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利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硼氧小分子在铂团簇的表面吸附体系,研究的物性涉及不同自旋下团簇的几何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解离能和平均原子结合能等. 计算结果表明:BO两种原子作为一个分子整体吸附于铂团簇表面,其吸附方式随团簇尺寸的变化而变化;自然布居和Mulliken布居显示,电荷由铂原子转移到BO分子整体. 此外,解离能和平均原子结合能表明四重态Pt4BO的基态结构具有最大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景天科景天属植物已从盆栽逐渐进入景观绿化行列,尤其是用于土层较薄环境干燥的屋顶绿化中.研究干旱胁迫对景天属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对景天属植物在特殊立地条件下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方法,对形态相近的3种景天科植物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其干旱胁迫0(CK)、13、22、36d时3种景天植物过化氢酶活力(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叶片开始萎蔫,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总体趋势均为上升,脯氨酸含量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经综合评价,3种景天植物的抗旱能力大小为:白佛甲草(Sedum lineare variegatum)>薄雪万年草(Sedum hispanicum)>姬星美人(Sedum dasyphyllum var.Dasyphyllum).本研究为对抗旱耐旱要求较高的特殊立地条件的绿化植物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植物区系纲要(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植物区系的评价1.经济植物概况内蒙古野生药用植物约1122种.分属于152科.其中低等植物30科77种,苔藓11科12种.维管植物117科1033种.药材集中于唇形科、龙胆科、伞形科、桔梗科、菊科、豆科、蔷薇科、毛莨科和百合科.而禾本科和莎草科等大科药材不多.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东亚及华北成分占35%.以达乌里——蒙古种为主的草原成分和以戈壁种为主的荒漠成份不仅种类多,而且还包括了大部分拳头药材.常用中药104种,最常用78种,占全国最常用药材35%.如国产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补药之长黄芪(Astrgalus mongholicus),风症主药防风(Saposhmkovia divaricata),沙漠人参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还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桔梗(Platycodon grandiploram)、知母(Anemarhenaasphodeloides)、赤芍(Paeonia lactiplora)等.我区历来收购的植物药材有150—200种.年收购是6000—8000万公斤,每年出口量100—300万公斤,蒙医野生药用植物735种.专用200种左右,多自产自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测陇西栽培蒙古黄芪的表型多样性及自然类型,对该地栽培蒙古黄芪的11个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陇西栽培蒙古黄芪在生物学性状上存在较大的变异,尤其在果荚颜色、种子花纹及茎色等性状上显著分化,形成了红色类型、红荚绿茎类型和绿色类型等3个主要蒙古黄芪自然类型,因而该地栽培的蒙古黄芪是一个复杂的异质群体.  相似文献   

5.
黄芪对耐力运动大鼠CD4+/CD8+比值及身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黄芪是一种传统的补气中药,或许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及身体成分的作用.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黄芪对耐力运动的成年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及身体成分的影响.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n=10),5周跑台运动组(Exe,n=10,第1~3周,采用20~30min/d,5d/周的跑台运动,第4~5周进行25~35 min/d,7 d/ 周跑步训练)及运动补黄芪组(Exe+CM,n=10,第4~5周灌胃给药,运动方式同跑台运动组).结果发现:耐力训练可显著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降低大鼠的肥胖程度;运动补黄芪组与单纯运动组相比,CD4+/CD8+的比值明显升高,肥胖度则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补充黄芪可提高运动大鼠CD4+/CD8+的比值,增加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但不影响运动大鼠的身体成分.  相似文献   

6.
屈体后滚翻技术要领 1.上体前屈,两腿伸直,臀部后坐。 2.两手靠近大腿中部手先触地。 3.臀触垫后,上体迅速后倒。 4.收腹,举腿,翻臀同时双手放至耳侧(掌心向上,指尖向后)。 5.背,肩,头触垫后,双手迅速用力推垫,经屈体立撑成站立。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技术要领 1.收腹举腿翻臀; 2.臀至垂直部位后,左(右)腿上伸,  相似文献   

7.
为了丰富避暑山庄的植物种类,提高山庄植被的观赏价值,笔者从承德乡土植物中筛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且为山庄所缺少的乔木5种,灌木8种,藤本4种,草本花卉9种以资引种,同时提出这些植物在山庄的布局与配置,以供山庄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干制植物标本 (一)标本内容 (1)植物的根 形态、变态,共5种o (2)植物的茎 形态、外形、地上茎、变态,共32种。 (3)植物的叶 叶形、叶脉、叶尖、叶缘、复叶、叶序,共108种。 (4)植物的花 完全花、单性花、花形、花序,共19种。 (5)植物的果实 肉果、干果包括闭果、开果,共32种。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各类资源丰富的省份,尤其以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大量富集。为了摸清贵州现有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现状,为其更好地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踏查、资料考证和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经不完全统计表明贵州现有药食两用植物资源40科74属83种(含一个变种),其中百合科Liliaceae 8属(10.81%)14种(16.87%)最多,属种分别占总资源总数的10.81%和16.87%。根据各植物生境统计,以栽培为主的植物最多有47种占总数的31.13%。另外,按入药部位分析结果显示以叶和根入药的植物最多,均为20种占总数的比例为14.49%。  相似文献   

