什么是秩序良好的社会”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助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的精髓是教育,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杜威、陶行知等教育家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学校教育应该是学生的一种生活。人的品德的养成与体现发生在每个真实生活情境中,道德教育只有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现实,才能使学生获得对德育真实的、动态的理解,才能实现道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个伦理事件,师生关系是追求道德完善的伦理关系。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将失去伦理实体的作用,知识传授被智能机器替代,师生之间失去地缘、业缘和类血缘关系,面临着伦理风险。师生关系的伦理意蕴是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人与人道德伦理的风向标。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守住师生关系的伦理底蕴,建构师-生-智能机器共在的伦理空间,以"爱"为重要交流方式,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传授提供伦理保证。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在伦理方面以培养公民伦理并通过大学德育进行道德教育,但现实中大学德育的效用并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学德育的"知行脱节":道德行为不能达到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的要求。站在伦理学高度看,人与人相处所存在的行为准则有多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以最基本的"底线伦理"——"不为恶"原则为行为原则就是实现了道德行为,遵循此原则就是从基本道德行为做起进而逐步达到公民伦理要求。大学生公民同样需要从"底线伦理"的行为准则做起以达到公民伦理的高层次要求。因此,要提升大学德育的效用就需要以"底线伦理"为基础进行道德行为约束,以达到"知行统一"的德育目标。高校基于"底线伦理"才可呈现高效用的大学德育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不良品德的形成,既与失常的道德教育有关,也与正常的道德教有关.分析这些相关因素有助于科学认识道德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改进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马克思·韦伯关于政治合法性的三种理想类型的划分 ,从两个方面解释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问题 :从政治哲学建构的角度看 ,中国传统政治是一种在伦理与道德之间确立其合法性根据的“德化的统治”的政治形态 ,主要表现为传统型统治 ;从政治运行状态看 ,中国传统政治则表现为将伦理榜样与政治权威合而为一的魅力型统治。循此分析 ,进一步论述了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类型的历史正当性和缺失 ,以及其与现代政治合法性的三个区别 ,指出从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伦理道德建构转变为中国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法理建构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于这一过程则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伦理研究是高校成为受人尊重大学的重要保证。如何确立高等教育的最终价值,确立高校与社会、高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伦理关系,拓宽高等教育职业道德研究视野,实现高校应有的德性是高等教育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对高校教育目的、内容、功能、方法进行伦理校正,高等学校如何促进高等教育制度公正、公平,高校德性实现的具体路径。则构成了高等教育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发现、证明、证实高等教育发展的伦理概念和命题并构建逻辑化、系统化的理论是高等教育伦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建立新的师生伦理关系来改善德育实施效果,并在对高校师生关系伦理及其存在问题的解析基础上,阐述了如何构建新师生伦理关系,并说明了新师生伦理关系对高校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范丹红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1-42,55
网络伦理问题的提出揭示了对网络技术的"双刃剑"所引发的伦理关注。网络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撞击了传统的伦理壁垒,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网德教育,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城市社会老龄化形成的老年群体及其道德问题提出了老年伦理研究的必要性。老年伦理研究的对象是与老年人活动相联系的各种道德关系,即老年道德关系。老年伦理研究不仅要发掘老年人丰富道德资源的社会价值,更有责任研究如何促进老年人道德观念更新和发展的问题。除了老年人生问题的研究之外,老年伦理学更要着眼于围绕老年群体而产生的各种道德问题。老年道德有其特殊性,包括老年群体道德地位的特殊性、老年群体道德活动的特殊性、老年群体道德心理的特殊性、老年群体道德关系的特殊性等等。  相似文献   

19.
性道德教育是高职生性教育的核心,也是高职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加强对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本文在广泛的调查分析后认为,高职生性道德现状存在二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性道德观念陈旧与开放交织,二是性道德行为具有自主性、轻率性和可变性特点;而这些问题的成因与高职生的身心特点、学业特点、性道德教育的缺失以及大众传媒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