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高校强调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加强对目标语国家文化学习,却忽视了民族语文化的摄入。对英语专业学生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培养尤为欠缺。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部门对中国文化的课程设置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督促,并从编写教材、评估学生能力和鼓励教师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着手,以便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把中国文化的精髓介绍给世界。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针对民族高等院校学生国学素养欠缺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外语专业学生展开调查,经调研发现,因地域、文化背景、教育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而造成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国学知识的欠缺。本课题小组就此对民族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目前的国学教育提出了本土化教学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较早地培养学生接触外语专业资料,为学生将来在外语环境中工作、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以外语教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有利于电子技术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有利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和扩容。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中,要重视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结合,使用好中英文教材,在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实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人才培养方面,外语专业必须主动对标“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高校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开展课程思政,坚定外语人才的理想信念和中国情怀。外语专业学生应担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既拥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又广泛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高等院校应结合本地优势,以“外语+”为导向,实现外语人才的跨学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丽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9):77+121-77,121
"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众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目标。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文系面临着整体性的改革,作为传统中文专业的外国文学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下外国文学课教学改革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让学生具备全球视野,了解外国社会和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外国文学》教学目的、内容重点、教学方法诸方面,探讨该课程如何改革适应秘书专业素质教育,以就教于同行专家。 一 《外国文选》是我校秘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由普通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外国文学》脱  相似文献   

7.
外国文学作为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 ,提高分析、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除此之外 ,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要实现这些目的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外语的学习,主要包括语言与文化两方面,而容易被忽视的是文化方面的学习,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由于资金、师资等各种因素更注重表面上对就业有直接关系的课程。然而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将文化课程设置合理可以使学生在理解一些文化现象的同时,透过这些现象看到更为本质的内容,进而应用于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外语专业学生频繁接触外国文化,在第二外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具有家国情怀的外语类人才是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第二外语(日语)为例,分析了高校第二外语(日语)课程的特点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认为教师可通过词汇、语法、课文、课后实践等多途径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三全育人、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以西安外国语大学200名外语专业学生为样本对象,描述和分析外语专业学生在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受语言对应国家文化影响情况以及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态度情况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有外语专业学生普遍同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学习传统文化方式多样,认为国外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自己,同时也表现出了解学习和对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意愿。在此基础上,从而探索出适合外语专业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和路径,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有效地融入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1.
传统外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偏重学生知识目标和外语能力目标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大学外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起到引领作用,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外语课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加入思政元素的德语课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家国情怀,能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德语这个工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本文以《文化视窗——高级德语教程1》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国日常茶道礼俗》为例,对《高级德语》课程中借助“产出导向”的思政元素挖掘过程及整个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社会对拥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跨专业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本科生为了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在大学期间会选修一门外语辅修专业或辅修二学位课程。本文对京津冀地区所有高校外语辅修专业及辅修二学位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目前京津冀地区高校外语辅修专业及辅修二学位的特点及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高校外语辅修专业及辅修二学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由于受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和外来文化影响,在思想政治状态上存在政治观念意识不强、传统文化观念积淀不够、国家政治关心度不足等现实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方法落后、重视度不高和体系欠缺等诸多矛盾。为化解这些矛盾,本文着力构建"一个保障、两个前提、三个基本点"的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育政策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塑造和强化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经历了国家文化认同失语、国家文化认同缺失和国家文化认同逐渐显现三个阶段,应从外语教材、外语课程、外语教师培育和外语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塑造国家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高等师范院校外语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以培养各类学校的教师为目标,但随着国家大气候的变化,改革开放的高调进行,陈旧的师范教育体制以及固化的课程配置显然不适合社会多领域就业趋势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本文以课程理论为依据对高师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为培养积极适应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旅游外语人才是指既具有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又具备相应的综合外语应用能力的人才。我国现有旅游外语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主要存在其专业旅游知识与外语知识不能很好的融合。因此,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外语专业和旅游专业合作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更新旅游外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扎实培养旅游外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完善旅游外语的教学方式;校企合作:加强对旅游外语人才在实践中的培训。以上这些措施对旅游外语人才的整体素质培养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第二外语在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第二外语课程的开设也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基于二语习得理论,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环节和监控(评价)模式三个方面对第二外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为有效提高第二外语教学质量提出见解。此外,还强调了应注重第二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外语专业学生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有的学生在学好一门外语后便会首选去异国他乡继续发展和工作,人才继而流失。为了留住英才,笔者发现,处于中西方文化交汇处的外语教学课堂其实是优秀青年争夺战的阵地。我们用习总书记的红船精神进行思想武装,深入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将外语教学课堂变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阵地,打赢青年争夺战,为新时代的长征路谱写新的华章。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专业新"国标"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评价的依据.新"国标"要求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并重的日语人才教育不仅注重对外语技能的培养,还强调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通过对高校日语专业学生调查发现,学生的中国文化日语表达能力不容乐观,但学生对日语课堂融入中国文化教学持积极态度.在探讨原因的基础上,从文化自信、跨文化课程、媒体日语、巧用同形词等方面思考如何提高学生中国文化日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人文、技术、经济、法律各个方面的知识,涵盖人们对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本研究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外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研究表明:由于学校信息化设备老化以及更新速度慢、学校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学生提高信息素养能力意识薄弱,目前外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较差,因而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应当从加快更新学校信息化设备、合理设置相应的信息化课程以及对学生加强疏导三个方面着重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促进外语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