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人工智能替代人力劳动,重塑人与技术的劳动分工,智能时代的工作世界将发生职业变迁、人机协同、云劳动等颠覆性变革。这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服务功能提出了新挑战。"智能+职业教育"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潜力,成为应对新挑战的重要途径,其中专业动态调整利用大数据赋能职业教育实现时效、超前与精准的专业设置,虚拟仿真实训利用VR、AR、MR等赋能职业教育创造工作情境相关的学习体验,在线职业培训利用AI、区块链等赋能职业教育提供规模、个性与可靠的培训服务。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职业教育全方位转型,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重构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行业“标配”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建设、国际合作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从适应转向引领,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重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模式“智慧化”;构建“数字智能+工匠精神”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育复合化;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的匹配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化;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推动教育治理法治化;完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打造世界职业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在智能化变革中推动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在“智能+”职业教育中实现智慧生成的完满发展,在智能培养过程中带来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创造效应”。但在打造智能职业教育新范式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推动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需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策略,推动构建“智慧课堂”;围绕学生主体开展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依托多元关联网络设置专门化的学习场域,实现学习资源的集成共享;研制人工智能促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技术标准,形成“多维度”评价新格局,进一步助推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文 《机械职业教育》2021,(11):20-25,43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新战场,技能人才是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力量.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应培养胜任智能制造工作、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的技能人才,以技能人才供给助推中国落实智造强国战略.基于工作分析的视角,发现智能制造系统中从事生产工作的技能人才应能够熟练使用智能化工作设备完成智力型工作活动,适应协作式工作关系,并掌握跨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即具备复合能力.建议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设计和开展协作式的智能制造实训项目;构建跨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实施跨专业的项目式教学.同时,与企业共同开展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工作分析实践活动,制订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授课内容信息量增多及教学课时不断压缩的影响下,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教师都期望找到自己最佳的教学模式。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职业能力的预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智能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就混合式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对技术支持、教师的准备、学生的准备、教学评价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依靠传统标准来批量生产工具人的方法已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要,新的智能化社会对职业教育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人工智能技术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学习空间、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三方面对智能职业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剖析;进而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智能职业教育的呼唤:推动智能职业教育向人才培养复合化、教育模式智能化、学习形式终身化和校企合作一体化方向发展,进而促进"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以及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重塑了人类的技能、工作任务乃至整个职业,形成了“技能—任务—职业”三重替代效应。为了适应人工智能的“三重替代”效应,直接面对劳动市场和职业变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进行根本转型。一是适应工业时代向智能时代转型的新需求,将培养“工具人”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二是应对“三重替代”效应的冲击,动态调整人才类型的供给结构。三是适应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新要求,通过变革传统课堂中教师、教法和教材三要素,逐步形成由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教师、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特性的教法和开发囊括人工智能不易替代的关键技能内容的教材所构成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职业教育评价存在主体不清晰、体系不健全、标准不全面和工具不完善等困境。高质量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多元主体的价值共建,建立“去中心化”的结构以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在高质量发展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新时代,产业变革和学习革命将潜移默化地改变职业教育的教育空间、学习样态、技能体系。人工智能在赋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的同时,也赋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高质量发展。在理论、政策和实践力量推动下,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价值与路径,在价值层面树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全方面关照多元主体的关系调整及价值共建;在实践层面重构评价主体共建职业教育和人的发展价值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迈入智能时代,公安职业院校需要适应科技发展的步伐,找到适合自身教学模式发展的路径。通过对人工智能赋能高等职业教学的现状、变化及困扰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的时空利用、强化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游戏化教学、充分利用虚拟教研室等虚拟资源、注重高级心智培养的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公安职业教学模式的进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面对面课堂教学和网络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被高校广泛采用。以计算机专业软件类课程为例,采用项目驱动方式,将职业工作过程引入课程教学,从项目任务选择、小组划分、协作过程控制、学习结果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智能协作学习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网络协作学习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Multi-Agent技术的认知、学习、相互协作等能力,设计和实现了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智能协作学习系统,并分析其特征,以期对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史无前例地实践了整个学期的师生居家式大规模在线教学,不仅挑战了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极限,也是对我国40年来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最强考验。作为“疫情”特殊时期课堂教学的应急替代方案,高职院校大规模在线教学化解了时空分离状态下的教学供需矛盾,交出了有效度又有温度的可喜答卷,用实践证明了在线教学有能力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保障了“停课不停教”政策底线,树立了在线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社会多主体协同为高职院校开展在线教学提供了所需的海量网络学习资源、多样化学习工具、虚拟化教学环境,教师转变角色当网红,学生相聚线上渐入佳境,以灵活的自组织教学方式实现在线教学质量超预期。变革教育领域深层“教学惯性”和师生“默契”教学心理场域并非朝夕之功,当前要以“身份”合法化赋予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的社会基础,协同共建适切的优质在线教学资源,赋予教师在线教学人机结合、虚实叠加的协同组织者角色,以教学活动为中介统合在线教与学,培养学生自主在线学习能力,以情感为纽带协同家校、师生共同体、社区维系在线教学,为高职院校全面返校复课后线上线下协同的“混合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相似文献   

