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具有异同性,它是整体感知反应的、诗性逻辑的、具有游戏精神的文化。成人文化是儿童文化的演进方向。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得到进步成长的同时又失去了纯真天性,在获得“哺育”的同时又受到了“污染”。成人文化经常对儿童文化进行引导和侵袭,尤其成人文化在教育、语言文字、媒体、制度、商业方面的侵袭,使儿童失去了真正的童年。只有让儿童自由的说、自由的行、自由的思,儿童才能更好的成长,人类才能拥有更为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生活就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语文课堂应和现代儿童的社会生活相融,语文教学应和现代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语文活动应和现代儿童的心灵相通,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使语文真正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化的语文”。赋于语文教育以生活情趣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儿童社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儿童成人化”问题日益突出。服装、娱乐和文学作品的成人化趋势是当今“儿童过度社会化”的主要症结和表现,其根源在于成人和社会以“小大人”和“工具化”为表现的儿童观。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解儿童,重视童年期的价值并提倡“无为”,才能让儿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世界。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独特的,成人不应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生活世界,而是应理解儿童的生活世界。教育呼吁关注儿童生活世界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朱宁波 《教育科学》2006,22(5):43-45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人的主观领域不断构造的世界,是包含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普遍的具有一般性的生活世界应是由成人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交织构成的。走出成人化的科学理性世界向儿童现实生活永恒世界回归,让儿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才能最终实现课程与教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6.
快乐、自由、诗意地生活是童年的真谛,但现实中的儿童却远离了太多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快乐与幸福。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已日益成为一个抽象的工具性存在,人文关怀缺失,主体性“空场”。在此境遇下,儿童这个弱势群体正被迫按照成人的逻辑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在成人为其所设定的所谓“美好未来”之中,儿童的生活正日益远离其本真的生活世界。这是有悖于儿童生活的终极旨趣的。因此,儿童本真生活世界的回归,不仅是儿童生活根本性变革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儿童生活真正意义上突围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独特的,成人不应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生活世界,而是应理解儿童的生活世界.教育呼吁关注儿童生活世界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育习惯于从“成人视角”来考虑问题,因而在教育理论、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中都不免刻下成人权威的印记。现象学教育学采用全新的“儿童视角”来看待教育问题,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儿童发展为取向的智慧教育学思想,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和体验,为我们理解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以及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对话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新的视角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科学教育的最大误区是把成人的科学传授给儿童,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一)我们知道,儿童的主体发育程度决定了他的世界里有他自己生命的影子,即他头脑中的世界是诗意的、童话的世界。对儿童的科学教育并不是要把诗意和童话从儿童的生活中驱除出去。实际上,科学教育也难以做到这一点。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掌握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这实际上是一种违反了儿童自身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行为,儿童不仅不会真正获得迅速发展,反而会受到伤害,甚至连正常的发展都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10.
陈雪曦 《教师》2016,(4):24-25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说:"教育决定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本身又必须适合儿童心理发展,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其作用。"(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由此看来,儿童的教育需要儿童视野。儿童视野是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视野指通过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一、儿童眼中的生活是怎样的1.儿童眼中的生活是简单的在成人的世界里,世界因为熟悉而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4.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5.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6.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9.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