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关于永谢布     
明代蒙古中兴君主达延汗在正德年间统一东部蒙古后,将科尔沁、兀良哈三卫等部之外的蒙古诸部组合为六个万户。据蒙文史料记载,六万户中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这与明代汉籍对当时蒙古各大集团的记载是相符的。此外,六万户中还包含着众多的部落,散见于史料记载的就不下数十种之多。对六万户及其所属各部落的名称的探讨,久已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尽管年代湮远,史料散亡,已经难以详尽准确地推本溯源,人们还是找到了大多数部落名称的踪迹,或者提出了可资推测的根据。当然,毕竟还有一些部落名称暂时无法做出解释,其中赫赫闻名的永谢布这个名  相似文献   

2.
地东是内蒙古东部农业发展起来以后,对出租土地的土地所有者的一种俗称。在内蒙古东部,地东主要由蒙古王公、台吉、塔布囊、蒙古僧侣贵族、蒙古平民和箭丁、公主陪嫁人等组成。其中蒙古王公是内蒙古东部占有土地最多的人,是最大的地东,在新形成的地主阶级中,他们是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由游牧的王公贵族转化成的特权阶层。台吉、塔布囊则分化成地主阶级中的特权地主、大地主、中小地主和破产地主。蒙古平民和箭丁则大多成了农民阶级中的中农阶层和贫农阶层  相似文献   

3.
从明代中期开始,大批东蒙古部落不断进入青海地区,形成以西海即青海湖为中心的“西海蒙古”,成为明代东蒙古一个重要分支。但具体来说,西海蒙古也并非由某一单一派系的的部落组成,各部落在不同时期实力上的优劣也不尽相同,所起的作用自然相异。本文所要探讨的哆啰土蛮部则是后期西海蒙古的核心部落,而且又在十七世纪初西藏教派斗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绰克图台吉(■1581——1637)本来是蒙古喀尔喀部的一个并不十分显赫的贵族,历史却把这个人物推上了青海地区的历史舞台,扮演了他那时代的引人注目的角色。过去国外学者对绰克图台吉曾经作过各种不同的介绍和评价。近年来,国内有关青海地方史地的论著中也不少提及此人,然而多限于他晚年在青海的部分活动。本文依据一些蒙文和西藏史料,试就绰克图台吉的生平作一番叙述。  相似文献   

5.
瓦剌脱欢统一蒙古,但不得不拥立脱脱不花汗。也先的最终政治目标是取代黄金家族,成为蒙古大汗。为此他东征西讨,发动了1449年的对明战争。土木之变是明军不战自溃。北京围城不下,则蒙古内部矛盾也起了重要作用。不久,蒙古君臣终于兵戎相见,脱脱不花汗败亡。也先称汗,但他无法解决造成封建割据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矛盾,而为人又心胸狭窄,荒于酒色,终于兵败被杀。  相似文献   

6.
《卫拉特法典》体系的产生及其特点奇格这里所说的“‘卫拉特法典’体系”是指1640年9月在新疆塔城的乌兰伯勒奇尔地方由喀尔喀和卫拉特各部蒙古封建主会盟制定的《蒙古卫拉特法典》和1676年、1678年噶尔丹洪台吉颁布的两道旨令《噶尔丹洪台吉旨令》以及游牧...  相似文献   

7.
土木之变是明王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军事事变,在这次事变之前,士大夫时常关注蒙古瓦剌部动向、分析当前政治局势,多次向明英宗提出预防瓦剌入侵的建议;在土木事变发生之时,士大夫再一次挺身而出,为应对事变之后产生的危机纷纷出计献策;在土木之变发生后,士大夫坚决主张抵抗瓦剌入侵,甚至亲自率军抵御也先的军队,终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士大夫为防止明王朝重蹈北宋灭亡覆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沙毕纳尔是清代蒙古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代蒙古寺院经济中的主要生产劳动者。沙毕纳尔主要来源于蒙古王公、台吉、塔布囊等封建主的捐献或卖给;寺院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沙毕纳尔的劳动所获取;沙毕纳尔的赋役与札萨克旗阿拉巴图所承担的赋役相对轻松;管理沙毕纳尔的寺院基层行政组织称为“鄂托克”、“扎仓”、“集赛”;沙毕纳尔世世代代作为寺院和呼图克图的属民,其人身权利和自由牢牢被控制在寺院和呼图克图手中。  相似文献   

