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老师,我发现2000年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不少的“话题作文”,如山西、武汉、福建、内蒙古,江苏南通、镇江、徐州等。那么,请问什么是“话题作文”呢?师:好的。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目前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式。总的来说有三种命题方式: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和你所说的“话题作文”。如2000年天津的“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北京海淀区的“我想让__更  相似文献   

2.
常规教学寓言的方法就是把寓言读明白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在教学中一反常规,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讲故事,经教师巧妙点拨后学生轻轻松松领悟寓意。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来讲文中的故事,体会角色的想法和做法。下面是我的一段课堂实录:(一生到台前)师:你是谁?请你介绍一下行吗?生:养羊的人。师:你好,养羊人。生:你好。师:听说“亡羊补牢”的故事就发生在你的身上,是吗?生:是的。师:你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吗?(教师随机引导,不知不觉把全体学生带入讲故事的情境之中,气…  相似文献   

3.
(起立,师生互相问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读诗·写诗·个性作文(板书课题)师:所谓“读诗”,是将我们在初三时学过的一首诗《蒹葭》再重读一下;所谓“写诗”,是在读诗的基础上,把这首四言古诗改写为现代白话新诗;所谓“个性作文”,是指我们每个同学在改写的过程中都  相似文献   

4.
师:读读第一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花朵的开放的。(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有了自己的感受吗?我们按照花朵开放的时间顺序来交流一下。师:谁来读牵牛花?生:“凌晨四点……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师:你发现了吗,作者是怎样写小喇叭的。  相似文献   

5.
三个案例“我们得感谢谁?”——《秦始皇兵马俑》教学片断(教学结束时)师:今天,能看到秦始皇兵马俑,我们得感谢谁?生:要感谢秦始皇。师:(很生气地)坐下。生:要感谢发现兵马俑的西杨村的农民。师:(脸涨红了)不对。生:要感谢当年制造兵马俑的劳动人民。师:(如获至宝)对了。“我们现在就开始一部分一部分地来学习课文。”——《狐假虎威》教学片断师:我们现在就开始一部分一部分地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小节,想一想老虎是怎样抓住狐狸的?(生读第一小节)生:(汇报)……师:那么,狐狸是怎样让老虎松开了抓住它的爪子呢?请同学们认真…  相似文献   

6.
下面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红领巾”真好》)里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配上音乐)。师 :老师读得好不好?一学生 :(质疑)老师 ,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呢?(课文的最后一句是 :小鸟在枝头高唱 :“‘红领巾’真好!”)师 :(笑眯眯)你真用心听 ,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你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等一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来读。片断二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这位学生一朗读完 ,就有一男生举手表示有意见 ,老师请他发言。生 :我觉得××同学读得太快了 ,我认为应该读慢一些。师 …  相似文献   

7.
师:哪个部分深深打动了你?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生:我认为第7自然段。(学生读这一段)师:你不仅找得好,而且读得也不错。谁还想把你心中的激动读出来?(指名读:“这庄严的声音……欢跃起来。”)师:联系这段话中的哪些字词,你来体会一下。生:“一齐”,三十万人一起  相似文献   

8.
出示: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师:“你们已经到头了”是指———生1:没有机会了。生2:走完了人生……生3:你们没有把握住机遇。师:苏格拉底老师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生1:失望。师:你来读一读,能让我们感觉到“失望”吗?(生轻轻地摇了摇头,读时语调较轻,语速较慢)生2:生气。师:你读。(生圆睁双眼,读时语调较高,语速较快)师:是很气愤。(笑声)生3:怨恨。师:你读一读。(生恨恨状,读时两个字一顿———你们/已经/到头了)(笑声、掌声)生4:惋惜。师:你读。(生轻轻摇头,语调很轻,语速很慢)师:真够让人可惜…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作文课我们探讨的主题是“让作文更真实”。请大家思考一下。在你的眼中,作文的真实指什么?  相似文献   

10.
师:我们今天学习十一册基础训练5的习作练习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读一遍。(出示小黑板) 生:选择一样你喜爱的事物,写一篇作文。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师:根据习作要求,你能不能告诉我们,这次习作要求写一篇什么作文? 生:是写事物的作文。师:还有没有其它要求? 生:抓住事物特点,展开丰富想象。师:说得真好。(板书:描述事物展开想象)相似的习作内容曾有一次,在第八册基础训练4,请一个同学读一下,那次习作要求我们干什么?(出示小黑板)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 ,“创设情境 ,开展活动 ,写实践性作文”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此 ,我把人教社六年制小语教材十一册第五组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当小记者”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先活动后作文 ,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一、创设情境 ,激情引趣师 :同学们 ,你从电视上看到过记者采访的场面吗?你想过当记者吗?想不想体验一下当记者的生活?这段时间 ,我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主持了一个“环保大家谈”的栏目 ,她请我帮忙 ,希望在同学们中间征集一些采访稿件 ,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我们全班同学可以过一把记者瘾啦。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  相似文献   

