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归生活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生活是语文学习的舞台,向生活开放也是未来社会的召唤。语文教学要生活化,首先意味着教材的生活化,其次需要在教学中创没生活情境,大力开设活动课。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3.
陈静 《中国教师》2010,(8):13-14
<正>当今和未来都是网络的时代,当今的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既然语文带有工具性,所以语文教学就不可回避学生当今和未来的生活环境——网络。除了书籍与生活经历,网络是时代赠予学生语文学习的又一扇窗,窗外有无限广阔的、可以漫游和选择的空间;网络共享的精致文本,成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教师应在网络背景下突破传统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固守于课堂,学习生活单一、枯燥。本文探究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建议让教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改变语文学习远离生活的状况,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资源,改善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重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结合教学实际从“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两方面进行探索。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参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注入日常生活的"活水",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社会化和精神成长进程中的重要课程。而现今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需要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方能彰显语文教育的本真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桂林 《湖北教育》2005,(11):47-48
生活空间如何与语文学习形成联系,生活资源怎样与语文学习构成通道,如何让语文学习因生活而精彩,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网络资源、传媒资源、广告资源等方面作阐述,以揭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求我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感知能力.语文教学中把握这些生活资源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就是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引导,体现生活中存在语文,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创设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利用生活实践中的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封闭的语言文字等的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实践化教学。只有走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很多语文学习好的同学,不见得是在语文学习方面下了多少工夫,更多的是平时在生活中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语文知识丰富了,语文成绩自然好。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和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作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应局限在课内,还应开发出更多的写作空间和实践,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生活成为了当今学生生活的一部分,QQ空间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使QQ空间运用于写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生活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老师要独具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享受语文成为师生共同的向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4.
任良东 《语文天地》2014,(32):79-80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原本如此,语文来自于生活,又最终回归于生活,语文学习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既然语文学习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我们何不打破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学习在生活中重生?生活就是舞台,生活就是大语文。语文大家刘国正先生在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探索中通过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对现代语文教育诸多弊端的深刻反思建构了他的语文生活观,其重要思想就是语文教学必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把语文教学植根在生活之中,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生活的外延。在课堂上将语文与生活对接,学生能从语文课堂上验证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语文,语文学习将更有活力与吸引力;学生逐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师生共同的生活经历,可以是一节语文课的桥梁、框架或钥匙。  相似文献   

17.
回归生活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生活是语文学习的舞台,向生活开放也是未来社会的召唤.语文教学要生活化,首先意味着教材的生活化,其次需要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大力开设活动课.  相似文献   

18.
徐丹 《阅读与鉴赏》2011,(10):62-63
语文对学生的意义非凡,然而现状却令人堪忧,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亟需实践研究进而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生活与教学为切入点,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尝试指导,希望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技能教学的束缚,走向智慧鲜活,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激励中学习语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都有国语即语文的身影。国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熏陶中生存至今,国语的魅力已经深入每个国人的骨髓中。但是,很少有人将生活和语文联系到一起。生活是学习语文最大的资源库。如何将资源最大化利用,学好语文,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本文从语言交际、课外读写、学科联系、网络知识、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等五个方面阐述作者的一些尝试性的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