13.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群)是一个专业技术性、团队协作性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并且教学必须与信息类企业紧密合作的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融"工作项目研发、职业技能训练、应用技术创新"为一体的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当今高职学生实际特点和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探索性的要求,我们确立了适合高职学生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推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管理,逐步建立与"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弹性教学管理,课题组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群)弹性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信息化均具有“跨界”的特征。开展信息化跨界建设具有提升产教融合协同管理能力、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教学全过程升级的重要价值。当前,校企共建信息化仍存在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不完善、企业参与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等现实问题。高职院校应找准双方在利益和育人理念方面的结合点,加强制度、项目和资源层面的设计,实现管理、平台、资源三方面的融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应用于学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必将成为一种常态的教育教学方式。选择武汉一高职院校作为试验案例,探讨如何将传统以“教”为核心的教学系统转化为“个别化”学习辅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基于“GROW模型”的技能应用,创新职业院校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The concept of ‘therapeutic education’ is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policy studies to identify learning initiatives which are dominated by objectives linked to personal and social skill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building self‐esteem.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goals connected with such strategies have been criticised for encouraging a ‘victim culture’ which marginalises learners and replaces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values relevant to a life of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relatio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 and post‐school policy trends in particular, Hayes has argued that preparation for work has abandoned vocational/occupat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favour of providing learners with personal skills for emotional labour in low‐level service jobs. This paper interrogates such analyses and questions whether the therapeutic role of VET really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traditional objectives of developing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nd values in work environments. Links are made between new emphases on work‐based learning and the ‘caring’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in post‐school educ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although therapy should not dominate VET—an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values dimension of learning in the field does involve a therapeutic dimension of some kind.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堂教学从固化单一的教师传授,向强调小组协作参与的教学转变,如何面向以协作学习为基本特征的课堂实施形成性评价已成为教学评价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智能技术支持下,形式化建模可以将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过程解构,形成数理模型;智能计算可以通过算法评估学生学习状态,并根据教学原则生成教学辅助信息。二者的结合可以促进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有效融合,形成人机协同的课堂评价机制。面向课堂教学评价的形式化建模与智能计算通用架构,自下而上包含教与学行为的感知和存储、教与学行为评估模型的构建、教与学状态的智能计算和教学辅助信息的生成四个部分。前两部分着重对教育情境和问题的表征,是形式化建模的关键步骤;后两部分着重具体技术路线的实现,是智能计算的具体过程和功能体现。整个系统以教与学行为的感知和存储为基础,通过构建评估模型,确定模型的输出;然后引入智能算法对模型进行计算,达成对教与学状态的评估;最后根据相应教学原则,自动生成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信息。该通用架构以及人机协同教学、评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需要研究者携手教师进行"共同设计",协同教育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8.
This research explored how between-group collaboration enhanced the co-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nd performance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tasks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groups. The findings of 2 case studies, one that focused on between-group mentoring and one that focused on between-group project review, revealed that both strategies were perceived favorably by the students and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kills, the knowledge revealed through their online dialogue, and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of all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less effective groups. The results provide some insights into the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rocess among students in a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全球化,服务方式全方位化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的新特点,为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在服务手段和管理方式上做出相应的变革,结合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办出自己的特色,做好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提高全体馆员的素质,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要求,保障高职教育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是职业教育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推进课程改革,突出能力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等,不失为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