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图书馆服务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政府不是唯一的供给主体.公共物品性质的可变性、公共物品理论的深化以及民间资本的壮大为非公有制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可行性;公立图书馆的缺位和政府机构偏离公共利益使得民营资本的进入成为必要.构建"公立图书馆为主体、多体制图书馆共同发展"的我国图书馆服务体系有着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内涵,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魏崇 《图书馆界》2012,(2):1-4,19
图书馆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政府保障责任不能回避,但应理清政府保障责任的边界。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整体商品属性属于准公共物品,而对于具体的图书馆细分服务,根据其竞争性和排他性则分属为多种类型。该文在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基本服务的内涵。政府责任体现在优先保障基本服务上,而具备拥挤效应、排他性的非基本服务可借鉴市场机制提供。  相似文献   

3.
从公共物品的角度看图书馆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公共物品的特点,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公共物品生产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三种方法。最后,用拉姆齐价格分析了图书馆作为公共物品,采用用户付费的方法能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效率,进而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4.
那艳  吴汉华 《图书馆杂志》2022,(1):37-42+53
民间图书馆属于公共图书馆这一观点在学术界有争议,其核心原因是学者们未能厘清公共图书馆的属性。公共图书馆表现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免费、开展社会教育等属性。民间图书馆也表现出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公共物品、承担社会教育等属性。民间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理性可从社会公众认可、国家法规制度保障和政府行政认可三方面考量。古越藏书楼是我国现代意义最早的民间图书馆,也是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在当时的社会教育中具有启蒙和开新之价值。  相似文献   

5.
公共物品理论与图书馆服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公共物品理论出发,指出图书馆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并讨论了有关图书馆服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图书馆的经济学属性——公共物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书馆是满足人类公共信息需求的公共物品。这一经济学属性决定了图书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 ,为读者免费服务。图书馆又不是纯公共物品 ,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二重属性 ,可以在信息服务的某些方面实行有偿服务。参考文献 3。  相似文献   

7.
吴涛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7):38-40,57
探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环境下图书馆如何转型并重新定位的问题;提出图书馆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观点,认为图书馆产品是非垄断性的公共物品,可以通过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来向社会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探讨两种图书馆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并从市场角度对图书馆的前景审视。  相似文献   

8.
作为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均等化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的热点问题。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物品,实质上是政府以整个社会的名义向每一位读者提供的文化、教育的公共空间。它保证了每一个人接受知识和教育的权利的实现,人们通过对图书馆的免费知识和教育资源的占有,获得分享社会文明成果的机会,参与知识经济的资本和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发展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以文化体制改革为背景,指出图书馆事业存在的四方面问题,通过对图书馆服务产品的意识形态、准公共物品两个属性及正外部性、垄断性、信息不对称性、地域性等四大特征的分析,解读政府提供图书馆公共服务的过程与内涵,区分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两者间不同的运作方式,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科学改革与图书馆服务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的公共性质与公共目标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王子舟 《图书馆论坛》2004,24(6):31-35,269
图书馆是人类公共需求的产物,最早的图书馆一经产生就具有公共性质、图书馆服务是一种公共物品,这种公共物品性质决定图书馆不能转制,变为企业走产业化道路。图书馆服务所追求的公共目标是平等与自由,这是社会公共目标在知识服务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是民间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社会资本存量对民间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助推作用,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发育不成熟,在民间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提升社会资本存量,完善政府管理模式和相关制度,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并紧紧依靠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展民间图书馆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服务"市场化"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是公益性质的单位,它的服务具有经济学理论上强调的公共物品的属性。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理应加大对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投入,但是,目前图书馆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因缺乏政府的投入,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由此产生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市场化”的现象,本对此提出了一些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公共物品角度看图书馆收费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金 《图书馆杂志》2006,25(3):44-47
本文从公共物品的角度对图书馆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现实说明图书馆必须保持公益性形象,不能推向市场。这决定了图书馆收费不能以市场为原则,要坚持免费服务原则。但从公共物品的角度看,图书馆的部分收费是有其合理性的。最后作者通过对其他公共物品收费方法的借鉴,对图书馆如何规范收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针对大量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试图从理论上总结民间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方法/过程] 以现有民间力量参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实践为例,从理论上剖析现有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结果/结论] 通过研究,认为目前民间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公民个人、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主要方式是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和提供设施等,主要参与内容是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运营,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考评,公共文化活动的举办、文化成果的创造以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图书馆学界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存在两点值得考量之处一是将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单纯职能的实体进行考察,二是认为准公共物品属性必然决定了公共图书馆职能由政府提供的配置效率.本文将从公共图书馆的公共物品属性、信息市场交易费用以及信息产业分工等方面入手,通过分职能透视,认为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市场环境下的信息公平保障职能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对于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此,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观点。吴建中从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的视角出发,指出转变政府大包大揽公共服务体制,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这是政府改革的新探索,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课题。图书馆应抓住改革的机遇,精兵简政提升专业能力,跨界拓展核心业务,推进图书馆转型升级。张岩认为,在购买服务背景下,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主体作用并未改变。公共图书馆既是“购买主体”,又是“被购买方”,图书馆人需要厘清图书馆核心业务和主体业务,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图书馆+”发展模式提升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力。张勇认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意味着政府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可以全面拓展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但同时,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有可能都要进行项目性打包拆分,并面临社会力量竞争和市场优胜劣汰选择的挑战。公共图书馆应加强适应性、前瞻性的工作研究和业务布局,探索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众筹的特点和国内外众筹成功案例,文章介绍了“半书房”众筹创立、发展壮大的过程,分析了“半书房”因地域环境、经营方式、政策鼓励、政府扶持得到迅速发展的情况,及其在管理机制、人才引进、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有限合伙人制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等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民间图书馆的发展壮大及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建设公共阅读空间网络体系提供参考。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18.
江阴市图书馆以“公共图书馆+咖啡馆”合作模式推出了“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其建设顺应党和政府重视全民阅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形势,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践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取得了政府、图书馆、读者和商家多赢的社会效益。根据“三味书咖”的建设经验,江阴市图书馆认为图书馆服务应走基层、接地气,积极开展模式、路径的实践探索,加强宣传推广工作,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9.
姜平 《图书馆学刊》2013,35(1):75-76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公共决策机构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通过丹东市图书馆为公共决策机构提供知识服务,打造个性化服务品牌的实践,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民间图书馆植根于基层土壤,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文化生活,成为公共图书馆必要的补充力量.由于缺资金、缺图书、缺人才、缺组织,民间图书馆正面临生存困境.论文建议民间图书馆内部形成行业规范,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公信力,争取社会资本的支持;成立民间图书馆协会,相互帮扶协助;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开展宣传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