9.
大召是呼和浩特十五大寺院之一1576年,土默特部阿勒坦汗为了巩固新生贵族、牧主阶级的统治,为了向青海、西康、西藏地区扩展自己的势力,同意鄂尔多斯部博硕克图济农的提议,邀请黄帽派喇嘛教即黄教法王索南嘉错达赖三世来蒙古地区传播宗教。为此,蒙古右翼土默特、鄂尔多斯、雍谢布三万户在青海西岸察布齐勒地方建立了仰华寺。这是在蒙古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黄教寺院。1577  相似文献   

10.
三娘子是明朝隆庆、万历年间一位杰出的蒙古族女政治家。作为蒙古可汗俺答、黄台吉、扯力克三代统治集团中的中心人物,她为维护和发展蒙汉友好关系,促进蒙古地区的社会进步及边疆与内地的进一步联系,维护祖国的统一,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探讨古代东方的夏后氏和西方的大夏是二而非一 ,对远古时期的部族迁徙等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自唐宋以来,青海湖区和湟水流域一直是吐蕃 部族的聚居地,青海吐蕃 经济的繁荣与富庶,引起西北诸番的向慕,明武宗正德四年(公元 1509年),蒙古鞑靼部自河套侵入青海湖区,并以此为据点,不断掠夺邻境诸番部,青海吐蕃不堪忍受其蹂躏,遂开始了苦难的迁徒。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我省鲜明而丰富的高原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壮美自然景观,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精心打造“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大力推动我省相关州县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巴蛇食象”历来被当作神话。本文认为,巴蛇是巴人崇拜的图腾,实为巴部的代称。象是舜的弟弟,一个穷凶极恶之人,受封在潇湘一带,与巴为邻。两部在扩展中相遇、相斗,象部被消灭。巴将象部的骨干分子幽禁三年而释之。君子佩服这种消除心腹之患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百越族源于沿海地区 ,后迁居内地。在反秦起义军中 ,出现百越大将梅 ,在长沙王吴芮部下 ,以安化梅山为家居之地。梅成为梅山文化重要创造者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现存云南彝文文献《乍部叙谱书》的资料记载,对叙谱书中与乍部分支有关的地名、对叙谱书中记载的有关乍部支系与人名以及有关叙谱书中记栽的祭祖承业记述的谱系进行了梳理与考释,从一个侧面揭示和探究了彝族六祖乍部在西南分支、迁徙的史实。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斯坦东干族留学生母语为东干语,社会交流用语为俄语和哈萨克语。哈萨克斯坦东干族留学生的母语方言对汉语普通话学习的语音层面在元音、辅音、声调等诸多方面存在干扰。其干扰主要有语音替换和超音段干扰两类。比较东干回民话和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异同,减少东干回民话对普通话学习的语音干扰作用,从而有利于哈萨克斯坦东下族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18.
弦国源于北方狄人的一支隗姓的赤狄,是古老的炎帝部族的后裔。早在商代便已进入中原,西周时在豫南建国,为子爵,公元655年楚人灭弦。弦国故地在汉代软县和西阳两县之间,即今天罗山县西北部,北为息国,西北为江国,东边是黄国,弦国的建立体现出周人分封方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尘埃落定》是一部反映嘉绒部族历史生活的小说。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对宗教作用的解构和再现,不仅反映了嘉绒部族的历史生活,也间接地暗示了宗教在嘉绒部族中的特殊作用。由于特殊的地域和文化影响,宗教在这一地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一方面渴望通过宗教获得精神独立,另一方面又慑于土司的强权,找不到自我解放之途。  相似文献   

20.
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清朝实行了“蒙藏分治”政策,进而实现了对青海的完全统治。随着青海蒙古族的日益衰弱和藏族的逐步强大,原蒙古族统治青海时期的蒙藏格局打破,“分而治之”下两族所占牧地与发展人口之间的不协调局面客观存在。因藏族部落人众地狭的客观矛盾日益突出.黄河以北环湖草原成为各藏族部落争向迁移的游牧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