12.
时代变迁录     
[主持人语] 六年级作文按新大纲要求是要真实地反映生活,材料要真实,观点要真实,这是基础。由此产生广大学生作文的难点是,在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事》、《瞧,我这个人》、《校园一角》等类作文时,必须选取生动的实例,要会表现“我”和“校园”的特点。而梦的时代,除了有真实,也允许自己想象,这就是平时作文创新求异的新难点(考试时要按具体要求,现在也大多允许想象)。大量的这类作文,由于把握得好,它让广大教师接受,就像打篮球灌篮一样,灌篮偏一点,还是灌进了,反而成了一个好球!我们在练习时为何不试一试,它让我们脑子灵活多了。 走近大自然只要一步,一小步。你读我们“聪明作文”版块,可以计算一下,要用多少时间——不求太快,太快会增加压力,而放松大脑,就是对付大脑的最大敌人——“精神压力”的法宝。再计算一下,自己要多少时间记住其中几篇作文的内容。逐步提高速度,包括写的速度,但永远不要用压力来当代价。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失衡的现状——任"静"悄然离去[案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映示)孙悟空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形象?(建设)细细地读课文,找到感受最深的地方,边读边做批注,想想你读懂了孙悟空的什么特点?师:孙悟空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课文。(生大声读)师:(当大部分学生差不多刚读好,想做批注时)很多同学在一边读一边做批注,很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只有三四个人举手交流)  相似文献   

14.
师:(亲切地)作文,就是用嘴说话。作文也是种游戏。如果你能把长的变短的,短的变长的,那你就取得了作文的自由。下面,我们做个练习,先听老师读一段话。点评:看似平常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上作文课的畏惧感。可谓亲切自然,不着痕迹。师:(很投入)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做什么事都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的。做数学题,不是把加号看成了乘号就是把小数点点错。一次上学时,他匆匆忙忙地把袜子当成手帕给卫生员检查。结果,闹了个大笑话(生笑)。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读课文。他把“老大娘”读成了“老大狼”(众笑)。难怪大家给他…  相似文献   

15.
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语文课,英语老师走了进来,对我们说:“下午考试,中午回去要复习一下噢!”我那时成绩很差,一天只知道玩。中午,同学杨洋叫我去上学,我们走进教室,看了一会儿书,就坐不住了,于是跑出去打乒乓球,几乎忘了下午要考试的事。打铃了,老师抱着卷子进门时,我突然心惊肉跳,心里怕极了,我求上帝不要让我考零分。坐着等待老师发卷的时候,我小声地对同桌说:“呆会儿你可不可以给我看一下卷子?”她想也没想就回答说不可以。我说:“只要你给我看一下卷子,明天我请你上网。”她回答我说:“我不会上网。”我的后面坐着杨洋,我…  相似文献   

16.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师: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师: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学生自由读诗)师:谁来试一试?(一生读错了一个音)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读第四声。师:呵,你的耳朵真灵。我们一齐读。这个字的意思是———生…  相似文献   

17.
<正>一、借课题,读好反复句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个人——生:雷锋叔叔。师:雷锋叔叔在哪里呢?让我们朝着远方呼唤——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师:如果我们急切地想知道雷锋叔叔在哪里,还可以把“你在哪里”重复读一遍。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师:听老师读,看看有什么发现。(范读)  相似文献   

18.
小朋友,你读了本月魔法日的那篇"当你还在沉睡时"了吗?这些人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呢?马上就要到五一劳动节了,让我们为他们分别设计一枚小小的劳动勋章,感谢他们为我们的付出吧!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听到一堂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课。它让我想起了两个关键词——“规范”与“个性”。下面是这堂课的几个片断。师:前不久,我们去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了两天的训练。在“军营”里,我们开展了哪些活动?(板书:说“军营”生活)生:队列训练。师:谁进行队列训练?在哪?把话说完整。生:我们在“军营”里的大操场上进行了队列训练。师:这就说得清楚多了。生:我们还在“军营”里的野营路上惊险地过了铁索桥。……(学生纷纷起立,争先恐后地说)师:那你能用一句最能表达你感受的话概括一下我们的“军营”生活吗?生:我们的“军营”生活丰富多彩。生:我们的“军营”生活充满挑战。……师:在这么多的活动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速降。师:把话说完整。生:我印象最深的是速降。师:说得好多了。谁再接着说说?生:我印象最深的是野炊。……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用同一种句式:“我印象最深的事是……”现在胡老师要求大家把句子的形式变一变,比如: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位置变一变,让我们的句子更多样化一些。谁来变一变?生:在许多活动中,滑草是我印象最深的。生:行军,我印象最深。师:两人都变了,谁接着来?生:对于我来说,吃午饭印象最深。师:在哪儿吃午饭啊?生:在“军营”...  相似文献   

20.
<正>一、文的阅读——丰富文言语感,掌握阅读方法1.读出节奏韵味,丰富文言语感(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请大家读课题。(生齐读)师:(出示全文)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生读)师:真不错。只是读到“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时绊了一下,这句确实不好读,请你再读。(生朗读得正确、流利)师:真棒。谁也能读得这样正确、流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