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氧锻炼负荷强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吕晓昌 《体育学刊》2003,10(1):43-46
选取年龄在10.15岁儿童,共计320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对照组儿童在实验中以常规教学或自习课为主。实验前、后分别用MHT测量儿童的心理健康,并用EFI测量儿童的锻炼感觉和运动愉快感。结果表明:(1)实验组儿童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显性差异(除低年级儿童大强度组外);对照组儿童则没有显性变化。(2)低年级儿童参与中、小强度的有氧锻炼与参与大强度的有氧锻炼存在锻炼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的显性差异;高年级儿童参与大、中强度的有氧锻炼与小强度的有氧锻炼存在锻炼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的显性差异。(3)低年级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没有性别差异;高年级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存在锻炼心理效应的显性的性别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参与适宜强度的有氧锻炼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选取大一、大二两年级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参加8周每周2次的有氧健身操锻炼。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通过自制情感体验量表,对实验过程中主试的情感体验进行测查;来研究有氧健身操锻炼的心理效应。结果表明,大学生心境状态在“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偏执、敌对和精神病性”6项中得分明显优于实验前,有氧健身操锻炼对临沂师范学院大一、大二年级女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效应,对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大一、大二两年级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参加为期4周每周3次的有氧健身操锻炼。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评价工具,对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通过自制情感体验量表,对实验过程中主试的情感体验进行测查。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大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偏执、敌对和精神病性6项得分与实验前有明显差异,实验后大学生心境状态明显优于实验前。有氧健身操锻炼对普通高校大一、大二年级女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4.
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 10~ 16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不同的健身运动处方锻炼 ,采用 MHT测量儿童的心理健康 ,并用 EFI测量儿童的锻炼感觉和运动愉快感。结果表明 :实验组儿童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儿童则没有显著性变化。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体育锻炼;4)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排舞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多维度的影响。方法:对太原科技大学1000名大学生进行SCL-90调查,抽取其中102名学生采用排舞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排舞教学干预实验。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各心理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其中强迫、焦虑、偏执性因子方面差异显著,锻炼后感觉各因子也呈显著性差异。结论:排舞教学干预能促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发生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7.
锻炼行为、经历、意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主观强度感觉量表(RPE)和SCL-90问卷对117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有锻炼行为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没有锻炼行为的大学生;对锻炼者而言,实际锻炼量和主观锻炼感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被试在中等强度的锻炼量及主观锻炼感受轻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最优;对不锻炼者而言,锻炼经历和锻炼意愿对心理健康状况有交互作用,被试在同时具备锻炼经历和锻炼意愿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毽球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方法:将60名无规律性运动的女大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早上定时锻炼踢毽子1h,每周4次,共12周,对照组继续参加日常身体活动。测试实验前后女大学生的各项健康体适能指标。结果:试验后,实验组女大学生的体质百分比有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的BMI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的WHR指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的肺活量有显著性提高(p0.01),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安静心率下降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柔韧性有显著性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毽球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研究余暇体育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效果,采用运动处方形式,对80名三年级女大学生进行18周的实验控制,展开实验前后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组的身高和握力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体重、800m、立定跳远、肺活量体重指数呈非常显著性差异;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项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强迫”、“抑郁”、“精神病”因子项有显著差异;“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和“偏执”有非常显著差异;社会适应能力总分呈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制定的运动处方对女大学生体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余暇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在理论课教学、运动技能教学、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对新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T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研究工具,对新课程实施前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采用新课程进行教学的实验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锻炼时的心理感觉均优于对照组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标:研究有氧健美操对女大学生机体免疫分子补体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健美操运动提供医学免疫学实验依据。研究对象:南华大学护理学院2003级30名女生。研究内容:分别利用单向免疫扩散试验与50%溶血法(CH50)测定系统锻炼前后血清中C3、C4含量与补体活性。研究结果:每周参加3次锻炼者,从第8周起可提高机体总补体活性,并维持较高水平。研究结论:坚持运动量适中的有氧运动,能提高机体合成补体的能力,并增强补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体育课对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942名农村初中生(男492人,女553人)进行调查。结论:从总均分上看,心理正常者占30.38%,心理轻度异常者占61.48%,中度异常者占7.96%,农村初中生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居多;通过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差异;对学校体育课满意的学生与不满意的学生除在偏执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其它因子上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天津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普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健美操这一有氧代谢的体育运动形式,对女大学生身体围度和体成分等身体形态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一套)中级规定动作的锻炼,可改善身体形态和体成分结构,且对缩减大腿围度和脂肪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模拟热环境下有氧踏板健美操实验,分析女学员人体成分指标,评价减肥锻炼效果和效率.方法:对某军校女学员进行体型和人体成分测试,筛取体型超标者作为受试对象,经配对分为实验组(热环境健美操组)和对照组(普通锻炼组).实验组进行热环境踏板健美操锻炼,每周3次,每次80 min,共15次.对照组参加军校日常体育锻炼.结果:锻炼后实验组的体重、脂肪重和体脂%,分别下降了2.8 kg、2.89 kg和3.36%(P<0.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热环境踏板健美操锻炼减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西安联合大学152名女生两年来以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跟踪研究,通过对其生理、形态指标和心理健康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健美操、艺术体操和体育舞蹈课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在形体健美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心境状态量表(POMS)和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测量和评定;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设计了运动处方,并组织了教学实验.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运动处方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结果表明:运动处方教学对听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听障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效果与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只有将学生的心理体验与学生的技能练习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既掌握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应激应对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学生的应激应对方式和体质健康进行实证性调查与分析,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应激应对水平较高,有34.7%的大学生一直“对可能有压力的事件或情景早做准备”,只有3.5%的大学生从未早做准备;有49.9%的大学生一直“寻求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只有3.9%的大学生从未“寻求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大学生的应激应对方式与体质健康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教学试验法对高校体育英语和外贸英语两个非体育类专业本科女生习得排球和大众健美操项目的运动技能过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领会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两个项目的运动技能及其基本战术意识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刘卫  李丰祥 《体育学刊》2004,11(1):52-55
18~ 2 3岁男、女大学生随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 ,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 (LBM)却呈下降趋势 ;18~ 2 3岁各年龄组大学生中 ,男生 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 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 (P <0 .0 5) ;女生 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及有氧工作能力均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 (P <0 .0 1) ;18~ 2 3岁各年龄组男、女大学生中 ,体脂高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10 0 0m跑 (男子 )及 80 0m跑 (女子 )、握力体重指数等 5项体质指标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 ,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P<0 .0 5或P <0 .0 1)。建议采取适当手段对大学生特别是体脂高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干预 ,以增强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