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质文化交流时,不同语言之间的词语的借用现象普遍存在。正是由于外来词的特殊来源,决定了它必然受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双重影响,具有语言的二重性。外来词语言二重性又制约着外来词内部形式的选择,决定着外来词吸收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外来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它是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产生的结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外来词产生的方式以及英汉外来词在数量、范围、借用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试图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中英外来词的相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的词汇,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借词)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此物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正如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因此,我们可以从借词中窥见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词语借用方式来发掘沉积在一个民族心理结构中的深层内涵。本论文分析了英语这门语言的发展史,包括外来词以何种方式引入到英语中,以及英语外来词的影响力和分类。  相似文献   

4.
外来词,又称之为"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吸收的词语。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然而语言接触又以文化交流、文化接触为前提,为共生物。外来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成分。外来词对于汉语汉字的影响是极大的,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促进汉语词语的多音节化;增加了新的语素从而推动汉语成分的语义上的发展;增强了词语结构的能产性以及词语理据的复杂性;不仅增加了汉语词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同时增强了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其词汇的构成是很复杂的。英语吸收外来词的能力很强 ,各历史时期的借词 ,既丰富了英语的本族语言 ,也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分析英语外来词的来历 ,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英国的语言史。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外来词日益增多。英语外来词流行的趋势对现代汉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外来语融入汉语不仅扩充了汉语词汇,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言,符合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一种正常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汉语与英美文化接触的各种背景,对汉语在词汇、语音等方面所受英美文化和语言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尤其对汉语中吸收的英美文化语言中的外来词进行了专门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外来词的产生是不同语言与不同文化相互接触之后产生的现象。从英语词汇学角度对汉语中出现的英语外来词进行研究与探讨,能够更好地了解外来词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外来词对汉语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了解外来词所具有的学术价值。本文在对外来词的形式以及发展趋势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外来词的规范化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外来词的借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和词汇扩充手段,是语言间相互接触的结果,也是不同文化相互接触的结果。分析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不仅对于汉语词汇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调查社会上英语外来词的使用情况,对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造成中西方日常语言行为的巨大差异,表现为中西方不同民族间的不同文化现象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本文阐述了中西方在日常语言行为方面的差异,旨在促进文化交流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范围文化交流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其中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手段,在我国跟外国进行文化交流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影是语言文化的一扇窗口,通过它,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国外绚丽多彩的文化生活和中西方的语言差异。文章通过对电影片名翻译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到了对英汉两种语言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语言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反映,也是文化思维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能否互相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还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因此,学习英语意味着也要学习以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文化以及掌握其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只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才能跨越语言鸿沟,使英语学习中的问题迎刃而解;也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生存环境、社会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五个方面上。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中西方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存在差异,特别是观念文化,它是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主导。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它能启发人的思维,发展想象力,它反映着文化的方方面面和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的一种媒介。本文从《当幸福来敲门》与《男孩都想有辆车》两部电影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中,对中西方观念文化进行对比与分析,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对异国文化求同存异,消除障碍,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某种程度上语言都是一种特定文化的反映,不同的意象在各民族的语言中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意义,英语也不例外。本文着重从与动物相关的习语入手来分析该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文化不断发展、变化并互相渗透、融合的今天 ,本土文化正受到不小的冲击 ,语言上的洋味也越来越重。新的外来词和表达法已经为汉语所接受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 ,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 ,译者应本着丰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原则 ,通过翻译如实地向读者介绍异域文化。在翻译中 ,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习惯 ,尽量保留原作的风貌 ,适度的“洋化”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汉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从宗教、历史、地域及思维方式等多方面探讨文化差异对“文化内涵词”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21世纪以来,随着缅甸对外交往日趋频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缅甸语缩略词大量出现,丰富了现代缅甸语词汇。从语音学和词汇学的角度可以把缅甸语缩略词分为字母缩略词、音节缩略词和词素缩略词;它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文化交流、思想认识、约定俗成的产物,具有简捷性、时代性特征,其生成原因可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角度探析。  相似文献   

19.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分析表明:它们在称谓系统、年龄划分、尊称使用、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上都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不同点多于相同点。其中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血缘关系中,相同点主要体现在类亲属称谓中,由此揭示出其隐含的文化底蕴。深化人们对称谓语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引言: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语言大师王佐良曾指出:在翻译中虽然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但他面对的是两片文化”。不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看似词义相近而实际隐含着不同社会文化内涵的词语。人们生活、劳动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就会使会什么样的语言,就会喜欢多用哪些词汇,而词汇的文化形象也就有了群体认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