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研究读心理,树立读意识 编辑必须懂得读心理,如阅读动机和求新、求实、从众心理等等。 其一,读的阅读动机。这是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贯穿在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中。需要是人在生活中缺乏某种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报纸编辑的任务就是要设法使所编的报纸能诱发、维持和强化特定读群的阅读动机。而要诱发阅读动机,必须引起读对报纸的注意。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占优势的指向与集中。  相似文献   

2.
克服编辑心理误区提高科技期刊质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科技编辑在审读稿件的过程中,可能由于陷入某种心理误区而影响工作质量或效率。笔者分析了造成编辑审读心理误区的“专业势垒”、“剧场幻象”、“单向刺激”、“语言究形”等4种现象,并提供走出这些误区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工作在一线的未成年人教育节目主持人,要更好地了解未成年人,贴近同学们的心灵。作为采编播合一的节目,为了更好地体现自己的编辑思想,要认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成为青少年心理研究领域的专家,才能在节目中树立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未成年人的知心朋友,进而在成长的道路上成功地引导他们。  相似文献   

4.
论电视编辑的心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编辑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电视编辑的心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视编辑最基本的素质——思想素质、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支配着编辑的心理能力,同时编辑的心理能力又直接支撑着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发展,直接关系着电视编辑个人素质的提高和电视编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所蕴涵的无形的心理约定和隐合的心理期望虽没有制度契约的规范性、约束性和高效性,但却能够在心理与情感层面更深刻地影响编辑的行为态度与工作绩效.编辑组织只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心理契约管理机制,形成编辑与编辑组织双方尊重、理解、期望、认同等"心理默契",才能使编辑产生职业认同感、工作满意度和专业成就感,在激发他们发挥创造潜能的同时,实现新闻出版业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闻编辑直接面向的是受众,受众的心理以及需求都影响着传播的效果。随着新闻受众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心态的变化,其心理接受也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受众的心理和眼光出发是新闻编辑创新的重要思路。本文在阐述受众与传播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受众心理的新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新闻编辑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航 《出版科学》2006,(1):10-14
在分析审读是编辑通过稿件与作者心理沟通过程的基础上,对编辑审读中的趋望心理、自惑心理、定势心理、从众心理以及有关审读的其他心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竞争激烈的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作为节目架构的主要搭建者、文字和音频稿件的核实、删改和把关者、听众、记者和主持人的中间联络者,需要保持稳定、积极、符合新闻规律的心理状态.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广播新闻编辑的心理应该是媒体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细节之一,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日常编辑工作中需要摸索和寻求最佳的编辑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陈津津 《视听》2016,(6):47-48
随着现代广播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对听众的需求也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现代传播形式多样化背景下,听众对广播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若忽视对听众心理的分析,很难维持听众对广播的忠诚度。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广播编辑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编辑要注重使自身心理与听众心理相吻合,这样才可使广播的价值得以实现。本文对听众心理需求、广播编辑心理需求以及广播编辑的责任与素质要求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心理契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并根据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理论,建构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即编辑与作者的规范型责任、人际型责任和发展型责任,并剖析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心理契约违背的表现、原因及后果,从编辑和作者两方面分别阐述了促进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心理契约履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克服妨碍编辑创新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克服稿件疏漏、缺憾,使其趋于完善、精致的必经环节。编辑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出版物质量的高低,而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决定编辑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阻碍编辑创新的因素有很多,但编辑身上所存在的一些心理因素,如认知刻板、功能固着、盲从以及自大和优越感等却是创新的障碍。如果不能将其有效克服或引导到正确的方向,编辑工作的创新可能会成为空中楼阁。克服或引导这些妨碍创新的不良心理,需妥善利用求异心理和求同心理并实现两者间的双向畅通。  相似文献   

12.
期刊编辑心理个性倾向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中秋 《新闻窗》2008,(3):125-125
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劳动,编辑工作者通过对稿件进行编辑而进入学术或思想领域,进而对社会产生影响。编辑在组稿、审稿、编校的过程中。不仅通过稿件体现自己的学术或思想倾向,而且还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自己心理个性倾向的基本特征。一个人的心理个性倾向的基本特征除了受自己的认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影响外。还要受到自己心理个性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出版业转企改制时期的阶段性特点,分析了改制时期编辑群体性的心理状态,强调开展心理疏导、建立和谐编辑心理的重要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编辑责任心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东红 《编辑学报》2000,12(4):193-195
责任心是编辑的重要心理品质,分析了其心理结构有助于对编辑责任心的培养和鉴定。研究了编辑责任心的心理结构,即编辑责任心中的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行为,责任动机、责任能力等心理成分。  相似文献   

15.
邹彬 《出版科学》2015,23(1):29-33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一种未书面化的契约,对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和态度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此视角下对出版组织内的典型知识型员工——核心编辑群体的激励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基于核心编辑群体心理契约的激励目标、激励策略和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杨怀玫 《编辑学报》2015,27(1):94-96
根据学术期刊编辑存在心理罢工的现状及结合编辑这一职业群体的特征编制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45名学术期刊编辑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即编辑做好自我心理调适,组织做好干预和引导工作,以预防、缓解甚至消除编辑的心理罢工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编辑学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也开始把人在编辑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变化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为推动编辑学和编辑工作的发展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为此,有必要创建编辑学的新分支——编辑心理学。本文对编辑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提出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18.
出版转型,既表现在出版体制的变革上,还体现在技术转型带来的挑战上。出版转型对编辑主体的心理素质带来极大影响。编辑就要深入认识出版变革,主动调适自身心理,从而在出版实践中成为转型的弄潮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19.
在报纸行业中,读者心理是编辑工作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以读者心理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读者意识,是报纸编辑追求报纸发行量与读者满意度"双赢"的制胜法宝。在具体编辑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准确定位报纸读者,了解读者心理特点;其次要满足读者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读者意识。在多角度完善编辑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20.
广播是一种将文字或图片转换成声音后传达给听众的传播手段,所以声音是广播的传播媒介,而听众是决定广播兴衰的消费者.由此可见,广播编辑重视听众的意愿,了解并尊重听众的心理,特别是在现今许多新的传播手段不断出现的新环境下,广播编辑心理是否吻合听众心理显得更加重要.由于广播的受众面广,既有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下至五六岁的孩童;既有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也有目不识丁的人,广播编辑心理要吻合听众心理并不容易.广播编辑要从听众的角度出发,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内心贴近听众的内心.本文将对听众心理的两大类别以及广播编辑如何提高自身心理与听众心理的吻合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