10.
六盘水小檗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檗属(Berberis)植物中含小檗碱(Berberine,Ber)、药根碱(Jatrorrhizine)、巴马汀(Palmatine)、小檗胺(Berbamine)等生物碱;一些种类的果实还富含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观赏和食用等开发价值.六盘水小檗属植物种类多,资源丰富.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整理,查明该区分布有野生小檗属植物共24种1变种(其中有5种为贵州新分布),是本属植物在贵州的分布中心.给出了分种检索表,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N)是气候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综合结果,开展典型区域植物δ15N的研究可以指示气候环境的变化。沿400mm等降水量线测定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本植物和土壤的δ15N值,并将δ15N值与气候环境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样带草本植物δ15N值分布在-5.5‰~15.3‰之间(平均值4.02‰),其中,C3草本植物的δ15N值范围(-5.5‰~15.0‰)比C4植物(-2.85‰~15.3‰)宽,但平均值显著低于C4植物;土壤δ15N值范围为1.42‰~9.11‰,平均值为4.74‰;2) C3、C4草本植物整体以及2种广适性草本植物的δ15N值与经纬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C4草本植物δ15N值与经度关系不显著除外),但与海拔关系微弱;3)植物/土壤的δ15N值均随温度升高呈显著偏负趋势,其中C3、C4草本植物的温度系数分别为-0.41‰/℃和-0.39‰/℃,但植物δ15N值随降水增加呈微弱偏负趋势;4)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降水变化后,草本植物δ15N值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更加显著,而在控制温度变化后,植物δ15N值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更加微弱。研究表明在水分变化相对较小的条件下,温度可能是控制本样带植物δ15N值变化的关键因子,意味着植物δ15N信息可以指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环戊基甲基酮和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酮连氮化合物(环戊基甲基酮连氮,C14N2H24),采用1H NMR、13C NMR和IR表征确认产物的结构,并通过Gaussian 09计算对产物分子构型进行解析,表明(1E,2E)为最稳定构型;同时测定环戊基甲基酮连氮在常压下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沸点(Tb,238.4℃)、熔点(Tm,-38.2℃)、密度(ρ,0.910~0.969 g·cm-3)、动态黏度(η,2.35~13.17 mPa·s)和比热容(Cp,2.97~3.63 J·g-1·℃-1),并根据密度计算其等压热膨胀系数(α,8.26×10-4~8.75×10-4-1)。结果显示ρ、η与温度呈负相关,Cpα与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植物微斑块是草原植被基本的空间分布形式,空白裸地上的土壤养分资源在多远距离上能够被植物吸收是一个重要问题。利用稀有元素铷(Rb)示踪方法,通过分析Rb+的吸收量和吸收距离,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群落群落优势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和伴生种(同时也是退化草地常见种)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对土壤养分和水分资源的吸收范围。结果表明:紫花针茅斑块对Rb+的平均最大吸收距离(5.6cm)约等于平均斑块间距(5.7cm),而矮火绒草斑块平均最大吸收距离(34.2cm)远大于紫花针茅和平均斑块间距;2个物种对Rb+的吸收量都与斑块大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无论吸收量还是吸收距离,矮火绒草均大于紫花针茅。这说明裸地土壤中的养分资源可以被植物微斑块吸收利用,而且大斑块对资源占有的能力也越强。  相似文献   

