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研究中存在着概念混淆及泛化的现象,将课程概念无限泛化最终“捧杀”了课程本身。这种课程概念泛化的根源,乃在于混淆了“课程本身”与“同课程有关的范畴”,尤其是混淆了“课程”与“课程实施”(教学)及“课程实施的结果”;因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引发不少问题与困境。“课程即法定知识”是基于社会学视角而对课程概念进行的重审和重申,旨在有助于教育实践的改善与理论研究的明晰。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2007,(6):2-2
课程概念泛化的现象在横向上表现为课程内容的扩张,在纵向上表现为提出主体的泛滥,在界定时则将课程与“同课程有关的范畴”“课程实施(教学)”及“课程实施的结果”相混淆,尤其是将课程的功能与内涵相混淆。泛化后的课程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课程研究的视角,发展了课程理论,但是其自身也隐藏着偏见与局限,引发以下一些危机:①导致本土课程研究的失语;②导致学校功能的缺失;③导致教师作用的迷失;④导致课程实践的混乱。[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研究就开发“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的背景,理念及这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等作了理论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课程概念泛化是指课程概念内涵越来越抽象,外延越来越宽泛的倾向。在当前课程研究中,课程概念的泛化主要表现为:什么事项都可以是课程;什么人都可以提出课程;什么功能都涵盖在课程中。其原因主要是课程自身具有复杂性,部分课程理论研究者的崇拜心理作祟以及用“理念”代替“概念”的恶果。泛化后的课程概念容易导致本土课程研究的失语,学校功能的缺失,教师作用的迷失和课程实践的混乱等危机。  相似文献   

5.
课程概念泛化是指课程概念内涵越来越抽象,外延越来越宽泛的倾向。在当前课程研究中,课程概念的泛化主要表现为:什么事项都可以是课程;什么人都可以提出课程;什么功能都涵盖在课程中。其原因主要是课程自身具有复杂性,部分课程理论研究者的崇拜心理作祟以及用“理念”代替“概念”的恶果。泛化后的课程概念容易导致本土课程研究的失语,学校功能的缺失,教师作用的迷失和课程实践的混乱等危机。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以下简称“传美”教育)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传美”教育如何同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应当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本身就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发掘利用好“传美”课程资源,不仅使我们的学生在心灵中牢固地扎下中国根,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如何适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时代要求,关系到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本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从教学分离模式走向“网络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即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信息技术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二是“网络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多维功能,即综合功能、监控功能、反思功能、导向功能;三是“网络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即:固本策略、元认知策略、问题策略、协作策略、激励策略。通过对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反思,界定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操作步骤,为中国远程教育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提供网络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8.
"两课"实践课程研究及其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课”实践课程是“两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两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另一个环节是理论传授),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手段。1997年,我们开始对“两课”实践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探索,至2000年,我们已建立了一整套较为科学的“两课”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并在全校“两课”教学中组织实施。经过6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我校的“两课”实践课程体系已日臻完善,形成了有较强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为实现“两课”的教学目标,推动“两课”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一、“两课”实践课程的现状及其意义分析根据国…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主体从单一的学校向学校与企业双元结合转移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课程的新特点之一。从校企共建课程的背景入手,提出“双元课程”的概念、特点,联系《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建设实践,探讨如何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落实到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课程开发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转变。其开发需要放在教师的职业背景中进行,从“学问中心”向“职业实践”转向,在课程中凸显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学习向获得教育智慧拓展,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向“行动本身”转变,课程实施超越“去情景化”走向“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热中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国内已受到广泛重视,并成为课程改革中受关注的热点,然而在这种“流行”中存在着不少值得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地方。一、理论研究泛化随手翻开一本教学刊物,进入眼帘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和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层面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虽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刚刚起步,但理论阐释、模式研究等“书斋式”研究成果却已一大摞了。整合是指…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封闭僵化滞后于时代的前苏联凯洛夫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控制着教师教育课程,致使其严重脱离了基础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从过去“支离”的教师教育课程,逐步走向“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蕴涵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各学科间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统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契合及参与主体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国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带来了蓬勃生机。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扩展,新课程改革的教育价值取向、教学实践等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客观需求之间的问题与矛盾开始产生,而且目前显现的有可能仅是“冰山一角”。对此,广大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始了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与反思,对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理论支撑点及现实基础”、“改革的具体内容(即对象)”、“课程的设置及实施”、“课程评价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既是概念内涵间固有的联系,也是教育理论乃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已有的整合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视角整合课程论、教学论,但收效甚微。“教育工学”则有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实现课程论与教学论,以及课程与教学之间的联接,为其整合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所谓“泛化”,是指无视事物的条件性、限制性,将具体、特殊扩大为一般、普遍。课程思政建设“泛化”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悖论”现象,主要表现为全课程纳入、全学科打造、全师资推进,其危害在于似是而非、有违初衷、合力递减,其诱因在于热潮效应、认识偏差、功利心态。要消除“泛化”现象,就要着力夯实研究、师资、实践等基础,坚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与“在创新中守正”相结合,通过做好试点、择优推广、向大向强等环节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6.
钟琴妹 《文教资料》2014,(22):144-145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这种关注正逐步从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学生参与课程实施这一事实由来已久,但是“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理论发展却并未系统化,还有待完善。本文以学生参与课程的概念为切入点,从阻碍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诸多因素中寻找突破口,以期能探究出促进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姚婧 《教育科学》2002,18(4):34-36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其课程内涵、课程性质、开课形式及课程设计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辨析,以使“研究性学习”课程沿着科学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程序设计”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理工科重要基础课程,是践行课程思政的理想平台。依据“程序设计”课程的优势及特点明确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设计了理论环节及实践环节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与工程伦理、创新意识与大国工匠精神等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并探讨了“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课程结构方面现代社会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研究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研究课程及教材对地方、学校及学生适应性研究农村中学“绿色证书”教育研究高中试行学分制管理研究综合课程实施行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行动研究社区服务课程建设及实施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这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和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与课程资源研究”项目的课题研究成果。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概念进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