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志巧 《海外英语》2014,(12):238-239,289
有沃尔夫提出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被称作"语言相对论",探索了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假说包含了强式说和弱式说,即语言决定思维与语言影响思维,目前后者已经为语言学界广泛接受。"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关于语言和思维的讨论对于外语教学有着重大启发,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角度解读和研究外语教学无疑是外语教学研究的一次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上个世纪语言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语言决定思维。作为一种语言理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的合理成份对外语教学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图从语言影响思维的角度探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对外语教学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哲学及心理学的角度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及其众多解释的分析表明了假说本身的隐晦及语言学者们对假说理解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提出了较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探究语言与思维、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是上个世纪语言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语言影响思维作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核心部分,对我国外语教与学的启示一直未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图从语言影响思维的角度探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对中国外语教学以及外语学习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以期促进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更上新的台阶,促使外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目的语,帮助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是上个世纪语言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语言决定思维即语言相对论(我们在这里指的是“弱式”假说)。作为一种语言理论,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中的合理成分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积极作用。语言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样式,那么不同的语言结构具有不同的价值系统和意义系统;第二语言教学就应该以目的语特点出发,以目的语的结构特点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阐述了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建立在对比不同的语言之基础上的。本文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运用到分析同一语言——汉族内部由于语言变体不同而造成的误解甚至歧视,为我们增进相互理解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不可或缺。这一假说使人们对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讨论达到高潮,却也遭到不少诟病。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这一假说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发现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有力地支持了这一假说:(1)语言对空间认知的影响;(2)语言对时间认知的影响;(3)语言对性别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研究语言和思维、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论,这一假说具有重大意义,已引起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也具有很大指导意义,通过对语言和思维关系与语言和文化关系对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影响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促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再次阅读《马桥词典》时,想到了沃尔夫假说中的语言决定论,想进一步去论证它,就又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其它的一些知识来再次分析"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语言决定论。  相似文献   

10.
语篇与其所反映的世界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Johnstone在其《话语分析》一书中,从批评话语分析、语篇的照应和语篇的理解、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等四个角度探讨了语篇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其中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分析的方法,已为许多社会科学所用,并贯穿文章始终;语篇照应和理解是从认知的角度认识心理表征;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则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着手;新马克思主义角度则把语篇的社会性理论与语篇分析方法相结合,从而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语篇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一问题的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也是最具争议的理论应该非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莫属了。但是给这一理论命名的并非是理论的主要提出者萨丕尔和沃尔夫,而是另一位学者卡罗尔,加之不同的学者对这一假说的解读也不尽相同,这使得人们对它产生了不少的误读和误解。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展示这一假说的核心理论,围绕着它产生的一些讨论和该假说的现实意义,试图呈现该理论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2.
沃尔夫(Benjxmin Lee Whorf,1897—1941)是萨丕尔之后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类学——语言学家。由于他对其师萨丕尔语言模型理论的阐释论证,他的学说和萨丕尔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沃尔夫原是一位化学工程师。他在消防技术工作中发现,导致失火的原因除了客观环境外,还有对环境错误的理解。例如语言标志本身常常使人对易燃品放松警惕,因而引起火灾。沃尔夫说:  相似文献   

13.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自问世以来就倍受争议。本文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起源、发展等方面对假说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包括两个基本观点,即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其中语言决定论,也就是语言决定思维,由于其过分强调了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已经渐渐地淡出了语言学家的研究视野,主要是由于其决定作用过于强势。语言相对论即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跨文化交际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提及语言与思维,与文化的关系,就离不开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讨论。作者从该假说的语言相对论角度入手,把该假说放入跨文化交际当中,让读者可以更好地体会为什么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不同的人,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形态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希望从此角度给能给读者以启发,以便更好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5.
余璐 《文教资料》2014,(22):16-17
“语言相对论”即“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指的是语言制约思维,思维反作用于语言。这一假说曾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引起相当反响,但之后因其涉及面繁杂,而沃尔夫本人于1941年去世,在去世之前并没有对其假说进行证明。另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乔姆斯基普遍语法逐渐盛行,以致“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曾一度销声匿迹。直到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们才开始重新考量这一假说,并试图用更科学的方法证明它,尽管有很多学者描述了“语言相对论”的发展,但对其脉络的勾画还不是特别清晰。本文根据“语言相对论”发展的时间段和研究者对其研究的程度,把其划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中期和后期,希望能给“语言相对论”感兴趣的同仁们以参考。  相似文献   

16.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20世纪语言学界一个影响颇大又很有争议的理论。其主要论述了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该假说解释“一叶知秋”本义的地域性和文化内涵,进而对该假说产生新的认识:第一,该假说可以从语言产生和语言应用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反作用和语言对思维的构建作用;第二,该假说也可以用于解释同一种语言的方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17.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关系问题。萨丕尔和沃尔夫两人并未明确提出语言决定思维,但肯定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作用。"辩证统一"的哲学理论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矛盾但又密不可分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英语性别语言和汉语性别语言这两种不同的语言的形成和变化说明思维决定语言,而性别语言的改观也对社会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影响思维",有力否定了语言决定思维的论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再一次将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激化开来。本文从语言变异的角度分析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存在的一些缺陷。语言是不断分化不断变化的,且语言分化变化的根本因素是个人。个人作为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其语言使用状况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制约,是语言变化的基本要素。假说没能以动态的视角考察语言的发展变化与文化,思维意识的动态关系,忽略了现实社会存在的多语人现象,夸大了语言的能动性忽略了语言的人为属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语言相对论,是研究语言与思维、文化三者关系的极具影响而又颇受争议的理论。它从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出发,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以及思维对语言的反作用。虽然没有足够的实证可以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但在相关的语言活动中有着较强的解释力量。本文主要介绍了语言相对论的理论渊源,以及该理论对英语专业精读教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谈起,从更深的层面论述语言、文化与认知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进而得出结论——人与人之间成功的交流能够进行,就是因为人类有类似的认知环境和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