14.
以大豆和花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借助15N示踪技术研究生物炭添加量(0、0.5、2.5和10 mg·g-1)对大豆和花生两种豆科植物幼苗的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同对照相比生物炭添加未显著改变大豆幼苗的总生物量,但两个较高剂量添加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生物炭添加未显著改变花生幼苗的生物量,但最大剂量添加显著增加其根冠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生物炭显著降低大豆对15NH4+15N-glycine的吸收速率,但对15NO3-吸收速率的降低作用相对较弱。生物炭添加显著降低花生对15NH4+的吸收速率,而对15NO3-吸收速率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物炭未显著改变花生对15N-glycine的吸收速率。以上研究表明,生物炭能够影响作物氮素吸收速率,但影响依赖于物种差异及生物炭添加剂量。因此对农田土壤进行生物炭添加时,应考虑物种属性和氮形态的差异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维持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分别得到定义在带幂权Morrey空间Lp,λ($\mathbb{R}^n$,|x|αdx)和带幂权齐次中心Morrey空间$\dot B$p,λ($\mathbb{R}^n$,|x|αdx)上的Hausdorff算子$\mathscr{H}_Φ$的范数.并把这些结果推广到乘积Hausdorff算子$\mathscr{H}$Φm.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4种含硫肥料对2种镉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油菜和三叶鬼针草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吸收铅、镉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和(NH4)2SO4增加了油菜对铅的吸收量,含硫肥料降低了三叶鬼针草对铅的吸收.硫磺和(NH4)2SO4增加了油菜对镉的吸收量,含硫肥料对三叶鬼针草吸收镉没有显著影响.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硫磺和(NH4)2SO4可以作为有效的肥料提高油菜对铅或镉的吸收,而对于三叶鬼针草,添加含硫肥料不能促进其提高对铅、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氮氧化物NOx(NO,NO2)是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大气污染物。近年来研究表明赤铁矿(α-Fe2O3)可作为高效光催化剂去除大气中NOx,但NOx气体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特性还未明确,阻碍了对其催化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包括电子强关联效应的PBE+U以及色散力修正的方法,对NO气体分子在α-Fe2O3 (0001)晶面的吸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基于PBE+U方法获得的吸附能(Ead=-0.64eV)比PBE获得的Ead(-1.31eV)低近50%。这是由于电子强关联项U的引入降低了表面铁原子d轨道对价带顶的贡献,抑制了其化学活性,而NO具有一个未成对的π*轨道电子,使得其对吸附基体的电子结构格外敏感。与+U不同,色散力修正不会显著改变体系的电子结构,只是使Ead略有增加(-0.18 eV)。采用统计力学的Langmuir公式计算NO在α-Fe2O3 (0001)表面的热力学平衡占据数,发现基于+U的吸附能得到的平衡占据数与实验观测更为一致。这些结果揭示了电子强关联效应在α-Fe2O3表面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研究NOx在α-Fe2O3表面的光催化反应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葡萄种植园中,现多采用沟灌结合冲施肥的灌溉方法,部分种植园已施行滴灌结合随水施肥的灌溉方法.为探讨沟灌-冲施肥系统和滴灌-随水施肥系统对宁夏葡萄园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应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技术对该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2012年和2013年葡萄生长季中,较之于沟灌系统,滴灌系统可分别减少N2O年均排放量(18.24±2.79)kg/(hm-2 ·a-1)和(3.37±0.37)kg/(hm-2 ·a-1),约占沟灌系统排放量的61.1%和78.9%.在此基础之上计算排放系数,可估算出应用滴灌系统替换宁夏现有葡萄园中全部沟灌系统后,N2O减排总量分别约为2012年的704 264~770 756 kg和2013年的215 550~223 920 kg.可见,滴灌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土壤N2O的排放损失,是一种更具N2O减排潜力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和提高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水平、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连续2年(2014和2015年)的小区施肥控制试验,探讨高寒草原土壤剖面微生物量碳、氮对氮、磷肥添加的响应。结果如下。1)施用无机氮、磷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其均值分别是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1.67倍和1.28倍。2)单施高量氮肥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N2P0(15g N/m2,0g P2O5/m2)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空白处理显著降低60.39%和29.2%;在施磷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当施磷30g P2O5/m2时,施氮15g N/m2处理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比不施氮处理增加61.54%,差异显著。3)单施磷肥各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相对于空白均无显著差异;在施氮15g N/m2的基础上增施15和30g P2O5/m2磷肥,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比不施磷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59.8%和279.98%,10~2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3.78%和38.66%;施磷7.5g P2O5/m2时,10~20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比不施磷处理显著增加68.35%。  相似文献   

20.
盐碱化土壤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明确禾本科草本植物对NaHCO3和Na2CO3胁迫的适应机制对于盐碱土壤的开发利用以及作物的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碱茅和披碱草为材料,用NaHCO3和Na2CO3混合物胁迫处理,测定碱茅和披碱草的种子发芽率、幼苗干重、叶片细胞膜透性、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片和根系Na+、K+离子含量。结果显示,胁迫处理降低碱茅和披碱草种子发芽率、幼苗干物质积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电子传递量子效率,并提高两种植物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胁迫处理下碱茅叶片质膜的受损程度大于披碱草,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受影响更大,而披碱草更能维持SOD酶活性,相同混合物浓度处理时其叶片MDA含量低于碱茅。综上,NaHCO3和Na2CO3混合处理抑制碱茅和披碱草的正常生长,但披碱草的抗逆性强于碱茅。本研究通过生理特性分析筛选出潜在的更具耐盐碱材料,能够为盐碱地区土壤的生物修复以及禾本科作物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